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以茶為師 致上最敬禮

以茶為師 致上最敬禮

E-mail 列印
「茶山登臨」是茶道班學員每年最引領企盼的盛事。10月19日早上七點,臺南慈濟大學社教中心「靜思茶道」高階一班學員及其親友,大家都抱著無比歡喜的心情一起出遊。

◎製茶初體驗

晚秋時節,伴著沁涼的微風,約四十位學員與講師搭乘巴士,遠離都市塵囂,一路往南投魚池鄉行去。隨班老師王月秀愉悅地詳細解說行程,一旁的教育志工則不得閒,不一會兒工 夫,已將愛心早餐及各式點心、水果填滿學員的手中。老師及同學的貼心,溫暖著每一個人的胃,宛如家人般彼此悉心地呵護著。

不知不覺中,車子已行入蜿蜒山路,窗外風景也換上自然天成的翠綠外衣;此時「東峰紅茶」的招牌映入眼簾,農場主人梁先生早已恭候多時。

置身於南投縣日月潭畔貓囒山上的「東峰農場」,占地廣大,來到此處除了可以品茗,也可體驗紅茶的製作過程,讓來客得以全方位了解日月潭紅茶的歷史,進而深入臺灣茶業文化。

「放在你們面前的是昨天採摘的,且經過一天靜置萎凋的紅玉茶菁,現在就請大家把弓箭步站好,先記得要把茶菁輕輕捧起,記住它的味道和顏色,因為這將隨著揉捻過程而改變,預 計得要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梁先生帶領大家一起體驗紅茶的製作過程。

「雙手輕輕同一個方向集中揉捻,20分鐘後再稍微加壓;因為揉捻是為了破壞葉面組織,讓茶汁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作用;而因為茶葉汁液含有膠質,所以在揉捻過程中,會形成團 狀,一定要記得解塊,這樣發酵才會均勻。」藉由雙手不停的揉捻、解塊,重複數次的動作,待完全發酵,再用機器乾燥製成純手工紅茶。

慈濟志工李淑英已參加五期的茶道課,回想剛學習時總是不習慣「靜思茶道」的行儀;但曾幾何時,在課堂上的潛移默化下,現在泡茶已變成她生活的一部份,既輕鬆又自在,充滿著 幸福感。

在製茶時淑英體會到,同樣的茶菁在每個人不同的力道揉捻下,其風味就各不相同。同時她也發現,紅茶的韌性是如此的堅毅,提醒著人人做事若能多用心,以善解、包容的心來對待 身邊的人,時時珍惜彼此的因緣;那麼,生活周遭將會不斷有善的效應與愛的循環。

接著梁先生帶大家至「品種園」作戶外教學。放眼望去,茶園雖然不大,卻有臺灣原生種的茶樹;這些茶樹,在冰河時期就自然遷徙到臺灣來了,經過地殼的變動,即從平地被抬高至 海拔1600公尺的山腰而被人類發現了,它們比人類還更早來到這塊土地上!

在這小小的一片茶園裡,讓學員難得看到如此豐富又完整的不同品種茶樹,梁先生如數家珍的用心解說,讓每位學員莫不點首稱「是」。因為在茶道課程裡,所看到的都是已產製包裝 好的茶葉,而今卻可將各式茶樹品種盡收眼底。雖然一時還是有點兒「霧煞煞」(臺語),但是在不斷的實務體驗下,對茶學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老茶廠 新風貌

中午休息後,緊接著來到「日月老茶廠」,徒步走在產業道路上,置身於茶區;雖還未到茶廠,即有淡淡的茶香撲鼻而來。驚見幾株豔紅的櫻花已盛開,數量不多,卻也令人賞心悅 目。

「日月老茶廠」原是「台灣農林公司魚池茶場製茶工廠」的前身,建立於1959年,已經陪伴整個魚池紅茶走過半個世紀了。建築物外牆雖重新粉刷過,但仍略顯斑駁的滄桑;雖沒 有在地人所稱「鬼屋」般的驚悚,但仍保有原始古樸的風貌,穩穩地散發出堅毅的生命力,讓來這裡的遊客,感受到重生的希望。

很快的,我們進入廠區的一個角落,遠遠傳來「美麗FORMOSA臺灣」好聽的樂曲,心情頓時變得沉靜許多。解說員小花,用她清亮的聲音,述說著茶廠的歷史,讓過去的情景更 加鮮活了起來。同時也播放關於紅茶及重視水土保持的影片,介紹如何想藉由紅茶來證明,即使不剝削土地也可以種出好喝的紅茶;更立誓尊重環境生命,要和腳下這塊土地共生共 存,一切順應自然,回到古法——不施化肥、農藥、除草劑,利用大自然的雨水、霧氣等作灌溉。

