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暑期志工行 歡喜付出

暑期志工行 歡喜付出

E-mail 列印
『2013暑期臺南區青少年成長營』7月20日開營第二天,一早學員們即帶著一顆熱誠的心到「無障礙之家」、「朝興教養院」、「台南榮民之家」及「慈濟仁德環保站」做志 工。一整天的行程,讓學員們歡喜感受到付出無所求的快樂。

◎付出無所求 歡喜多

炎炎夏日,一群由慈青陪伴的高中生出現在臺南榮民之家。他們帶著一顆歡喜的心來當志工,帶動爺爺們唱唱跳跳,一首接一首,還為他們按摩,爺爺們個個都露出愉悅的笑容。

第六小隊林偉昀分享:「聽年長的爺爺說起老家的故事及他們年輕時的種種經驗,都令我很驚訝,感覺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每位爺爺都是一部寶典,仔細聆聽爺爺的話語, 都有令人驚喜的收穫。」

林家華則分享爺爺人生的法寶:「事情不要想太多,就可以活的很快樂;要活到老,學到老。」當看到爺爺臉上燦爛的笑容時,家華了解到無所求的付出,是多麼的歡喜!

◎為大地 盡一分心力

午後,志工風塵僕僕地來到「慈濟仁德環保站」。懷著為大地之母付出的心情,即使揮汗如雨,依舊用心在當下。黃大恩說:「做環保時,遇到不了解的就會主動去詢問,若知道的就 會去教導他人,希望每個人都能將所學的與更多人分享。」

第一小隊的李晉瑜分享:「以前淨灘時,都以為所有東西皆是垃圾,直到今日在環保站學習分類,才了解到原來許多東西都能回收再利用,也明瞭自己平時並未落實做回收,希望能邀 請班上同學一起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一袋袋的麻布袋,是大家在炎熱的午後辛苦的成果。雖然時間短暫,為大地付出的感動卻永遠烙印在心中。環保要從日常生 活中做起,大家一起來為大地盡一分心力。

◎善的種子 種下善緣

大愛電視節目「地球的孩子」中的主角潘敬易,在就讀國二時曾獲得「國家總統獎」的至高榮譽。但母親在他就讀小學三年級時即辭世,且留下龐大的債務,因此敬易從小便身兼數 職,在逆境中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完成學業。

暑假時,白天要到補習班上課,增長知識;晚上則需打工,增加經驗。他與爸爸一同在黃昏市場做清潔工作,每日與父親相處的「黃金一小時」,是敬易最珍惜的時光。對許多人而 言,每日重複做著同樣的工作,總會感到厭煩,但對敬易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極為的珍惜。

一通電話,一顆善的種子,搭起與慈濟志工黃福全的善緣。福全與敬易約法四章,「孝順父母、每日存竹筒、以課業為重及每月做一次環保」,敬易也期許自己能手心向下,幫助更多 人。

◎一路成長 愛一直都在

營隊中的最後一個晚上,特別舉辦了一場「親恩晚會」,以「菩提心要」拉開序幕。若能讓父母不操心,那就是報父母恩;愛惜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心,能為人群付出就是報恩。

第五小隊的陳龍縉說:「學齡前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直到國小階段才與父母同住。但因為不了解父母的心,因此常與父母唱反調,現在想來,真的覺得很抱歉!」「媽媽,我愛 你!」龍縉道出對媽媽的一分愛。

主持人劉映辰說:「父母都是用生命在愛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話都藏在心裡頭,長大後才發覺,無論你在哪裡,父母的愛依舊不減。」

藉由一整天的志工體驗,讓大家體悟到應把握當下,行善行孝不能等!一股善的清流,將回流到校園裡,並期待大家撒播更多善的種子,加入行善的行列。

圖左 : 在榮民之家,慈青夥伴帶著學員一同與爺爺跳「阿爸牽水牛」,大家臉上充滿著歡喜的笑容。[攝影者:蔡憶瑩]
圖右 : 在仁德環保站時,學員用心將塑膠袋做分類,把握當下,為地球盡一分心力。[攝影者:方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