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醫病醫心 募款募心

醫病醫心 募款募心

E-mail 列印
5月18日在臺南靜思堂所舉辦的「雲嘉南區慈誠委員培訓研習」,以慈濟醫療志業為主題。大林慈院神經外科陳金城醫師受邀在場與學員分享「醫療人文、守護健康守護愛」,臨危 受命的蔡琬雯師姊把握因緣,珍惜與學員結一份好緣的機會,以親身經歷分享如何募款和募心。

◎醫療人文 守護健康守護愛

2000年雲嘉地區醫療還很缺乏,交通不方便,生活機能不好,慈濟在大林蓋醫院不僅過程辛苦,醫護人員也很難聘請。然而現在嘉義縣18個鄉鎮的民眾健康,大半是由大林慈院 守護,而且,每天有很多的志工穿梭在醫院裡,帶給病患及家屬不同於其他醫院的服務,也帶給同仁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大林慈院神經外科陳金城醫師,受邀與學員分享醫療人文。 陳醫師分享一個個案--「從0到0.001的希望」,他說,2003年,有一位50歲的傅老師,來大林看他的門 診,檢查發現是腦下垂體瘤,陳金城看了之後就很簡單的告訴傅老師:「你的症狀需要開刀。」就沒多做解釋,而傅老師也回答:「我回家考慮看看!」卻沒有再來他的門診了。

後來,傅老師視力模糊到花蓮慈院求診,於是他就在花蓮動手術治療,但後續沒有接受電療。2010年腦瘤復發,又高雄某醫院二次手術,不過為時已晚,右眼從此失明。 2013年,他又陸續出現頭痛、四肢無力、嗜睡等症狀,再次回到高雄第二次開刀的那家醫院看診,醫生建議他要再開一次刀,不過他因為害怕而沒有答應,轉而回到大林慈院就 診,接受陳金城醫生為他開刀,治療後,右眼重見光明。

睽違十年,陳金城說:「傅老師形容十年前的我『有霸氣、有自信、沒感性』,十年後的我,還是一樣的『有霸氣、有自信』,不一樣的,除了滿頭白髮,還多了『感性』。」

出院時,傅老師夫婦站在醫院「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的靜思語下方合影,並且發願要加入慈濟志工行列。

陳金城表示,是慈濟的醫療人文改變了他,「大林的醫療技術並非是最好的,但是醫院的特色是有慈濟人文,注重醫病關係比什麼都重要。雖然做醫生很累,但隨時都會要求自己要做 到最好。」這些年來,陳金城一直都全心全意埋首在自己的工作上,扮演著多重的角色「好醫師、好主管、好父親、好老公、好兒子」,同時也承擔著多重的責任。他說遇到挫折時就 想到自己的初發心--「把病人醫好,病人歡喜,醫生也歡喜。」

2011年慈濟基金會舉辦《水懺》演繹時,希望參加的志工茹素108天,陳金城身為副院長,他以身作則,「一開始並不是自己發願的,是別人成就我來做菩薩的。」他覺得總是 有奇妙的因緣,督促自己成長。

陳金城醫師分享執行長林俊龍的勉勵,「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凡見證必留下回憶,凡參與必帶來歡喜。」因為之前神經外科只有他一位醫師,當有需要徵求海外義診時,他總是挪不出 時間,而一再猶豫的結果,機會稍縱即逝。

去年菲律賓海燕風災時,他決定排除萬難把時間空出來,報名參加第六梯次的義診發放,才終於讓他感受到參與的喜悅。陳金城說,很感恩從小到大,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人在幫忙 他,除了恩師、主管還有志工,當然最感恩的是太太在背後做最好的支持後盾。

◎學習榜樣 醫病也醫心

今年參加培訓的學員游尚副醫師,聽了陳金城的分享後,深有同感:「自己真的是和陳副院長講的一樣,也有那麼一些霸氣、一點自信,但卻沒有感性;進了慈濟之後,才慢慢培養出 感性的。」一直都在人醫會參與義診與發放,深入貧病更了解醫病也要醫心,培訓是想讓自己的心更柔軟,更有「感性」一點。

游醫師進一步分享,他也曾猶豫是否要參加培訓,「心裡總認為有做、有捐款應該就夠了,因為有時請假參與活動,病人會埋怨。」但是因緣就是不可思議,去年他也參與海燕風災的 義診及發放,感受到了財施、法施、無畏施、付出無所求的歡喜,於是毅然決定要參加培訓做上人的好弟子,盼佛法滋潤內心,回歸清淨本性。

◎募心募款 逢人說慈濟

這個月培訓課的另一個重點是募心募款。「募款,不在乎金額的多寡,最重要是,募得會員的那一份善心。」臨危受命的蔡琬雯師姊,把握因緣,珍惜與學員結一份好緣的機會。她以 親身的經歷分享,慈濟布施不在錢的多少,而是在「心」。「募心募款,難免會被拒絕,因為菩薩道本來就不好走,但是難行能行。」蔡琬雯每年都為自己訂下成長目標,逢人便說慈 濟,無孔不入、無人不度,勉勵學員從一生無量,朝著「戶無量、福無量」的目標前進。

學員陳燕飛在自己經營的飲料店,自己想出一個好方法,做一塊「募心募款」的牌子,上面寫著「能夠助人最快樂,有能力付出最有福,慈濟邀請您一起做好事,每月一百元幫助需要 的人,感恩!」放在櫃檯上,逢人就開口說慈濟。她說,有一次一個路過的客人聽完她的解說,就馬上拿一百元善款給她,隔天馬上又拿一千一百元過來,問他:「你一個月要捐這麼 多嗎?」他才說:「我一整年的捐款全部都給妳。」頓時讓陳燕飛募心募款的信心大增。

燕飛已經是十三年的慈濟會員了,但是一直無緣走進慈濟大家庭。2011年時,她的骨髓幹細胞配對成功也順利完成捐贈,由於就是這樣的因緣,她常受邀參與骨捐宣導及驗血活動 的心得分享,才開始參加見習與醫療研習課程,也去大林做醫療志工,一路走來的法喜,讓他決定參加慈濟委員培訓。

燕飛認為,既然要參加培訓就要學習募心募款,而因為要募心募款就必須要端正自己的行為、注意自己的身口意,對於慈濟志業,她的家人也都很認同及護持。

研習課結束前,雲林合心培訓幹事葉純英勉勵學員,「大林慈濟醫院守護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志工是軟體中的軟體,只要用心,就能成為一位快樂的醫療志工。」期許大家把握付出的 機會,感受慈濟的醫療人文。

圖左 : 大林慈院神經外科陳金城醫師,受邀在場與學員分享「醫療人文 守護健康守護愛」談到自己只有一個心念「把病人醫好,病人歡喜,醫生也歡喜。」[攝影者:劉智遠]
圖右 : 學員游尚副醫師一直都有在人醫會參與義診與發放,深入貧病更了解醫病也要醫心,培訓是想讓自己的心更柔軟,更「有感性」一點。[攝影者:劉智遠]

圖左 : 「募款,不在乎金額的多寡,最重要是,募得會員的那一份善心。」臨危受命的蔡琬雯師姊,把握因緣,珍惜與學員結一份好緣的機會。[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 學員陳燕飛在自己經營的飲料店,自己想了一個方式,做一塊募心募款的牌子,寫著「能夠助人最快樂,有能力付出最有福,慈濟邀請您一起做好事。」[攝影者:劉智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