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走出喪夫痛 迎向亮麗人生

走出喪夫痛 迎向亮麗人生

E-mail 列印
受證即是承擔,2014年臺南區受證歲末祝福典禮中,沈碧娟望著別在胸前的「佛心師志」,深深體會,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她期許自己,身體力行證嚴上人的教導,勇於承擔,勇 敢接受挑戰。

2000年,懷胎十月的沈碧娟即將臨盆,為了方便家人就近照顧,原本和先生一起在大陸工作的她,自中國返回臺灣生產,先生則留在中國,和公公及幾個哥哥一起為自家事業打 拼。

回臺後的沈碧娟與婆婆比鄰而居,先生的幾位哥哥、嫂嫂也住在附近,疼愛媳婦的婆婆,請人幫忙打理家事及烹飪,沈碧娟成為全職媽媽,專心照顧小孩,用餐時間則到婆婆家,與家 族成員一起進餐、話家常。

◎意外喪夫 人生至痛

有天晚餐時間,婆婆家裡的電話響起,先生的大哥放下筷子走到客廳,電話那頭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工廠發生意外,你弟弟阿俊仔(沈碧娟先生的小名)一氧化碳中毒往生,你明 天帶家人搭早上第一班飛機過來,先不要告訴他們,免得他們情緒崩潰……」放下電話,大哥一如往常,把那一頓晚餐吃完。

待大家都用餐完,大哥平靜地對家人說:「弟弟在中國發生意外,受傷住院,我們明天一早搭機去看他……」聽到先生受傷住院的消息,沈碧娟心急如焚,接連打了好幾通電話,想要 了解先生的狀況,卻一直沒人接聽,那一晚,沈碧娟焦急得輾轉難眠。

到了中國江蘇,公公語調悲戚地對沈碧娟說:「很對不起!我沒有把孩子照顧好!」公公的話讓她感到疑惑,接著又聽到公公強忍悲痛的聲音,「阿俊走了!」這幾個字猶似晴天霹 靂,她怎麼樣也不敢相信,腦海一片空白,幾乎要站不住,「怎麼了!不是說受傷住院嗎?」

2001年10月,中國江蘇省太倉市,一場一氧化碳中毒意外,帶走了沈碧娟的先生,才一歲多的兒子就此失去父親。乍聞噩耗,沈碧娟心亂如麻、徬徨無助,不禁抱著公公嚎啕大 哭,「為何會是他?難怪打電話都找不到人!怎麼會這樣,怎麼會……」不捨媳婦面對如此沉痛的打擊,公公接過大外套披在她身上,「好好的哭一場吧!」白髮人送黑髮人,公公強 忍喪子的悲慟,讓泣不成聲的媳婦好好地宣洩情緒,等她逐漸平靜下來,公公帶家人前往殯儀館。

在殯儀館辦妥手續後,沈碧娟在大家陪伴下,抱著孩子搭機護送先生的遺體回臺灣;靈柩停放在臺南殯儀館二十幾天,她天天去陪伴,坐在靈柩旁看著先生的遺照,仿彿先生依舊在身 邊;等到先生的後事辦完,家人不再去殯儀館,她才真正感受到現實問題,「未來的路如何走?年幼的孩子怎麼辦?」想著想著,沈碧娟不禁悲從中來,抱著蹣跚學步的幼子泣不成 聲。

看到媳婦如此悲傷,婆婆打電話央請親家母前來陪伴,愛女心切的媽媽每天騎機車來關懷女兒、照料孫子。痛失愛子的婆婆秉持一顆慈母心,將家中老少十幾人加入慈濟會員,以他們 的名義幫助受苦難的人,希望藉此祝福全家人及過世的兒子。

原本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竟意外遭逢喪夫之痛,這個沉重的打擊,讓向來活潑開朗的沈碧娟,足足有兩年的時間走不出憂傷,終日鬱鬱寡歡。家人不捨她如此憔悴,在2004年安 排她和孩子前往美國加州靜養,希望不同的環境可以轉換她的心情;旅美期間,透過基督教教友的接引與關懷,碧娟的身心靈慢慢有了起色,然而,脆弱的心靈依舊害怕接觸人群。

一個多月後,母子倆自美返臺,婆婆帶她到臺南安平觀音亭誦經,聆聽法師開示,參與寺廟活動,雖然參與宗教活動,她仍舊覺得惶惶無所依,像流浪的孩子,找不到心靈歸屬的家。

◎幼子思親 大人淚下

逐漸長大的兒子時常問她,「爸爸去哪兒了,怎麼沒有看到爸爸?」隱忍著淚水的沈碧娟,總是強顏歡笑地告訴兒子,「爸爸去大陸,爸爸忙於工作……」

那年乍暖還寒的三月天,百花盛開,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兒子再度問著,「媽媽,清明節快到了,爸爸會不會回來掃墓?」稚兒思念父親的話語,讓沈碧娟語塞難過,思忖著,「是不是 該告訴兒子真相了?」於是她委婉地跟婆婆說:「孩子一直很想念父親,是不是趁這次清明節帶他去掃墓?」疼愛孫子的婆婆,點頭答應了媳婦的請求。

