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學者環保行 友善環境體會深

學者環保行 友善環境體會深

E-mail 列印
11月30日上午,長榮大學服務學習中心教職員與學生共二十位,以「友善環境.樂活長榮」計畫活動,因為認同慈濟於全國各地設立環保教育站,號召志工推動資源回收成效卓 著,並採用有系統之垃圾分類流程,將垃圾減量並發揮再利用價值。由蘇文彬組長帶領,專程來到仁德環保教育站,實際參與資源回收分類。期待以此經驗,提升學校「勞務」教學課 程內容與成果。

◎地球平安 人才能安住

臺南區環境教育志工楊惠芳師姊,藉由環保教育投影片向師生介紹,地球自然環境嚴重遭破壞。「你知道我是誰嗎?」

「影片中要認識的『我』是指誰?您心中的答案是……」當惠芳提問時,座席中馬上有人回應:「大自然、地球、大地。」

惠芳以「大地好比人的身體,在身體上不斷挖洞、毀傷它!這樣怎麼能保得住生命?」因為疼惜地球就是疼惜自己,復原自然生態,做好環境保護,地球有生機,人類才能平安健康的 生活。

「環保已是天下的大議題,環保領域包含廣闊深遠。請大家安住當下,省思原有的美麗山河,因人類的一念欲望,造成大自然的反撲,天災毀家園;希望人人能深思,應與地球好好共 生息。」 惠芳除了分享慈濟的環保理念,也以「環保十指口訣」,讓大家回收分類更有撇步。

◎親身體驗收穫多

環保體驗開始,環保志工黃國輝為來訪的學員們解說:「一號放保麗龍、二號放沒有回收標誌的塑膠瓶,三角標誌1號寶特瓶放……」為了讓分類更順暢,黃國輝叮嚀著:「如果有問 題請馬上提問。」大家好奇地掃瞄眼前的回收物,隨即彎下腰來體驗分類。

面對著這一群學者,黃國輝面無懼色地說:「有願就有力,這是長久以來的經驗,就是希望人人對垃圾的態度改觀。」學員們從分類學習,大家都很有收穫。職安系二年級曾鈺涵說: 「參加慈青社後,都會利用假日,將平常所學的環保知識付諸行動;在做當中,也學到分類的方法,又可以護持大愛臺,心裡覺得很踏實。」

服務學習中心的黃淑梅,仔細的分類讓其他人很訝異。黃淑梅說:「我畢業於慈濟大學,以前就常參與慈青活動,資源回收分類,已經很習慣;今天雖是第一次來到臺南慈濟的環保 站,面對回收物也不陌生。」

學習中心翁慧茹老師表示:「下次要帶班級學生來見識,要親身體驗才有感受,這裡是可以教學相長的地方。」

志工吳陳櫻桃詳細說明塑膠袋如何分類:「塑膠袋要分大白、二白和雜色的,只要洗乾淨,都可以回收。大家可以邊做邊學,親自做過,比較不會忘記。」

護理系三年級學生邱方婷分享:「沒想到塑膠袋還要這麼細分類,讓自己感覺到環保志工很用心,又善用時間做很多事,真不簡單。自己也警惕到,真正需要時才購買,還要自備購物 袋,選購包裝少一點的,才不會製造沒必要的垃圾,這一課收穫不少。」

邱方婷說:「認識了塑膠種類,塑膠袋是最難處理的,若沒處理好,對環境危害很大!因為體悟到『清淨在源頭』的重要性,會更珍惜資源」。

◎環保行 讚賞志工精神

被暱稱「廠長」的美術系四年級王毓誠欣喜地表示:「想像中的環保場應該是很髒亂的地方,但是今天來到慈濟的環保站,看到井然有序的規劃,親身來取經後,收穫更豐富。」自願 來學習的他,發心承擔區隊長,要將環保經驗傳承給更多人。

資管系二年級施柏榆同學,關心志工回是否會很辛苦,也有學員對塑膠分類機器感興趣、讚許廢物利用的巧思。

蘇文彬組長懇切地說:「動口說很容易,但要做好是要很用心的。」他也呼籲學生及老師們,把握可以體驗的機會,回去發揮善效應的影響力。

「感恩有機會到慈濟來,讓大家學習到寶特瓶清洗、脫蓋、拆環、分色,也認知塑膠袋可回收種類,最重要的是,尊重大自然。因為環保工程考驗人心,更是一種修行。」志工所做的 小事情、小細節,用心於環保的態度,令人讚賞和尊重。組長說,大家不虛此行。

圖左 : 和同儕體驗塑膠袋分類,任職於長榮大學服務學習中心的黃淑梅(中),與志工分享:「就讀慈濟大學時就常參與慈青活動;今天雖是第一次來到臺南慈濟的環保站,邊做邊學,感覺還是親身體驗比較實在。」[攝影者:林水輝]
圖右 : 真實體驗,每個人的心靈都有收穫,蘇文彬組長(左)懇切地說,「動口說容易,要做好是不同境界。感恩有機會到慈濟學習,真不虛此行。」[攝影者:林水輝]

圖左 : 參與資源回收分類,親身實作,讓大家學習到平常慈濟志工所回收的寶特瓶,需清洗、脫蓋、拆環、分色。[攝影者:林水輝]
圖右 : 面對著這一群大學生和教授,志工黃國輝面無懼色的解說:「一號放保麗龍、二號放沒有回收標誌的塑膠瓶,標誌1號是寶特瓶放……」並叮嚀大家:「如果有問題請馬上問。」[攝影者:林水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