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演繹圓滿法會不散 感恩會上切磋續精進

演繹圓滿法會不散 感恩會上切磋續精進

E-mail 列印
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如一座「化城」,七月底演出八場後,階段性畫下休止符。四個月以來密集的彩排、集訓、驗收和修正,汗水、光陰的累積,在人與人之間不斷碰撞出許多火花,這些火花在演繹後的彼此感恩聲 中,匯出一波一波溫暖的花絮篇章,在你我之間流淌。

在臺中慈濟心田聯絡處,2023年8月26日晚上就有兩場感恩會同時在進行著。北屯一的演繹志工意猶未盡,排出一艘小法船,不過這艘小船到了「大船身,運載群生……」橋段時,因掌舵的船首受到巨浪衝擊,顛顛簸簸地往後一直倒退,同一條船的夥伴,來不及挺住他,船首不只自己倒,整條船搖搖晃晃,船員也都倒下了。

這一齣NG的演出,純為博君一笑,卻真實地呈現出當時志工在排練當中,由於不熟悉動作而常會出現的鬧劇。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任何的演說、藝術的演出,都須經過不間斷的苦功演練。登臺上演具足信心,才能呈現最美好的成果。

◎年輕人心有疑 資深志工來導引

演繹並非表演,而是將慈濟五十七年來走過的慈悲印記法髓,透過肢體語言,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不了解慈濟歷史的人,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裡,就能一目了然了解靜思法脈的源頭和慈濟人行經的足跡。

在這次的演繹中,每場次每個社區都有不少年輕人參與,但是有的年輕人連二十四年前的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都沒遇過,對於慈濟在臺灣的慈善事跡更是模糊。演繹前兩周,七月中旬一個熱帶低氣壓杜蘇芮在南太平洋海域生成,7月2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接下來幾天,日本、香港和中國也將之升格為強烈風暴,此時離七月底的演繹只有一個禮拜時間,慈濟人、演繹志工在每次的排練中不斷祈禱,希望這個風暴擦身而過就好,讓演繹能順利進行。

演繹的前一個周末,智庫團隊臨時在〈第八功德〉幕次的前奏,加入一句「搶晴天、戰雨天」的口號。有些年輕人就好奇地問:「這個口號是希望颱風不要來嗎?」

在感恩茶會裡,活動組巧妙地安排兩個慈青小布偶,將這幕再次搬上舞臺,引來大家呵呵一笑。司儀鄭秀雲趁此機會,說出這句口號的因緣。它除了在九二一震後,為了讓災民暫時有安身之處,慈濟人搶時間為災民蓋大愛屋,領軍的羅明憲呼籲志工們,「搶晴天、戰雨天」,再辛苦也要在一個月內給予災民一個安身、安生的家。同樣的,在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慈濟也以此口號精神喊話,於八十八天在杉林園區完成一千多間的永久屋,讓小林村無屋可居的原住民同胞,能有一個永遠的家。

鄭秀雲同時告訴在座者,上人當年遭受社會諸多誤會與批評,為了受災民眾能安身立命,上人將忍辱藏入心懷,勇敢向前,並寫下《十在心路》:「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在艱難中激發韌力;在繁瑣中學習耐性;在複雜中欣賞優點;在理想中追求進步;在人我中相互感恩;在社會中祥和無爭;在大地中長期養息;在天下中消弭災難」,以這些法語自我勉勵,也是教導慈濟人做好事不為己,應腳步堅定,勇猛向前。

在這次的入經藏中,這些話不也是人我之間磨合的法藥嗎?

◎唱誦經文得法喜 願家人能正信

說到年輕人,每次在彩排時,總會看到兩位穿著一身黑和藍的年輕女孩,匆匆地入場,她們就是何家蓁和王海泠,彼此是同事,因為從事的是室內設計工作,工作地點視客戶的所在位置而異。排練那段時間,她們常常得從新竹開車趕來,即使晚間彩排兩個小時後回去可能十一點了,也不減她們入經藏的決心。

何家蓁經媽媽詹湘澐的邀約而參加,當時她還沒有出差在外地,直到排練時,案件剛好在竹北,假日沒得休息還來回奔波排練,只因擔心跟不上大家。2011年她和王海泠都曾參加過《慈悲三昧水懺》演繹的法海區,本來以為這次與上次差不多,沒想到還蠻挑戰的,但都感到很開心。尤其看到年紀很大的長者,比自己認真而且還記得歌詞和動作,也激勵她們加緊腳步,用心學習,盡量不錯過每次的彩排。

何家蓁說:「當年參加法海,要茹素一○八天,我不知道我原來可以,後來是因工作不太方便,就沒辦法像以前一定跑素食餐館。」這次入經藏,要唱經文也要邊比動作,她很喜享受經文給予心靈寧靜的感覺,

「特別是,當我去參訪大愛臺、看到展覽牆上有『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經文,就會感到非常攝心。我喜歡唱誦經文、手語和比的力道。這種不斷比、不斷練習的方式,經文自然就在腦海裡繞著!」

當時,她也邀王海泠一起進來,本以為她會不習慣,沒想到王海泠跟她一樣,愛上手語和唱誦。

王海泠出社會後就在詹湘澐的公司上班,之後轉至她女兒何家蓁的室內設計公司任職。兩個年輕人年齡相差不多,主僱間情同姊妹,只要慈濟有活動,王海泠也會跟著參加。

王海泠很認同上人的理念,特別喜歡經藏演繹的弦律,感覺整個人融入經文裡,「很感動,像當初參加水懺,雖然是在法海區,但是聽了許亞芬的演繹,很容易就能了解經文意思。」

經過《水懺》的洗禮,王海泠在生活中就會注意自己的「身語意」。以前若遇到任何不如意事,她會覺得好倒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接觸經文後,開始學會反思,「是否自己曾做錯些什麼,才會出現這樣的功課?」或心裡有不一樣的想法或情緒上來時,她也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

