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課程多元 中區醫療志工收穫滿行囊

課程多元 中區醫療志工收穫滿行囊

E-mail 列印
「醫療志工課程安排最基本的感染控制、病人安全、失智防治和預防、定點服務須知、中醫師課程。讓每一位到慈濟醫院服務的志工,對服務項目和品質能夠更了解。」課務總窗口王啟芳期望幫助志工在服務病患時,如果有病患 或自己身體不舒服時,可以舒緩,這是他安排十多年醫療課程裡最棒的研習。

「大中區醫療志工專業研習」課程,於5月6日在臺中市清水靜思堂展開授課。藉由課程,提供二百九十九位參與學員豐富學習,針對已受證的慈誠、委員超過三年或想溫故知新者,還有今年(2023年)報名見習培訓志工、及社區志工為對象。

將專業服務理念,透過課務團隊精心規畫,相關醫療內容,讓更多投入的志工,對未來承擔醫院志工時,有更優質服務。九十七位工作人員,給予最貼心的服務,期待學員學有專精,為更多需要的人付出。

◎身心靈照護 廣泛利己利人

臺中慈濟醫院社福室林怡嘉主任授課,「病人安全與隱私保護志工運作默契倫理」。林主任提及:「病人安全是醫院每一個人的責任,上人常說:『只要用心就是資深。』病人安全就和經驗很有關係,因為行住坐臥都會有最大的風險。醫院預防跌倒,是最常見的病人安全議題。」

志工陪伴關懷時要特別注意預防跌倒,病人安全還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核對身分認名字。曾經有一間醫院志工推錯病人,不是誰的對錯,而是少了核對身分這個步驟,所以核對身分很重要。

還有臺中慈濟醫院何佳佳護理師分享:「感染控制與自我保護」。在醫院要了解感染源,才知道如何控制與自我保護。她強調洗手的重要性,污染的微生物可以在手上存活三十分鐘或數個小時,因此手部衛生要有效地洗手。

「也有媽媽因爲不捨丟棄孩子吃剩的食物,而感染腸胃炎。雖然要珍惜食物,也要注意腸胃炎病毒的感染。」何佳佳談及結核病、水痘、麻疹、腸病毒等感染途徑和預防的方法,讓學員受益良多。

「如何預防失智症與失智陪伴」,由傅進華醫師講述。人類大腦是奧妙的,猶如儲存室,存與取不正常身體就出了問題。記憶的形成是透過三道手續「整理收錄,永久記錄儲存,提取回憶來運用。」當年紀漸漸增長,腦部就慢慢退化,症狀剛開始忘記東西,進而妄想症、吞嚥困難,動作反應緩慢,最後影響生活能力。「阿茲海默症」是退化性失智症的前兆,血管性失智症,如年長者跌倒後性情快速病變,失智症病人的行為,無法受約束及管制。

傅醫師說明,失智症不會遺傳,是大腦新陳代謝記憶細胞機能退化,如能多與人接觸、交談,多刺激大腦,儲存越多記憶,比較能預防失智。或得了失智症,症狀較輕時,要找對正確的科別看診,神經內科及身心科醫師,才能針對失智症開特別的藥,對症下藥。

家裡有身體受創的病人,照顧者也會有心理壓力,傅醫師給照顧者建言:「家人的鼓勵及刺激,對失智者來說是無效的。家人要重新接受他(她)生病了,轉個念,把他(她)當作朋友,注意失智者生活安全及時常讓他們開心,才是最完整的陪伴與關懷,也給照顧者免受壓力的束縛。」

◎自利利他 醫療多元化學習

午後,進行「養生健康操」,提振精神。接續由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洪正君醫師講解:「中醫調養在志工服務之應用」。洪醫師分享「八段錦」和「失智症」兩大主題,日常生活中練習「八段錦」,可以調養身體,幫助身心氣血循環。洪醫師說:「醫院的生活就是在修行磨練,所以醫院就是修行的道場。」

洪醫師經常到長照據點教導長者學習「八段錦」,古代人沒有健身器材,如何維持身體健康?就是練習「八段錦」,「錦」是珍貴美好的東西,練習「八段錦」可以疏通全身經絡。他在現場教導志工們學習「八段錦」,要服務別人,先把自己的身體練好。

