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改習氣改脾氣 改了才有正氣

E-mail 列印
慈濟歲末祝福上的「燈燈相傳,燈燈相續」的意義,是,藉著燈燭的傳遞靜思法脈精神,啟發人人啟開心燈、除習氣、走正路。而志工從自身參與不只感到滿滿法喜,更把人生歷練過 程歡喜分享。

2014年臺南區上人歲末祝福,承擔捧燈人員蔡素蘭師姊,是臺南市東一區的社區志工。她知道「上人期許人人藉著傳燈續慧命,菩薩道上更精進。」捧著燈,眼眶一紅,淚水不由 自主的滾落。而回首前塵,原來都是迷時貪欲念、惹塵埃……

回憶起去年(2013),歲末祝福會上與大家唱誦《無量義經》時,經文意境的觸動讓她「痛徹心扉」,原以為已放下了的刻痕,實仍深在心處隱隱作痛,警覺到自己對先生的怨恨 並沒有放下。其實有幸走入慈濟能見苦知福,面對問題能轉正心念,心存感恩、尊重、愛很重要。

參加訪視關懷時,看到同樣是單親家庭,一個媽媽是堅毅、勇敢樂觀面對;一個是怨天尤人,間接影響孩子而使孩子憂鬱。兩位不同個案讓素蘭學習選擇前者,因在婚變後,感恩有慈 濟法親關懷,更有亦母亦姊的陳淑樺師姊不斷的送愛,溫暖了她的心。與大眾向上人發願時,默許了「希望法緣相續」,有更多人一起走菩薩道。

◎遠嫁陌生地 幸有慈濟溫情伴

在慈濟世界裡,去迷醒悟的故事是佛法生活化的履踐。臺南市歸仁區新委敖小芳,1973年出生於中國大陸廣東省開平,家境清貧1995年經朋友介紹嫁來臺灣。來到人生地不熟 的高雄阿蓮鄉,由於語言不通心裡話無人可說,時常躲在被窩裡哭泣。雖有愛她的先生、包容她的公婆,但內心深處卻常有自我過不去的壓力。

結婚三年後,與先生搬來臺南市歸仁自組小家庭,但因是外配對地方風土文化不熟,對自己非常沒自信,自尋煩惱,擔心先生工作不穩定,家中經濟有困難,又煩惱孩子課業……幸好 在他鄉遇到慈濟志工余金枝帶領她參觀過921希望工程,約她參加社區志工活動。小芳很喜歡慈濟給人溫暖的氛圍,只是公公對慈濟有很大的誤會,致使她不敢太投入。

有一次,被邀要去做環保,想找先生一起去。沒想到先生爽快地的一聲「好!」卻一做,「就『著』在慈濟了(臺語) 」。先生先報名培訓。而小芳帶著兩個孩子參加社區親子成長 班,學會親子間如何互動,親子關係更好。但是心中的法喜,卻不敢說給大家聽,當她想到上人開示的話:「法喜要多分享」,趁著這一次受證的機緣,把多年參與慈濟的感動,說出 來。

這三年來,參加慈濟從見習到培訓,上人的「普天三無」的道理,就在慈濟裡看到了——慈濟大家庭就是人間最美溫情的地方。小芳是新住民,能同理外藉配偶的心境,今天受證了, 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幫助更多的新住民,跟她一樣做慈濟找到人生最美好方向。

◎一板一眼固脾氣 用愛柔軟聚人心

擔任人文真善美志工的黃武三師兄,平常不只是擔任錄影工作。有時還會跨越其他領域。12月13日上人歲末祝福活動,他承擔了總務工作。歲末祝福感恩會前,彩排現場需要多機 作業,就常看見他推著錄影機緩緩滑動的身影。

武三師兄是銀行主管,做事講求效率,所以說話和做事都很直接。他說:「雖可以省去不少時間和麻煩,但在做人處世上卻沒有圓融如意。比如一開始承接和氣人文真善美窗口時,光 是要分配任務就遇上了很大的困難。自己一板一眼的在分配工作時,常找不到人來出勤務,不自覺地表現出不好的聲色。但事後輾轉幾次的自我反省,慢慢的變得柔軟些,會用師父的 法跟大家溝通。隨著團隊互動間的交流,成員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融洽,自己就愈開心」。

過去沒能用對方法來帶人,致使大家共事得不開心;以前出發點,只有自己的立場,只覺得自己是窗口,大家有責任要一起來配合才應該,沒想到卻遇阻礙,因為「慈悲心和發心」是 需要用愛去灌溉才會有善的收穫。隨著法親間的感情加溫,對於任務著重點就會不一樣,大家會主動互相配合,甚至請假來支援。武三歡喜地說:「去年開始的招兵買馬已漸漸有了成 效,現在的自己,也學會了凝聚大家的心」。

「每次彩排,從鏡頭看著大家練習,須調整時間和團隊配合,自己也學到很多。每次看到師兄、師姊認真練習,都是以法不斷潛移默化自己。」擔任人文真善美,也是入藏經演繹最佳 見證者,黃武三師兄期許自己,用鏡頭廣傳美善。

◎堅固習氣自壓力 放開心胸癒病因

在公司擔任主管的高勝展,凡事要求完美,不管對自己或對部屬都造成極大的壓力。追求年年能達成最高目標;目標達成了,短暫的開心很快就消失。留給自己及屬下的負面壓力,卻 是不斷堆積,終於讓身體開始抗議,反覆進出醫院也找不到病因。