王海泠和何家蓁加入時,大家已經排練一個月了。踏進彩排場域的霎那,兩個人都傻住了,密密麻麻的地標、隊伍換過來又換過去,所以她們首先映入腦海的是,「天啊!我們是不是要趕快退出。可是我們若退轉的話,誰來代替這兩個位置啊?還好有師姑立馬找我們複習。」

〈德行品〉的「能捨一切諸難捨……」橋段前,慈濟第一位大體捐贈者李鶴振說,當醫學生在他身上畫下一刀時,也是他心願圓滿的時刻。王海泠說,「經文的意境很高,這個人好偉大啊!可以連自己的身體都捐出去!還有,『惡口罵辱終不嗔』,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比其他年輕人更早了解經文。」

王海泠喜歡經文的意境,更希望媽媽也能了解正信的佛教。「他們覺得誦經好像家裡有人往生,所以很期待媽媽來觀賞演繹後,觀念能改變,其實念經並非她想像的那樣!」

◎陪媽媽做她喜歡的事 美善記憶

而劉庭妤在這次演繹中是和媽媽陳速美同場,從小到大,父母總是在市場上忙著做生意,她個人也因求學關係,沒有機會長時間與他們相處。劉庭妤說:「媽媽從職場退下來的心願就是『做慈濟』,剛好有這個空檔,能陪伴媽媽同臺演繹,陪她做她喜歡的事,母女共同去完成一件事,而且是美善的事,我覺得很值得!」

劉庭妤正在準備出國念書,排練的四個多月當中,她與媽媽同進同出,不因疲累而缺席,過程中也很法喜、開心。「我以前對慈濟不甚了解,經過這次洗禮後,我更加了解慈濟脈絡,很高興媽媽進入一個好的團體,這裡有好的同學,一起做好事,我很為媽媽感到高興!」

演繹圓滿了,陳速美內心依然澎湃,難以言喻。透過入經藏,更了解上人法髓和慈濟五十八年來的歷史,她說,「上人的一念心,帶著慈濟人把不可能化為可能,感動啊!無法以言語來形容。」演繹後,她特別將《亞細亞的孤兒》又看了一遍,「上人是活菩薩,我愛上人,愛慈濟,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加入助人的行列。」

這是一場虔誠的大法會,數千人共同一念心,會合一處,上人期待更多人來參與,讓善業共聚。即使法會階段性告一段落,但經文已深入人人心中,上人希望人人持續誦習,即使一品或一偈,只要虔誠誦念,就是功德無量。上人也希望人人隨喜功德,人人的心要向善,用愛從心付出,不只淨化自己的心,也時時守護好這念心。

圖左 :北屯一的演繹志工,在感恩會裡重新排出一艘小法船,說明在彩排時因動作沒到位,船首受到巨浪衝擊,顛顛簸簸地往後倒的時候,若同一條船的夥伴沒有及時挺住他,整條船的人都會倒下。[攝影者:劉金龍]
圖右 :北屯一演繹後的感恩會,以NG戲劇詮釋四個多月的甘苦談,令人會心一笑,但一路走來,人人都覺得很值得。[攝影者:劉金龍]

圖左 :演繹〈第八功德〉的前奏,志工喊出「搶晴天、戰雨天」的口號,為了災民不眠不休地趕工,而也在八八風災期間,上人以《十在心路》惕勵自己也鼓勵慈濟人,只要是做好事,心要定、步伐要堅,不畏風雨飄搖。[攝影者:劉金龍]
圖右 :與媽媽陳速美(右)一起參加演繹的劉庭妤(左)說:「媽媽從職場退下來的心願就是『做慈濟』,能陪伴媽媽同臺演繹,母女共同去完成一件美善的事,我覺得很值得!」[攝影者:劉金龍]

圖左 :手語團隊程淑鑠(右)和陳香如(左)也以一曲〈妙手生華〉與大家結善緣。[攝影者:劉金龍]
圖右 :何家蓁(左)喜歡唱誦經文、手語和比的力道。她說,「這種不斷比、不斷練習的方式,經文自然就在腦海裡繞著!」[攝影者:劉金龍]

圖左 :王海泠(中)喜歡《無量義經》文的意境,更希望媽媽也能了解正信的佛教。「他們覺得誦經好像家裡有人往生,所以很期待媽媽來觀賞演繹後,觀念能改變,其實念經並非她想像的那樣!」[攝影者:劉金龍]
圖右 :在演繹的前一個周末,智庫團隊臨時在〈第八功德〉幕次的前奏加入一句「搶晴天、戰雨天」的口號。有些年輕人好奇地問:「這個口號是希望颱風不要來嗎?」[攝影者:張麗雲]
圖左 :在感恩茶會裡,活動組巧妙地安排兩個慈青小布偶對「搶晴天、戰雨天」口號的疑問,然後司儀藉機會告訴大家,那是慈濟人的精神喊話,於八十八天在杉林園區完成一千多間的永久屋,讓小林村無屋可居的原住民同胞,能有一個永遠的家。[攝影者:張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