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守「善」承諾 新住民母女起而行

守「善」承諾 新住民母女起而行

E-mail 列印
工商社會人們為生活工作忙碌,閒暇時間不多,但用心的人能做的事也不少。152位學員,偷得浮生半日閒,來到臺南靜思堂參加見習研習,學習當慈濟志工。

為了讓學員對慈濟有進一步的了解,特別從臺北請來資深慈濟 志工陳阿桃與來自高雄的林金貴,透過他們長期的志工人生經歷,分享慈濟人文與大愛精神。

◎由迷轉悟心歡喜

陳阿桃分享,以前她覺得自己學歷不高,現在她覺得每天與人結好緣,分享對象有大學生、碩士和博士,甚至也有企業大老闆,「講大道理或經典,我不會!只是做我所說,說我所做。」

「上人滿我的願!」她表示自己從小不喜歡「阿桃」這名字,覺得很俗氣。直到踏入慈濟世界,才找到屬於桃子的春天,也才從當初的苦桃,轉變成代表著喜氣和長壽的壽桃。

阿桃接著以台北行天宮沒有設置香爐和金爐為例,呼籲大家要努力破除迷信,不用真錢換假錢,紙錢要砍樹製造,燒紙錢造成空氣污染,省下買金紙的真錢可以救人度過難關。 將功德金廣度眾生,回向給大愛台讓證嚴上人傳法,善念上達諸天聽,心好就香,心香一拜勝過一切。

阿桃也說:「自己的衣服不是流行牌,大至家電用品小至鍋碗瓢盆也全都是經由環保回收而來,拿來做有利於眾生的事,才是真正善用金錢。」她除了回收日常生活用品外,也是零廚餘零垃圾,只要能填飽肚子的就是山珍海味。就連嫁女兒也是環保婚禮。

◎轉相敬如冰為如賓

人人都期待婚姻生活幸福美滿,但相愛容易相處難也屢見不鮮。志工林金貴娓娓分享,她的先生是高雄工專的高材生,但命運不濟,他待過的公司都倒閉,做事業也不順利,而且脾氣暴躁,夫妻倆常吵架。

林金貴提起有一次到花蓮向上人訴苦,想要把丈夫「休」掉,上人告訴她,如果她能做到「七輩婦」前五婦,即母婦(照顧先生如母愛子)、妹婦(尊敬先生如兄長)、智識婦(提供智慧幫助先生事業)、婦婦(相夫教子)、婢婦(任勞任怨照顧家庭),再去離。

聽了上人的教導,金貴立志努力成為「良婦」隨著時間過去,她的個性逐漸轉變,夫妻感情越好,所以婚也不必離了。金貴告訴女性學員們,她的這個經驗不妨撿起來試用,保證家庭美滿。她也告訴學員們多年做慈濟讓她感到一路走來不後悔。

◎夢境關懷驚醒承諾

二十多前從印尼遠嫁到臺南巿南化區北平里這個偏鄉又偏村的黃碧惠,小時候居住在印尼雅加達紅溪河附近,看到慈濟志工協助整治紅溪河,把一條又髒又臭的河流變成乾淨清澈的環城溪水,又看到慈濟基金會為當地居民蓋學校,心中十分感動。

她感慨的說她是華僑,在當地無論就學就業都受排斥。來到臺灣感受這裡鄉民對她很和善。取得國籍後很快就找到工作,夫妻胼手胝足,育有一對子女。生活穩定之後,她積極尋找慈濟這個她還在印尼家鄉就知道的慈善團體。

有心,機緣就會成熟,在偶然的場合認識已故慈濟志工羅月美,月美帶她做環保,參加慈濟活動,接觸上人的法。

兒子進入青春叛逆期,讓她十分煩心,不知如何管教。在一次祈福法會她向上人告假,她必須陪孩子暫時無法參加慈濟活動,等兒子乖了再回來。

時光一晃4、5年過去,兒子漸漸回到正軌,個性也乖多了。去年底有一天晚上她夢中夢見上人慈祥的向她垂問:「兒子有乖嘸?」夢境歷歷,她驚覺想起當時對上人的承諾。為了信守諾言,即使交通十分不便,她決心克服困難與女兒來參加見習,期望有一天母女都能成為上人的弟子。

◎識「理」比識「字」重要

家住關廟的林鳯嬌,十多年前認識同里的慈濟志工林秀美,在秀美的邀請之下參加慈濟的環保志工與福田志工,她謙稱自己識字不多,秀美告訴她,上人有講:「不認識字沒有關係,認識『理』就可以了。」淺白的一句法語,讓她感到受用。做慈濟心中的法喜越充滿。

去年因背部脊椎開刀,行動很大不便,她還是穿著鐵衣,把做環保與福田當做復健。

「福從做中得歡喜」是她最愛的一句靜思語,「今天兩位講師的分享,感覺非常有智慧,很有用。上人推動環保就是要人們愛護地球,地球健康人就健康,在家裡當一個賢妻良母,夫妻相疼惜,家和萬事興。」她心得滿滿地表示。

圖左 :陳阿桃分享,以前她覺得自己學歷不高,現在她覺得每天與人結好緣,分享對象有大學生、碩士和博士,甚至也有企業大老闆,「講大道理或經典,我不會!只是做我所說,說我所做。」[攝影者:蔡明典]
圖右 :二十多前從印尼遠嫁到臺南巿南化區這個偏鄉的黃碧惠(左一),小時候居住在印尼雅加達紅溪河附近,看到慈濟志工協助整治紅溪河,把一條又髒又臭的河流變成乾淨清澈的環城溪水;又看到慈濟基金會為當地居民蓋學校,心中十分感動。克服困難與女兒來參加見習,期望有一天母女都能成為上人的弟子。[攝影者:黃淑玲]

圖左 :志工林金貴分享自己曾想「休」掉先生的故事,在證嚴上人曉以「七輩婦」的故事後,立志努力成為「良婦」隨著時間過去,她的個性逐漸轉變,夫妻感情越好,所以婚也不必離了。她告訴學員們多年做慈濟讓她感到一路走來不後悔。[攝影者:黃淑玲]
圖右 :林鳳嬌(右二)去年因背部脊椎開刀,行動很大不便,她還是穿著鐵衣(臺語)分秒不空過,把做環保與福田當做復健。「今天兩位講師的分享,感覺非常有智慧,很有用。上人推動環保就是要人們愛護地球,地球健康人就健康,在家裡當一個賢妻良母,夫妻相疼惜,家和萬事興」她心得滿滿表示。[攝影者:黃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