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深耕人文 激發悲心與願力

深耕人文 激發悲心與願力

E-mail 列印
夜裡飄落的細細雨絲,為春天的早晨帶來幾許詩意。大地在晨光中甦醒,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慈濟同仁人文教育研習營」學員們於凌晨五點離開溫暖被窩的那一抹遲疑,此時一掃而 空。

◎沉澱心靈 迎接美麗晨曦

趕走了睡意,大夥齊聚於銅門前,由課務組帶動〈美麗晨曦〉手語歌,舒展筋骨,身心歡暢。「有一天太陽總會升起,就有美麗晨曦,黑夜總會過去,讓它過去,有一天你要和我一 起,迎接美麗晨曦呀!」

「左手舉高,右手舉高,雙手搖擺,烏雲將漸漸散開,讓我們一起來迎接美麗晨曦!」在微暈的燈光下,身體隨著音樂跳動,影子忽隱忽現;學員間相互照面,微笑敞開心房。

來自基金會屏東分會的鍾曉葉開心地和大家一起動動手,搖擺身體,顯得精神奕奕。「只要來到花蓮就覺得很興奮,也很想來沉澱自己的心靈,把握機會好好充充電。」曉葉經過一夜 的好眠,張開雙眼,迎接美麗清晨。她很快地融入團體,讓自己處在最佳狀態。

3月12日至3月16日,五天四夜的「慈濟同仁人文教育研習營」於花蓮靜思堂展開,連續幾天的課程含括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的人文精髓,講師群幽默風趣的談吐含笑帶淚、 深耕人文的人生閱歷,無時無刻帶動著學員們的思緒,大家感觸良多,激發出潛在的悲心與願力。

◎你的決定 我們的未來

「七十億人類的習氣,讓地球母親無言承受。而人類最重的習氣是什麼?」邱國氣停了半晌,等待學員的回答。「答案是:『貪吃!』」13日下午第一堂課,安排邱國氣分享「大時 代的悲智」。九十分鐘的課程,他提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問題,希望在座的學員能好好地反觀自照。

「你的決定!我們的未來。」邱國氣強調:「我們每一個細微的心念,都決定著未來的希望。」螢幕上出現許多動物被人類無情宰殺的畫面,令人不忍目睹,也喚起許多人的悲心。 「願意從此刻開始齋戒,不再肉食的人,請舉手!」好幾位學員快速地高高舉起手來,獲得一陣熱烈的掌聲。

慈濟大學教發處同仁黃燕瑜表示:「我們應該要尊重生命。」她決定要朝吃素的方向努力,不要再殺生。來自花蓮慈院的游子賢看到那麼多的小生命,因為人類的傷害而喪失,心生不 捨:「邱國氣老師一再提醒萬物生命的可貴,我要從自己做起,開始吃素並影響家人與朋友一起來吃素,讓身心靈更健康。」

◎慈樂飄揚 淨化人心

第二堂課「慈樂飄揚」課程開始,當李壽全老師走上講臺,大家報以熱情的掌聲,以歡喜心迎接音樂心靈饗宴。

當年慈濟大學成立,李壽全受邀譜寫慈濟大學校歌,也促成他和慈濟深厚的因緣。一直以來都從事流行音樂,頭一遭受邀寫校歌,他非常地看重,「因為既是校歌,必定流傳久遠。」

2000年大林醫院啟業,上人希望他也為大林醫院寫一首歌,於是有了〈田中央的大病院〉歌曲誕生。接著上人又邀請他為花蓮慈院寫歌,上人詳述說明他當年蓋醫院的艱辛歷程, 不是為賺錢,更不為名,只因為東部醫療的缺乏。

在缺錢、缺人的窘況下,上人排除眾議,堅心蓋醫院。因為上人說:「我頭也不回,我知道你們都跟在我後面。」上人對弟子的信心,讓李壽全相當感動,於是寫了〈盤山過嶺〉這首 歌,他說:「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首歌之一。」

「晚風輕輕掠過,寧靜的紅溪河,銀色月光親吻孩子,熟睡的臉頰,微笑的嘴角……」李壽全富有磁性的嗓音娓娓唱出自創歌曲〈永遠的紅溪河〉。藍天白雲之間,傳播愛心的無限, 祈禱的雙手,迎向燦爛的明天,那是現在,直到永遠。「慈濟人不分宗教、種族、國界,整治印尼紅溪河,讓紅溪河從絕望的河流、哭泣的河流,轉而為愛心的河流、永遠的清流。」 李壽全寫下這首歌,也為歷史做見證。

在慈濟世界浸潤久了,李壽全寫音樂不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而是想把每一段慈濟所發生的故事,及志工付出的足跡留下來。就如,八八風災時〈慈悲的心路〉,汶川大地震時 所寫的〈愛與關懷〉。