相識的歸仁志工翁榮嶽,邀約他參與慈濟歲末祝福演繹,他答應說:「只要練習三次就好。」但他發現怎麼完全不是依照原先約定,心裡開始產生了抗拒。感覺和他在公司帶人有極大 的差異,一度想放棄,但己經答應人家的事,還是耐著性子配合一次接著一次的彩排。

因為飾演小動物角色,需要揣摩小動物的心境和動作。他感受到那些動物原本可以安心活躍於森林間,但面對獵人來時必須面對被捕殺恐懼,感同身受不再為自己一時的口慾而繼續傷 害牠們,開始選擇蔬食。父母親知道了要他照顧身體健康,絕不能跟人家吃素。

高勝展相信上人所提倡的「齋戒茹素不結惡緣」。堅定信心,開始參與見習再培訓,但自我要求的個性仍固執,對於志工任務都想一一做到。心中的壓力無法調適,又讓他再度病倒 了。

但他沒放棄,堅持一次又一次的上課,上人開示的話終於讓他聽進去了,「世間本來就不完美,凡事盡心就好,但對的事,要做對!」開始天天帶著師父的一句法語去上班。漸漸地, 推掉許多的交際應酬,他說:「這段期間,公司和我一樣都在調適中,我只告訴自己『凡事,盡力就好』。」

培訓回花蓮尋根時,常住師父問大家:「你真的要受證嗎?」這句話讓他自問:「我準備好了嗎?遇到考驗不會退縮?」他告訴自己既然走進來了,自己要調整好。因為這份「佛心師 志」的艱志,他相信是一條自己勇敢向前走的菩薩道。

◎改往修來一念間 人間菩薩有正氣

「我現在是正牌的,不是冒充的。」說話幽默的陳茂充,不只參加慈誠、委員雙培訓。歲末祝福受證也參與入經藏演繹,委員授證場次舞台手語和功能場次舞台大白牛表演,幾乎天天 密集參加彩排,但他從不喊累。

陳茂充因在建設公司當工地經理,工程關係常與客戶應酬。有時工作壓力大想借酒紓壓,有時是犯酒癮又有同好愛喝。酒一喝忘了時間,常要到深夜才帶著滿身酒味踏進家門。讓在家 門的太太引頸企望的擔心整夜;擔心他應酬喝酒,又要開車回家,路上安全讓人堪虞。

2013年初,因公司到大陸擴廠建案結束,心情低落又逢至交好友驟逝。抑鬱情緒讓本來對工作很有責任感的人,變得庸庸懶懶的整日不想做事。這時,剛好慈濟辦一梯「企業家靜 思生活營」太太便替他報名,讓茂充去感受慈濟的人文教育。

以前,每天晚上不是在海產店應酬,就是路邊攤喝酒。參加見習時,參與「一念之間」表演。一遍又一遍的「齋戒護生」歌詞,打動了本來常與同事飲酒食肉的習慣,自忖「以前在吃 他們(動物)怎麼都沒感覺。」

歌詞音樂意境,讓他想到動物也和我們一樣有生命,當手勢要比殺下去的動作時,心中剎那間有『不忍』下手的感覺。」陳茂充被感動了,知道「吃人半斤要還八兩」的因果,開始不 再吃肉飲酒。參加培訓後,陳茂充每天早起到靜思堂「薰法香」,聆聽上人靜思晨語天天不缺席,太太對他能每天四點多去靜思堂薰法香還做筆記,另眼看待。

「因工作環境壓力大,工地說話大聲,動作粗獷。聽上人講《法華經》時,把重點筆記下來,作為提醒自己的座右銘。茂充說:「聞法讓心沉澱,心境變了很多。以前工地髒亂到處垃 圾,現在每天下班,就會把清潔工所回收的資源,載回環保站。工地乾淨同事們也慢慢調整心態配合。」吃素後的他,工案附近找素食不方便,偶而會買菜親自下廚,同事們會聞香過 來品嚐。

走入慈濟這個修行團體,不只讓陳茂充心更柔軟。每天清晨薰法,理解到吃苦才會悟到「以苦為師」。他說:「聞法調整思惟,心清淨了自然就會知道要提升自己,自度度人。」

圖左 : 在公司擔任主管的高勝展,凡事要求完美。參與慈濟歲末祝福演繹,他答應「只要練習三次就好。」參與志工任務都想一一做到。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課,上人開的話,終於讓他聽進去了,漸漸地明白「凡事,盡力就好!」[攝影者:劉耀宗]
圖右 : 完成慈誠、委員雙培訓受證的陳茂充,以前酒一喝忘了時間,常要到深夜才帶著滿身酒味踏進家門。參加培訓後,陳茂充不只茹素,還每天早起到靜思堂「薰法香」,聆聽上人靜思晨語天天不缺席[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 歲末祝福感恩會上,上人期許人人藉著點燈也點自己的心燈,讓社會更祥和;世界平安無災難[攝影者:黃裕銘]
圖右 : 臺南區新委敖小芳(前),從中國大陸廣東省開平嫁來臺灣。由於語言不通,對地方風土文化不熟,常自尋煩惱;參加培訓,上人的「普天三無」的道理,讓他在慈濟裡看到了——慈濟大家庭就是人間最美溫情的地方。[攝影者:陳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