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個人事大 心定守志

個人事大 心定守志

E-mail 列印
「常說『個人事小,團體事大』但在慈濟應該說『個人事大』,因為一個人會影響到一個團體的形象,所以調整好『心』和『行為』是這次行前研習的二個重點。」臺南慈誠委員幹 部,精進研習行前叮嚀,甫一開始,總協張文郎就說出對大家的期許。

臺南慈誠委員幹部約二百多人即將於9月20日至22日,回花蓮靜思精舍參加三天兩夜的精進研習。合心關懷組隊於8月17、18日回靜思精舍進行場勘,經過常住師父們的細心 叮嚀與指導,返鄉後於8月25日進行籌備會議。

會中重要決議,提前於9月7 、8日於靜思堂進行二天一夜的行前研習,期許學員更能用心體悟精舍的作息及將內心修學形於外在的食衣住行。

◎學員報到 把握因緣精進

晚上七點學員陸續報到,男眾104位、女眾67位,有的剛結束工作任務即刻趕來、有的結伴共乘、還有的滿懷期待而來,大家齊聚於一樓大廳進行電子簽到。

來自於和緯和氣的陳淑真於2013年4月初在大林醫院被診斷出罹患大腸原位癌,立刻開刀切除病原。一場生命的無常,讓她體悟到要把握因緣參與任何精進的機會、及時行善,盡 全力付出。

學員迅速報到完畢,即刻至二樓佛堂進行開營活動。總協調張文郎勉勵學員,要珍惜回精舍精進三日、增長慧命的好因緣,也期能找回當初的初發心。

◎靜心念佛 心安穩意清澄

晚上九點四十分打板就寢前二十分鐘,請全體學員盥洗後在各寮房內靜心念佛,「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號聲聲響,大家端坐闔眼,心安穩,意清澄,一片寧靜安詳。

課務邱春月沿著寮房走廊巡視,一路靜悄悄,她感受到一片的「和」氣,道氣就自然提昇。她說:「定心守志的寧靜氛圍就是這麼美;恭敬心起,自淨其意;找回感動點,就有動力往 前,並互為支撐,鼎力相助。」她又強調,看到大家放下身段,圓滿成就一切的菩薩身影,她深受感動。

隔天凌晨四點十分學員集合於二樓佛堂,靜心等待與花蓮精舍進行早課連線,晨鐘起、薰法香。四點二十分準時列隊整齊,全體虔誠合掌;引磬聲響,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 生。全員禮拜《法華經序》,一字一拜,領受佛陀的教育,虔誠摯心,收攝身口意。「釋迦如來」佛號聲聲唱誦,一片止靜;淨心靜心,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和緯區隊長楊啟祥每天早晨一定都騎著腳踏車到社區和緯環保教育站聽聞佛法;早晨聽上人開示:「一劫也在剎那中,剎那延一劫。」他感到甚大法喜,恆持剎那,不隨境起心動念。

◎生活儀軌 行前細心叮嚀

早晨第一堂課於八點進行「生活儀軌與課程說明」。生活組志工杜秋霞及黃阿金,鉅細靡遺地叮嚀大家食衣住行四威儀,希望能將最好的威儀帶回心靈的故鄉,圓滿這次花蓮行。

黃阿金叮嚀,希望每個人自行帶抹布,起床後將床位擦乾淨;女眾頭髮若掉落也請自行撿乾淨,保持環境的整潔;以感恩心「龍口含珠、鳳頭飲水」,以食就口,端正食儀。杜秋霞則 提醒大家,「坐椅子時,請把心放在手上,輕輕拿起勿出聲,以維持道氣;添飯後,飯勺請放在鍋蓋上方,以保持衛生。」

接著學員長林千用強調,這次花蓮行是要回去接受驗收,要隨時禁、敬、靜、淨,用心在當下;課程精神則在於「對內服從,對外服務」;課程默契是「尊重講師、端正坐姿,勿竊竊 私語。」

課務長邱春月述說課程的方向是「加深靜思法脈體悟、加強慈濟家風體驗」;並轉述上人曾說:「如果在家居士用餐時都能沒有聲音,不知有多好!」道氣是在語默動靜間;深入舊法 新知,莊嚴自己的心靈道場,殷勤精進。