全家驅車抵達家族公墓,沈碧娟牽著兒子的手,緩步走到先生墳前,指著墓碑上的字,她輕聲告訴兒子,「這是爸爸住的地方,上面刻有你的名字。」見到這樣的情景,才幼稚園大班 的兒子默默無語,不哭也不鬧,靜靜地坐在墳前望著墓碑,彷彿在跟親愛的爸爸無聲對話;此情此景,讓一旁陪伴的大人無不鼻酸淚下,身為媽媽的沈碧娟也忍不住淚成行。掃墓回來 後,兒子像瞬間長大般,變得懂事又貼心,再也不問爸爸什麼時候回來。

婆婆待媳婦如女兒般疼惜,家事請人來幫忙,讓兒媳有更多時間照顧孫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家人持續的關懷與陪伴,讓沈碧娟有勇敢走下去的力量,她告訴自己,「我要趕快站起 來。」

◎走入慈濟 愛如暖陽

2006年,沈碧娟結識慈濟志工蔡詠樺,走入大愛媽媽靜思語說故事成長班;課程中,透過銀幕播放的證嚴上人開示影片,沈碧娟有種看到媽媽的感覺,心裡覺得很溫暖、很安心, 一次次的聆聽與體會,內心的悸動越來越強,她知道自己終於找到尋覓已久的「心靈故鄉」。

「愛是陽光,慈濟大愛如暖陽,給人溫暖的慰藉和生活的希望」,沈碧娟說,從社區志工、見習到培訓的這些年來,透過參與各項慈濟活動,讓她的人生充滿大愛的力量。

2014年9月雲嘉南區培訓志工返回花蓮尋根,皈依上人的過程中,司儀唸到「國曆9月14日……」,沈碧娟的腦海浮現丈夫往生的日期「農曆9月14日」;因緣如此巧合,她 相信,這是先生在默默祝福她,看到她走入溫馨的慈濟大家庭,沈碧娟相信遠方的先生也心安了!

培訓圓緣結束後,沈碧娟開始參與歲末入經藏《三十七助道品》妙手演繹,深深感受經文中的〈觀受是苦〉─「人生嘆苦苦何在,親身入苦去感受,用心來觀受是苦,才能了解何謂 苦,浮生如夢可成真,苦樂憂欣總是幻,情與無情同有受,無不在於感受中。」這段經文正是她一路走來的心情寫照,她的感受特別深刻。

◎親愛的祝福您 我們過得很好

11月29日是沈碧娟丈夫的生日,這個數字,一直放在她心裡,2014年11月29日參與入經藏演繹彩排時,沈碧娟面帶微笑,默默將祝福傳送給他,「親愛的,祝您生日快 樂!您的生日留給孩子最不同的意義,他非常認真的面對人生,今天,他北上參與全國青少年飛盤錦標賽。別擔心我!我有許多法親姊妹,足以陪我過完人生!相信您在另一個地方, 也跟我們一樣過得很好!祝福您!」

為了感謝婆婆的疼惜,沈碧娟省吃儉用存下一筆錢,為婆婆圓滿慈濟榮董。就讀臺南慈中國中三年級的兒子,也很孝順,總會跟阿公、阿嬤噓寒問暖。看到原本最擔心的兒媳和孫子, 現在把身心都照顧得很好,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婆婆感動得眼泛淚光,「我們倆個老人家終於放心了!」

◎找回笑容 充滿陽光心情

歲末祝福典禮圓滿,沈碧娟在兒子和媽媽以及慈濟法親的陪伴下,帶著幸福洋溢的笑容走出會場,「感恩慈濟家人,將我的笑容找回來,有慈濟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我一點都不孤單。 我會以充滿陽光的心情,帶著笑容,自信面對每一天!也要把陽光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陪她來參與受證典禮的媽媽滿心喜悅,「看到女兒走入慈濟,有這麼多菩薩家人陪伴,每天歡歡喜喜付出,我們覺得很歡喜、很安心,真的很感恩慈濟!」

圖左 : 沈碧娟說,從社區志工、見習到培訓的這些年來,透過參與各項慈濟活動,讓她的人生充滿大愛的力量。[攝影者:黃建騰]
圖右 : 沈碧娟的兒子就讀臺南慈中國中三年級,身為學校家長會成員的她,參與靜思奉茶活動,感恩老師們的用心。[攝影者:許珉耀]

圖左 : 走入慈濟,深入證嚴上人的法,沈碧娟知道,自己終於找到尋覓已久的「心靈故鄉」。[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 沈碧娟在兒子和媽媽(右一)以及慈濟法親的陪伴下,帶著幸福洋溢的笑容走出歲末祝福會場。[攝影者:郭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