「每一位慈濟人,都是菩薩的化身;李壽全老師詮釋歌曲來度化眾生,每一首歌都發揮了淨化人心的作用。」花蓮慈院同仁陳美如在現場聽了幾首歌曲後,心有所感。周佳慧在臺南大 愛幼兒園與小孩子天天唱誦〈愛與關懷〉,總是感動莫名,此刻能親耳聽到李壽全老師的分享,更加深她對這首歌背景的了解,心中充滿無限感恩。

◎信根與願根 產生大力量

連續兩堂理性與感性的分享,接著第三堂課由文發處賴睿伶分享「援馳苦難,海燕紀實」。菲律賓海燕風災造成無以承受的災難,她至當地展開三十天的紀實並親自參與發放;每每講 到心靈深處的悸動,她數度悲心生起而淚流不止,引起學員們深情的共鳴。

「來到慈濟,你需要的是一分信念。薪資不多,時間付出很多,但心中卻很自在。」首先,睿伶分享她在慈濟學到的兩堂課「信根」與「願根」。

透過真實的畫面,了解志工在菲律濱獨魯萬與奧莫克重災區舉辦愛灑、發放慰問金以及推動「以工代賑」的救援過程。「不能只是沾水在唇上,而是要真正幫助他們解渴。」睿伶強調 慈濟救援的精神。

「發出去的第一份慰問金」、「一次又一次地彎腰說感恩」,連維持秩序的軍警也會帶動鄉親要彎腰,善與愛的效應綿延無窮。緊急救濟的錢終會用完,但他們知道來自志工的關心是 不會消失的。

發放過程中,志工心慌亂拿不定主意時,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李偉嵩的一席話令大家信心倍增:「上人的指示我們做就對了!轉個念,每件事都是好的,將辛苦轉為幸福,唯有心念要正 確。」

「信根」確立,大家無畏無懼,確實力行,就有意想不到的大力量發生。祈禱會現場,寧靜的氛圍牽動著脆弱的心,感動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下來。透過志工愛的帶動,菲律賓災民 的眼神從惶恐,無望,一直到完全的信任後,充滿著希望。

「唯有自己真正做過,否則是無法體會的;親眼所見才知道自己堅定信念的重要,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唯有靠自己的一念心。工作很多永遠做不完,擔子若越重才更要走快一點,更要把 握時間,立了大願才知道路是如此寬廣。」睿伶紮下「願根」,心胸更為寬廣,心行融於法,則願大義無量。。

課程內容精彩,帶給學員很深的體悟。基金會三重分會總務劉碧文分享:「出國賑災的志工都很偉大,不只佈施時間還有金錢。大醫王利用時間義診,克服環境的困難,若不是發大 心、立大願是很難做到的,感覺到國際賑災的志工各個都是大菩薩。」

◎菩薩回家 把心找回來

幾堂課下來,學員們用心聽,用心做筆記也用心體會。臺北慈院中醫科住院醫師楊淑君感受到若心定了,做什麼事情就對了,「以往對志業是模糊的概念,經過這幾天的人文營,每堂 課都讓我哭了。發覺自己做得還不夠,要跟著上人、慈濟人的腳步,對的事,做就對了!」

剛服務滿三個月的賴淑莉任職於臺中慈院護理部,對於院內溫馨有禮的氣氛,感到很好奇,有別於其他醫院的冷漠人情,「參加了這次人文營隊,方知這就是『慈濟人文。』」

花蓮慈院營養師陳婷鈺在美國西雅圖就學時就參加慈青,但因人事的磨合就淡出了。「每一堂都讓我流淚,雖然每個人都是小角色,只要發揮功能就有很大的力量。我發願永遠都在慈 濟,不要再退轉。」

指導師父德渙師父親切的和學員們說貼心話:「菩薩回家了,心回來了,如果流浪在外面,當心很苦,記得慈濟是你們心靈的家。願是無限的,有願就要發,不要等待。」德昕師父亦 與大家共勉:「世界村災禍不斷,要為大使命共同努力,讓他們看見人間的希望。只要緣深就不怕緣來遲,我們不孤單,我們更期待讓愛傳下去。」

滿滿的課程,堂堂精采;學員們從一大早晨操的帶動,至講師的真誠分享,內容豐富,既深且廣,學員們有深深的體悟。期待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後,能隨時應用所學並樂於與人分 享。

圖左 : 上人對弟子的堅定信心,讓李壽全相當感動,於是寫了〈盤山過嶺〉這首歌,「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首歌之一。」[攝影者:黃淑瑛]
圖右 : 「每一位慈濟人,都是菩薩的化身;李壽全老師詮釋歌曲來度化眾生,每一首歌都發揮了淨化人心的作用。」花蓮慈院同仁陳美如心有所感。[攝影者:黃淑瑛]

圖左 : 「來到慈濟,你需要的是一分信念。薪資不多,時間付出很多,但心中卻很自在。」首先,賴睿伶分享她在慈濟學到的兩堂課「信根」與「願根」。[攝影者:黃筱哲]
圖右 : 滿滿的課程,堂堂精采。學員們從一大早晨操的帶動,至講師的真誠分享,內容豐富,既廣且深,學員各有不同的感受與感動。[攝影者:黃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