學員潘麗玲用心學習,她說:「生活組非常用心,一個小小的細節都一再叮嚀,因怕一個人出錯,就會影響團體的美。邱春月很用心在課程設計,希望我們能夠法入心、法入行;將法 用在生活中,進而影響家人、朋友,帶動社會善良風氣。」

◎行善行孝 用生命做慈濟

「漂泊的生命,幻無常,……」隨著《無量義經.序曲》悠揚的樂音,詮釋著經文的意涵,手勢或許還不是很純熟,但是一次又一次反覆的演練,看得到每個人那份全心投入、求好的 用心。

音樂不斷地播放,不同年齡,不同人生際遇,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歷經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經文中所言:「今日海角,明日天涯……」。

今年74歲,頭髮已近灰白的市南和氣蔡天化,感恩弟弟成就並把握因緣來參加行前研習。母親95歲高齡,自從六年前跌倒後,行動不便,弟弟一句「送去療養院吧!」讓他流下不 捨的眼淚。就像上人所言:「家,是最好的養老院。」蔡天化一肩挑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六年來,幾乎24小時與母親形影不離,隨侍在側。洗澡、餵飯、如廁……,抱上抱下,跟媽媽睡在一起,還要面對她時而不穩定的情緒。雖然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知 書達禮的蔡天化了解孝順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心想母親年紀那麼大,還有幾年可以孝順?

所以他以平常心面對,情緒過了就好,把母親照顧得無微不至。因此經常在餵飯時,母親或翹起大拇指,或撫摸他的手臂,頻頻稱讚。蔡天化覺得母親好慈祥,而在母親的心中,蔡天 化永遠是他最乖巧的兒子。

母親生了七個兒子,排行老二的蔡天化有了最好的身教示範,每當慈濟有活動,或社區定期清掃街道,弟弟會自動補位接替照顧母親的工作,讓蔡天化安心外出服務人群,圓滿他行善 與行孝的心願。

很早以前就曾聽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但當時的他卻沒有好好把握住因緣,直到2006年才受證,深深覺得「太慢進來了!」如今他以「換個工作就是休息」 的心態,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用生命做慈濟。

◎求法若渴 找回初發心

行前研習課程至尾聲,人人法喜充滿。陳麗玉沉浸在法當中,讓她很感動。「在小組中不要急著衝口而出,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及邱春月師姊 的一句話,「不要一直在磨合,要做到不磨而合,要以『和』來供養上人,上人才會更放心。」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精進團隊帶領學員拜《懺悔文》,一分虔誠,一分懺悔。此刻經文在一跪一拜中盤旋於腦海中,在一動一 靜中深植於心中;懺悔得清淨,啟發一念善。

總協調張文郎期待學員能帶著一分虔誠的心,求法若渴的心,珍惜未來在花蓮三天精進的好因緣。相信只要有心,一定會受到營隊的道氣所感動;絕不能辜負上人對弟子的期望,受法 後更能提升精進心,並帶回臺南社區分享給其他的法親們。

在有限的空間裡,二天一夜的花蓮行行前精進研習,朝靜思、夜靜思,定心守志找回初發心;全體學員及工作人員虔誠跪拜唱誦〈立願文〉,流下法喜的淚水當下,更應用心參與、提 起使命,承擔如來家業,做人間的菩薩。

圖左 : 臺南慈誠委員幹部即將回花蓮靜思精舍參加精進研習,合心關懷組隊於8月17、18日回靜思精舍進行場勘,以利研習課程的規劃。[攝影者:鄭素貞]
圖右 : 陳淑真(右)於年初被診斷出罹患大腸原位癌,即刻開刀切除病原。一場人生的無常,讓她感受到應要把握因緣、及時行善,盡全力付出。[攝影者:林碧枝]

圖左 : 進行生活儀軌課程時,隊輔不厭其煩地調整志工們禮佛的動作,期許大家動作能夠盡善盡美。[攝影者:李裕卿]
圖右 : 市南和氣蔡天化(右一)聽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如今他以「換個工作就是休息」的心態,全心投入,用生命做慈濟。[攝影者:郭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