清水區志工陳惠美因爲公公就是失智患者,所以對於傅醫師說的失智預防與延緩,及洪醫師說的「八段錦」特別有感受。她說:「課程真的非常好,身心靈上得到滿滿的收穫。尤其針對失智的中西醫臨床,讓我面對公公的狀況,有更多的包容和防患與照護。至於婆婆,我打算每天陪伴她打『八段錦』,幫助恢復體力。」

經常承擔醫療志工的賴碧美,和學員分享「定點服務須知」。世上最美的笑容是病人的笑容,在醫院承擔醫療志工,爲會眾做最好的服務,就可以時常看到最美的笑容。門診定點志工是「活動導航者」,若有大德詢問診間位置,要很清楚告知。量血壓志工,若有會眾血壓過高,避免在會眾面前表現緊張,要輕聲安撫,請他讓醫生評估就好。搭電梯志工要讓會眾先上,不可爭先。

臺中市大甲區社區志工賴姵燕帶著分別就讀小五的李依芳,以及小三的李芋臻兩位女兒來上課。她想讓孩子提早接觸正面思想和善知識。雖然還沒有實際到醫院做醫療志工,但她想多吸收知識、多了解,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另外,臺中市培訓委員紀懿倫罹患癌症,慈青時當過醫療志工,生病後更了解病人的心情。她希望未來可以當醫療志工,有機會把自己生病的心情和別人分享,互相陪伴。

做醫療志工第一步是同理心,志工蕭淑真透過溫馨座談時,聽到大家的分享很感動。「如果我是一個生病的人,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一個人一直陪伴著我、帶著我,我會很感動。今天(5/6)的課程很豐富,收穫很多。希望第二堂課,大家要再來上課。」

阿公是失智症患者,因家人對失智症不了解,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南投志工賴聖方說:「上課後,知道很多人對失智症會誤解。原來健忘、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是完全不同的。也了解原來中醫也可以防治和治療失智症,回去會和別人分享。」

臺中市梧棲蔡森林當兵時在花蓮,假期時常參訪花蓮慈濟醫院,大廳寬敞聞不到藥水味。回到中部也常到臺中慈濟醫院,及新開幕的三義慈濟中醫醫院參觀,對慈濟醫院留下很好的印象。醫療志工是一塊很大的福田,他希望在志工生涯,可以多投入。

同樣是臺中市梧棲區,學員顏英如的女兒王怡惠,在新竹空軍基地任職中士官階。5月14日母親節因任務需求,要駐地留守。所以帶著康乃馨花到清水靜思堂獻給媽媽,祝福媽媽母親節快樂。

感恩港區團隊在香積、生活茶水各方面的配合,讓課程圓滿。醫療人文課程可謂多元化,學員收穫滿行囊,所學不僅成為自己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利己利人。感謝所有參與護持活動的人,期待更多學習資源領域,造就提升服務品質,不斷造福人群。

圖左 :臺中市清水靜思堂舉行「大中區醫療志工專業研習」課程,學員陸續報到。[攝影者:童安慶]
圖右 :臺中慈濟醫院社福室林怡嘉主任授課──「病人安全與隱私保護志工運作默契倫理」,照顧病人的安全,是醫院每一個人的責任。[攝影者:童安慶]

圖左 :傅進華醫師說明:「失智症不會遺傳,是大腦新陳代謝記憶細胞機能退化。多與人接觸、交談,刺激大腦儲存越多記憶,比較能夠防止失智。」[攝影者:童安慶]
圖右 :臺中慈濟醫院何佳佳護理師分享:「感染控制與自我保護。」在醫院要了解感染源,才知道如何控制與自我保護。[攝影者:童安慶]

圖左 :洪正君醫師在現場教導志工們學習「八段錦」,服務別人要先把自己的身體練好。[攝影者:童安慶]
圖右 :臺中市培訓委員紀懿倫談及,生病後更了解病人的心情。她希望未來有機會當醫療志工,把自己生病的心情和別人分享,互相陪伴。[攝影者:童安慶]

圖左 :經常承擔醫療志工的賴碧美,和學員分享「定點服務須知」。[攝影者:童安慶]
圖右 :臺中市梧棲區蔡森林說:「醫療志工是一塊很大的福田,我希望在志工生涯,找時間多投入。」[攝影者:童安慶]
圖左 :醫療志工課務總窗口王啟芳(左一)希望每一位到醫院服務的志工,對服務項目和品質能夠更了解。[攝影者:童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