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慈院居家往診 盼重拾案家希望

慈院居家往診 盼重拾案家希望

E-mail 列印
臺中慈院簡院長以理性專業醫療搭配感性心靈關懷,期盼罹病案主能走出心靈囚籠,重新找回生命的希望綻放笑容。

醫療服務象徵著生命的希望。2023年9月1日下午一點半,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帶領著六位同仁以及慈 濟志工六人,一同至感恩戶家中往診,希望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使其改善身體狀況及提高生活品質。這次的案家關懷,彰顯醫療人員的愛心和奉獻精神,讓案家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溫暖。

◎病苦走不出 醫療走進去

感恩戶簡小姐患有肺部纖維化及頸椎神經壓迫,曾在兩家醫院進行了兩次手術,但手術後遺症導致其右手神經失去功能,無法自主活動。此外,肺部纖維化的她,也必須長時間依賴呼吸器和氧氣機,無法脫離呼吸器讓她的就醫之路變得困難重重,長時間未能持續就診,僅能以服藥代之。

往診的簡院長細心地聽診及問診。面對右手的運動受限和左手指的傷口癒合困難,院長提供藥膏以緩解症狀;因皮膚乾燥,他也建議擦凡士林加強皮膚保濕,再佐以藥膏的使用,預防破皮的發生。院長在醫療過程中不斷提醒患者,移動須更謹慎,以防皮膚受傷。

簡小姐原先仍能行走,但近幾個月來,因雙腳麻木導致步行無望。簡院長解釋,或許麻木與頸椎神經的壓迫有關。更甚者,因頸椎神經的壓迫疼痛難耐,照服員亦難以替她翻身或拍打背部。院長建議至院內進行復健,以獲得更多的專業協助。

簡院長不僅仔細關注病情,更深入了解案主的生活細節。儘管簡小姐育有一雙兒女,但回家探望次數有限,家中乏人照料。生活起居全賴照服員及鄰居洪小姐等人處理。

簡院長提議簡小姐至慈濟醫院近一步檢查,由胸腔科和復健科共同會診,以便評估治療方案,來增強居家復健。院長以理性醫療專業搭配感性關懷,期盼案主能走出心靈囚籠,重新找回生命的希望和笑容。

簡小姐感激慈院的簡院長親自前來看診,讓她重燃生命的希望。期待這次院長的安排能夠減輕她的病痛,提升生活品質。

◎祖孫罹病苦 團隊來協助

來到第二個照顧戶陳阿嬤家,阿嬤已等候多時。她說孫子是先天嚴重的腦麻兒,其肢體已嚴重變形彎曲。然阿嬤的兒子與媳婦已離異,兒子鎮日為家中經濟忙碌,照顧長孫的責任便全落在生性樂觀的阿嬤身上。無怨無悔地自長孫兩歲照顧迄今十五歲,只盼能減少他的病苦。

長孫的早晚起居由長照居服員協助,包括餵食和洗澡,中午則由阿嬤兒子和阿嬤接手。長孫的身體常出現嚴重的張力緊縮,簡院長建議安排復健科會診,慈院復健科已協助多個張力緊縮患者改善病狀,經驗豐富應該有望讓長孫得以改善。

此外,陳阿嬤的左腳曾在彰化秀傳裝置人工關節,術後已恢復正常。不過,她的右腳和手部則有明顯的脂肪瘤突起,形成球狀腫塊。平日,阿嬤需依賴四腳助行器行動;最近,由於手心的脂肪瘤壓迫引起劇痛,在前往亞大醫院切除脂肪瘤後,疼痛也已改善許多。

簡院長也細心注意到阿嬤的健康需要特別照顧,因為她行走時,右膝會不時感到疼痛,需依賴四腳助行器。之前在其他醫院就醫時,醫生便指出這是一種特殊且難以治療的症狀,建議切斷神經或進行肌肉移植。但這些治療並未改善疼痛。

院長建議她務必再尋求醫院的會診評估,特別是針對膝蓋的治療,以確保她能夠更穩定地行走,也更有力量的照顧孫子。他對阿嬤肩負著照顧孫子的重任,感佩不已!也對慈濟志工無私地陪伴和照顧世間的苦難人,深受感動。

通過此次往診,讓參與者不僅看到人間苦相,更重要的是社會中需要更多人加入助人的團隊。慈院往診的關懷,讓在社區暗角被忽視的罹病貧困者,獲得改善的機會。阿嬤孫子的肌肉張力問題尤為嚴重,甚至會使其肢體整個翻轉過來,令人心疼。腦麻患者在行動上有其困難,但他們的感覺是正常的,他們的痛苦,更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幫助。臺中慈院的往診,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患者的需求,期盼志工的付出,能夠真正地對他們有所助益。

圖左 :簡守信院長細心地替簡小姐聽診及問診。在醫療過程中不斷提醒患者,傷口癒合困難,建議擦凡士林加強皮膚保濕。[攝影者:王秀吟]
圖右 :簡守院長提議簡小姐至慈濟醫院近一步檢查,由胸腔科和復健科共同會診,以便評估治療方案,來增強居家復健。[攝影者:王秀吟]

圖左 :照顧戶陳阿嬤家,她說孫子是先天嚴重的腦麻兒,其肢體已嚴重變形彎曲。照顧長孫的責任便全落在生性樂觀的阿嬤身上。無怨無悔地自長孫兩歲照顧迄今十五歲,只盼能減少他的病痛。[攝影者:王秀吟]
圖右 :陳阿嬤由於手心的脂肪瘤壓迫引起劇痛,在前往亞大醫院切除脂肪瘤後,疼痛也已改善許多。[攝影者:王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