再跟著解說隊伍往前行,步上二樓,首先被充滿陽光及禪意的空間所吸引,其中那一整排的竹林最特別。這棟老建築的兩面都有大窗子,使得室內採光和通風都很好,讓人不自覺地全 身自然放鬆下來。而那古樸的藍色窗櫺,在建築物一片的大地色系中,成了最鮮明搶眼的裝飾。

「萎凋槽區」則保留最原始的面貌,也是老茶廠內最特殊的一景。它有兩個槽區,分別是「手採茶」和「剪採茶」。一般人品茶皆喜歡一心二葉的「手採茶」,而「剪採茶」因為剪得 較深,老葉、老梗較多,其口感會較濃郁,故多製成「碎型茶」,或將它製成一般飲料店所使用的水果茶或茶包。

小花強調,每片老葉都曾經是那一心二葉的主角,每片老葉都曾年輕過,而這記憶都還停留在老葉的細胞裡;所以每片茶葉都是最棒的葉子,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懂得珍惜。

老茶廠陪著魚池鄉走過茶業的興盛和衰落,如今推動有機栽種法,保留先人的耕種智慧,不只保護農地不至於貧瘠,更是為了愛好品茶的人的健康著想!

◎感恩大自然

受朋友招喚而落腳於此的小花,感性的說:「我的潛意識裡就是喜歡大自然,來到這裡我到處探討生命;發現地球本來就是人間天堂,它充滿著神奇的力量!尤其是大自然蘊藏著無比 的智慧,人類實在太渺小無知,我們真的應回歸謙卑,向大自然多多學習。」

蔡丁福是班上唯一的男性,目前擔任教職工作,與妻子林瑜美一起來上課。他分享道:「經過實際製茶體驗之後,喝茶就多了一味,那就是『感恩』的滋味。我也真心建議班導,下回 可以辦武夷山岩茶之旅或西湖龍井之旅,如果是雲南的普洱之旅那就更不錯啦!」說完,全班皆拍手鼓掌叫好,令人期待。

接著丁福說出他的真心話:「當初走進茶道教室,感覺自己像個誤闖叢林的小白兔,因為上課內容和我原先想要的不太一樣。」可是後來他發現,「靜思茶道」其實涵蓋宗教與慈濟人 文在內,它的教育理念任重道遠,漸漸的也就認同了;現在同學相處如家人般的親切,讓他感受到確實與其他團體大不相同。

學員郭又禎帶著先生謝志福歡喜同遊。又禎在老茶廠裡看到臺灣的希望,很令她感動,也感恩有一群人為這片土地默默在付出。

志福從上次的「茶山登臨」後,他就開始期待今天的到來;再聽說月秀老師為今日的行程已先行探勘過,他就更為感動了。他說:「今天可以實際看到各種茶樹品種,又親身體驗製茶 過程,最後也經歷茶湯品鑑;而我最期待的是眼前這罐與太太一起親手揉捻的『愛的結晶』。」

一趟茶山之旅,兼具知性與感性的體驗。在一葉紅茶裡,茶廠找到它們存在的意義;在一杯茶湯裡,教會我們學習承受世間許多的挫折;堪忍種種苦難和磨練,方能淬煉出一分美好。 從大自然的角度,重新思惟人類的需求,而地球的轉機,則始自我們最深層的轉念。

圖左 : 李淑英(左一)已參加五期的茶道課,在課堂的潛移默化下,現在泡茶已變成她生活的一部份,既輕鬆又自在,也是她給得起的幸福了。[攝影者:陳秀容]
圖右 : 經過一天靜置萎凋的紅玉茶菁,藉由雙手不停的揉捻、解塊重複數次的動作,在每個人不同的力道揉捻下,其風味就各不相同了。[攝影者:陳秀容]

圖左 : 學員郭又禎(中)帶著先生謝志福(左一)歡喜同行,又禎在老茶廠裡看到臺灣的希望;志福最期待的是與太太一起親手揉捻的紅玉好味。[攝影者:陳秀容]
圖右 : 陳錦雀(左二)在日月老茶廠裡深受那份敬天愛地的精神所感動,以後再也不會認為喝茶是件簡單的事了。[攝影者:陳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