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多機團隊群策群力 記錄演繹使命必達

多機團隊群策群力 記錄演繹使命必達

E-mail 列印
「不管一機或多機作業,都一定要心靜,心無旁騖,才有辦法掌控整個活動流程。」身為中區多機作業窗口的李奕杰認為,透過不斷出班、臨摹累積錄影經驗,才能在大型活動出班時,不慌不亂,轉播最精湛的畫面給觀眾。

◎多機作業發揮良能 成就多元轉播

2023年大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於7月28至30日在彰化體育館演出八場。承擔紀錄的人文真善美夥伴,雖都參與經藏演繹,但團隊還是安排時間,接力出勤紀錄。

中區人文真善美窗口蔡謀誠表示,在浴佛等大型戶外活動,多半會運用多部錄影機,分布在現場不同的位置一起作業,以擷取多元、豐富的畫面。「感恩基金會提供多機所需之錄影設備,我們先為志工培訓,再透過活動讓大家熟悉機器設備,累積經驗。」

然而,多機作業團隊成員也會自我要求,不斷精進學習,如楊媽允多年前與團隊協力研究製作出「小手臂」,在中區戶外浴佛發揮錄影功能達四年之久。後來因有陳榮豐帶領的空拍團隊加入,不過「小手臂」仍有其功能,不因空拍機出現而功成身退。

蔡謀誠對團隊的精進,能彼此切磋攝影技巧,無私付出而感到安慰,這讓中區的多機中不斷往前邁進,發揮良能,為活動留下許多珍貴的畫面。

中區多機團隊由蔡謀誠成立,九年多來歷經徐振富、張弈紘等窗口,目前由李奕杰統籌。「過去的剪接都是以滑鼠來控制,而導播機卻靠按鍵盤,輪流傳送一機、二機、三機等畫面。」李奕杰表示,「剛開始對機器不熟,但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不管一機或多機,把自己攝錄、後製剪輯的概念,應用在導播機上。」

但也有出差錯的時候,有一次在臺中靜思堂,他負責導播一場活動,卻出現三個黑畫面,觀眾當下的心情可想而知。遇到這種狀況後,李奕杰爾後更加用心,且自我省思,「一定要心靜,心無旁騖。」

他從《無量義經》文中,「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也體悟到,無論遇到任何難題,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專心一志,才有辦法掌控整個活動流程。

◎鏡頭裡的精進能量 何來疲累

總籌劃呂慈悅需求各區塊彩排的畫面,以清楚了解哪個隊形、哪個拍點沒到位,才有改進或修正的依據。於是,多機團隊從4月8日在臺中后里聯絡處集訓開始,接續各場次的驗收,連續四個月時間,每逢假日都需出班。

可是,多機作業團隊人員只有郭適澤、張騰宗、李奕杰、洪松岳及賴榮堂,人手有限,且各有自己的事業,那麼多場次,時間又長,所以一開始李奕杰感到很煩惱。

有困難就想辦法克服。有時候出勤人員只能來兩位,但需掌控四機作業,只好固定前後兩部攝影機,由兩位各掌一支攝影機,以移動式來擷取畫面。李奕杰說,「往往一站就好幾個小時,隔天腳都痠到不行,但還是得繼續。」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累了就稍刻歇息,只求使命必達。

多機作業團隊成員,雖然沒有人人參與經藏演繹,但是透過鏡頭畫面,看到演繹志工們,從宛如無數個蜘蛛網的地面,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點,而手忙腳亂,其中不乏滿頭白髮的長者,錄影志工打從心底為他們按讚,真的不容易。

李奕杰說,「如果再有機會,希望自己也能參與經藏演繹,體驗如鏡頭裡老菩薩們找不到自己的隊形位置的感受!」多機團隊組員為數不多,且年歲已長,體力、視力、思考能力遠不如從前,他期待更多年輕一代能加入,注入新技能、新能量。

◎能有幾個十年 把握行入經藏機會

多機團隊雖然人數單薄,不過投入的精神卻不減。家住臺中龍井的張騰宗,每當后里有彩排時,他早上五點多就從家裡出發,回到家已將近晚上十點了。「一天下來,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連續站兩天,不累是騙人的,都快累垮了!」但下次需要多機作業時,還是會看到他出在現場。

張騰宗說:「十二年才一次的經藏演繹,機會難得。又看到上年紀的老菩薩,把握難得的因緣參與演繹。有這難得的機會,我一定要把握,人生能有幾個十年!」

此次《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透過多機作業,看到畫面上呈現上人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幫助困苦的鄉親。螢幕上個案的實證,舞臺上藝人的詮釋,以及法海區志工們演繹的呼應,讓他也如行入藏經。

