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護道場心堅定 不怕病來磨

護道場心堅定 不怕病來磨

E-mail 列印
洗腎室裡,洗腎機輕輕運轉著,躺在病床上已洗腎三年多的陳本元,一躺就是四個小時,粗大的人工血管浮現在他的左手臂上。妻子王美珠提著精心調製的餐點來到洗腎室,面對丈夫的病痛,她心中既擔憂又心疼,害怕他身心無 法承受,總是叮嚀他工作要量力而為。

自幼失去雙親疼愛的陳本元,自立更生後心中藏有一股孤兒的感受,每當過年、過節時,他經常都是孤單一個人留在工廠內,直到結婚、加入慈濟大家庭,他才找回心中那份渴望親情的缺憾。

◎雙親離世 逆增上緣

「連一張照片都沒有,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長什麼樣子?記憶完全是空白的!」在那個照片不盛行的年代裡,出生剛滿月的本元,母親就撒手人寰,五歲那年父親也跟著離開人世,獨留下姊弟倆人相依為命,阿嬤及三嬸及時伸出援手,細心照護姊弟倆長大成人。

童年裡,他沒有玩樂,只會認命又認真地待在三叔所經營的木材行幫忙,因此對木工裝潢產生興趣,並成為他日後生活的經濟來源。每天凌晨四、五點就得起床搬木料,當時他才國小五年級,身體狀況不是很好。

在工作上,三叔對他要求相當嚴厲,但他沒有選擇逃避或叛逆,反而默然接受,一直做到十五歲時,他才帶著身上僅有的五十元出外打拚,轉投入一間家具工廠,開始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

從小童工送貨員做起,他邊做、邊學習,每天一睜開眼睛就得工作到深夜。有時白天搬貨,晚上還要送貨,真正可以休息的時間已超過晚上十點,有些工作伙伴因負荷不了而離開,但他沒錢也沒住所,只能乖乖地留下來,把握跟隨在師傅身邊學習的機會。由於他用心觀摩、虛心受教,很快就習得一技之長,更培養出他一身吃苦耐勞的韌力。

十九歲那年,他因服兵役而辭去工作,退伍後跟著小包商四處承包木工裝潢的工作,累積經驗,技術也更趨成熟。二十四歲結婚後,就做起木工小包商的生意,他那專業的技術、親切的服務受到顧客的肯定,並由舊客戶幫忙介紹新客戶,在木工領域博得好口碑。

◎把握因緣 即時行善

1986年,經營木門窗事業有成的三嬸莊翠玉(已故),開始尋求心靈上的依歸,走入佛門後逐漸學會放下,有空總會拉著王美珠及年幼的孩子不惜路途遙遠往各地廟宇參拜。本元因不忍妻小如此奔波,並為了安全起見,建議三嬸就近到臺南市東門陸橋下的彌陀寺參拜就好,因此結識了慈濟志工胡敏。

退休後的三嬸在胡敏的帶領下,參與慈濟各項活動,並經常帶會員坐遊覽車到花蓮「靜思精舍」參訪,從中接引不少會眾成為慈濟會員,本元就是其中之一。
三嬸自從接觸慈濟,只要有活動,本元一定負責開車接送。

有一次在茶會聯誼時,遇見正準備捐地給證嚴上人蓋臺南靜思堂的莊慎私居士,當時莊居士年紀已經很大了,聽說他的心臟剛開過刀,卻能如此無私地奉獻,本元心想,這不就是自己想要進來的大家庭嗎?隨即告訴三嬸,表示他很樂意加入慈濟志工行列,並於1995年受證慈誠,隔年陪同妻子王美珠一起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經濟一向拮据的本元,年輕時就曾有過一個小小的心願,希望能存滿十萬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結婚生子之後,經濟一直不很寬裕,因此他的心願一直無法實現。

直到加入慈濟,當看見證嚴上人撐著虛弱的身體,身上還經常掛著點滴,勞心勞力從花蓮來到臺南為會眾開示,這份堅定的毅力深深感動了本元,因此就想利用保險費的借貸方式,在很短時間內,圓滿了第一個慈濟榮譽董事。

◎發揮良能 莊嚴道場

受證後的陳本元積極參與慈濟各項活動,同時加入活動場地布置的團隊,舉凡周年慶靜態展覽會場、浴佛節提供給會眾浴佛的浴佛臺布置……都少不了他。

因緣來自1998年,臺南靜思堂正式動工後,隨著建築物外觀逐一完成,在志工的邀約下,他擱下手邊的小包工程,高興地加入靜思堂內部裝潢團隊,靠著他多年所累積的空間設計概念,歡喜承擔尋找木料供應商的任務。他經常在凌晨四點多天未亮就來到靜思堂,從地下二樓到地上六樓,逐層巡視工程進度、仔細丈量尺寸。

一把丈量尺、沒有明確的紙上設計圖,他卻能將腦海中的構圖呈現出來。他以感恩心來付出,即便在他生病期間,仍然心心念念記掛著慈濟事,因為背後有慈濟志工像家人般給他強大的支持力量,每在工作遇到瓶頸時,大家總是以共同一念心來克服,也就是這份合和互協的力量感動了他,讓他越做越歡喜。雖然屢受痛風所苦,每當發病時,大都以施打止痛劑來舒緩他身體上的不適,並帶領八十幾位志工,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將木製裝潢工程全部完成。

◎布展規劃 歡喜承擔

四年前,本元因腎臟泌尿道癌住院開刀,同時被拿掉一顆萎縮的腎臟,並開始進行洗腎及化療,經過許多次的治療,身體越來越虛弱,體力也大不如前了。

臺南布展規劃啟動時,他毅然接下布展裝潢工程。儘管他一週有三天需要洗腎,明知這是一項很費心思、且具有高難度的工程,然而他欣然接受挑戰。只要盡一己之力就能美化這麼莊嚴的道場,何樂而不為呢?他肯定2016年新規劃的「布展」是一項勢在必行的艱鉅使命,更是引領社區會眾進一步了解慈濟的方便法門。

在半密閉式的地下一樓餐廳進行施工,施工期間,他不時吸入木屑粉及油漆、粘着劑的氣味,對他無法自行排毒的身體來說,又是一種考驗。但他不喊苦,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將原本磨石地面改舖木質地板,並且用木架隔出各個展館所須的空間,積極的處事態度令人動容!在這段期間,他經常是靜思堂、醫院兩邊跑,從不因病痛而缺席。

眼看工程即將完工(工程完成約八成),卻因消防安全設施的疑慮及設計上的缺失,必須將已完成的固定式隔板裝潢全部打掉,改成可拆卸移動式的隔板。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球,他信心十足,以更堅定的毅力,重新打造出一個具有安全又舒適的展覽空間。

站在靜謐的「靜思時空」展覽會館,再仔細端詳布展所呈現的慈濟軌跡,本元臉上露出一抹滿足的笑容。此時,他更深刻體會到,每一項工作都是邊做、邊學習;面對逆境時,應該學會轉念,更要感恩每一位無私奉獻、互相配合的工作伙伴們,共同成就這項看似不可能的艱鉅任務。

◎生命有限 心願無窮

僅有國小學歷、識字不多的本元,進入慈濟後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只要是上人要做的事,他一定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勇於承擔。一般人是用時間做慈濟,而他是用生命在做慈濟,不因身體的病痛而虛度光陰(在他認為,虛度光陰等於在「等死」),即便在布展施工後期,他因便血而後接受檢查,才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膀胱,他仍堅守自己的崗位,非等到工程告一段落才要去就醫。

2017年7月,他再次住進醫院接受膀胱癌二期切除手術,在進入手術室待麻醉時,他心中虔誠唸著佛號;甚至在護士準備幫他打麻醉劑時,他深深呼喚著上人,說:「我要歸隊,我要歸隊,我一定要歸隊……」

只要他還能睜開眼睛,一定用感恩心來迎接新的每一天,以歡喜心來做慈濟事。面對一連串病痛的無常示現,他不自怨、不自哀,不為己、只想到要如何幫上人承擔肩頭上的重擔?他一心一意要用有限的生命,將自己的專長發揮得淋漓盡致,用以美化靜思道場更顯莊嚴,目的只為了與來自十方大德結一分累生累世的善緣。

慈濟志工的陪伴與關懷不曾間斷,本元在病床上歡喜寫下自己的心願,若是今生無法繼續做慈濟,但願來生再續慈濟緣!同時法親家人虔誠的祝福他!祈願他能早日脫離病苦、回到志工本位。

圖左 :陳本元歡喜成為布置組的一員,每年的浴佛節都會參與浴佛臺的布置。[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臺南靜思堂大廳也是布展最重要的地方,陳本元(左)全程參與大型海報的布置,心中無比歡喜![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陳本元細心研究施工設計圖,雖然身有重病,仍盡己所能,勇於承擔布展的任務。[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陳本元正忙於製作菩提架的前置作業,他總是能將腦海中的構圖完美呈現出來。[攝影者:林碧枝]

圖左 :為了讓身體虛弱的先生補充元氣,王美珠每早必定親手製作營養又健康的精力湯。[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慈濟志工經常結伴關懷正在住院中的陳本元,祈願他能早日脫離病苦,回到志工本位。[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