張騰宗加入多機作業已多年,除了平日於所在地出班記錄外,只要大中區有大型活動,他就會排除困難出班;每月一次由萬榮奭導演指導的錄影學習課程,他也會前來精進學習。學理與實作交互運用、揣摩,多年累積的經驗,在團隊中發揮合作的默契。

同時,郭適擇也在多機團隊成立時就加入了,從中他學習到各種鏡頭錄影的運用,不同角度的視覺效果,尤其在大型活動,對於影片後製剪輯有很大的進步。

「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大船師運載群生……」郭適擇說,透過鏡頭為志工們留下足跡,雖然我沒有深入其中,卻能感同身受,「透過鏡頭看得更多,等同入經藏。」尤其看到臺中慈濟醫院醫師等醫事人員,百忙之中,把握因緣認真參與彩排,動作精準又到位,讓他非常佩服。

◎入經藏也錄經藏 吸足法髓受益多

從四月底在臺中后里聯絡處錄製種子教學帶,就可以看到一位高大身影的志工楊媽允。他說,「十年才一次的大型經藏演繹,因疫情而延後兩年。隨著演繹日期的推進,企劃團隊更積極地修正動作、團練,人文真善美能協助記錄,是一項神聖的任務。」

楊媽允不僅自身入經藏,更發揮巧思,將釣竿改成手機伸縮自拍架,深入圖騰中而不至於干擾到彩排動線。從鏡頭裡,他發現演繹人員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慢慢進入狀況,令他震撼的是,演繹種子的用心,把大家從不會教到會,整個過程就如〈第八功德〉的不可思議力量,「種種方便令發心,信心即發令勇猛,守之不動令堅定。」他也期待能為這場法會,留下完美的篇章。

「如果心境沒有深入法髓,可能會剩下表演而已。」四、五年前啟動《靜思妙蓮華》社區品書會,楊媽允即剪輯上人每一集的開示精華片段分享到社群,讓法親能及時接收到上人的法髓。

從彩排的當下,讓他感受到慈濟五十七年來走過的足跡。若不是上人當初守志奉道、刻苦修行、不畏艱難的那一念心,就沒有現在四大志業廣被國際間的慈悲腳印,所以四個月當中,透過鏡頭,多機團隊吸收的法髓可不比入經藏者少,這也是他們最大的收穫。

圖左 :2015年5月10日,臺中慈濟醫院第二院區旁停車場,舉辦浴佛大典。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5月9日多機作業團隊李奕杰(左三)、蔡謀誠(右三)等人商討如何布線。最後,為安全起見,把線路埋入土裡。[攝影者:吳陳梅燕]
圖右 :2015年5月10日,臺中慈濟醫院第二院區旁停車場,舉辦浴佛大典。楊媽允(前左二)與團隊協力製作小手臂,在戶外浴佛中發揮功能,讓浴佛的畫面更多元充實。[攝影者:楊榮書]

圖左 :2023年3月21日在臺中市太平共修處,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李奕杰(站立者左)、楊媽允(站立者右)開辦錄影基礎課程——手機拍攝應用篇,如何把持手機錄影拍攝,透過設定內鍵、分隔線,拍出大、中、近、特寫鏡頭及秒數之運用。[攝影者:楊榮書]
圖右 :2023年4月8日,《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種子團隊,在臺中慈濟后里聯絡處集訓驗收。中區人文真善美多機作業團隊,經過導播即時投影到大螢幕,方便企劃團隊等觀摩與檢討。[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無量義 法髓頌》中區種子團隊,2023年4月8日在臺中慈濟后里聯絡處集訓驗收,多機作業也同時進行拍攝教學帶。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李韋融(中),在導播機前與李奕杰(左)討論畫面的擷取事宜。[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2023年5月5日,在臺中市大里靜思堂進行《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練習時,錄影志工楊媽允(前左一),不僅參與經藏演繹,他更發揮巧思,將釣竿改做手機伸縮自拍架,深入圖騰中,而不會干擾到彩排的進行。[攝影者:吳陳梅燕]

圖左 :2023年7月16日,在臺中后里聯絡處,《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彩排。李奕杰坐在導播機前,看著多部錄影機傳回的畫面,機敏地按下鍵盤,讓畫面在大螢幕上連貫性地呈現。[攝影者:吳陳梅燕]
圖右 :2023年7月16日,在臺中后里聯絡處,《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彩排。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李奕杰(左)與站在高處的盧國漳(右)商討如何讓多機作業運作更順暢。[攝影者:吳陳梅燕]
圖左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在彰化體育館承擔多機作業的郭適擇(中),透過鏡頭為演繹者留下足跡,深入其中感同身受,也是入經藏的法門。[攝影者:楊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