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寧願長照別人 也不要被人長照

寧願長照別人 也不要被人長照

E-mail 列印
「還好有慈濟,讓我每天醒來有事情做。」八十四歲的慈濟志工郭芳蘭,感恩著每一天。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臺中市的郭芳蘭,在七個手足中她排行老二。父親是日本時代的公務人員,為幫父母維持家計,國小畢業後就到工廠 工作。二十二歲結婚,育有兩子。四十三歲時先生往生,經人認識介紹喪偶的黃汝霖,四十四歲時再婚。

一九八三年的某一天,夫妻倆到西屯國小運動時,認識慈濟人薛淑貞,薛淑貞問他們「要做善事嗎?」才知道慈濟。夫妻經過介紹來到北屯區香雲精舍認識達宏法師,而皈依佛門,開始投入慈濟慈善募款。依循薛淑貞真誠邀他們「要做善事嗎?」的方式,取得大家的信任開始募心募愛。當時透過《慈濟》月刊登載慈濟收款明細,以及新委員介紹,因此夫妻無後顧之憂地做慈濟。

◎慈濟長期關懷個案 接受內政部表揚

當時,臺中地區會務在北屯的「香雲精舍」推展,由達宏法師及達彥法師帶領訪貧,範圍涵蓋雲林、彰化、臺中縣市、苗栗等中部五個縣市。郭芳蘭開始跟著慈善訪視時,都是帶便當出門,好像旅遊一樣,出去就是一整天,有時候晚上七、八點才回到家。

曾經看到深山貧苦人家,餐桌上的食物已經發霉了,郭芳蘭要幫忙倒掉,案家卻不肯。郭芳蘭體會到物資匱乏年代,社會暗角仍有苦難的眾生,她甚至掏腰包給他們錢。後來被達宏法師知道了,法師教導弟子既嚴格又細心,提醒大家,慈濟是長期的關懷,救濟工作是長長久久的事,以後不可以這樣做。通常必須視個案的需要,提案討論給予適當的濟助金。

訪視過程中,郭芳蘭體會到證嚴上人說過,臺灣有些人生活很辛苦、很可憐。有的家庭經濟很不好,又生養十一個孩子,小孩就像樓梯一樣,一階一階地排上去。郭芳蘭感嘆,「生那麼多孩子,又不會去結紮,他們的生活真的很可憐。」事後提出討論,除了給予經濟的援助,也轉介到家扶中心共同關懷。

漸漸地,郭芳蘭和先生黃汝霖的慈濟路,愈來愈平穩,因此在1990年一起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委員號是四六四,先生法號是宏範,她是慈晅,當時編入第三組,汪黃綉蘭當組長她是副組長。

慈濟對社會的付出,已受到政府機構的認可。一九九一年二月一日中區慈濟志工,在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中興堂,接受內政部部長許水德先生,頒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績效卓著」獎狀表揚。郭芳蘭、黃汝霖夫妻,也是接受表揚的志工,他們感到非常光榮。

◎住在精舍 感受家的溫暖

每年年底,中區志工由西部到花蓮靜思精舍,包裝牙膏、毛巾等日常需要用品,準備歲末圍爐暨冬令發放。郭芳蘭說,「上人才大我兩歲,做事情很細心。準備發放物品時,上人都會在現場,並一再強調,要給人家物品,就要包裝得很整齊,不能亂七八糟。」

住在精舍的日子,看到常住師父們,清晨三、四點就起床,早課後,做手工蠟燭、豆芫粉及車嬰兒鞋等。師父中午沒有休息很久,晚上必須完成工作後才可以休息。

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裡,覺得師父們很辛苦,而感到很不捨,所以不由自主地幫忙。雖然忙碌,但是郭芳蘭感覺很充實,感受到家的溫暖。因此,她時常一到花蓮靜思精舍就是一星期,心想:「如果住在這裡一定很好。」

◎以慈濟為家 幫忙財務

一九八六年三月,臺中分會在民權路的日本宿舍成立。當時財務組還是手寫的收據。郭芳蘭每天早上將先生的午餐準備好,就到分會財務組幫忙。

每天下午三點半結帳後,由職工陳麗淨到銀行存放。下午結帳之後到五點財務收到的款項,就由郭芳蘭帶回家,隔天上午她先到銀行存入後,再到臺中分會值班。這樣的情形維持好幾年,後來才由銀行人員到分會收款。

每天三點半結帳後再收到的款項,有時候高達幾十萬元。當時郭芳蘭騎摩托車帶著錢往返家與銀行,先生黃汝霖說:「妳膽子很大,這些錢帶回來,如果路上怎麼了……」她說:「不會啦!菩薩會保佑。」

臺中分會漸漸地開始賣錄音帶上人的開示、薏豆粉、蠟燭等,收支由郭芳蘭作帳。直到一九九二年十月分會興建完成後,成立靜思文物流通處(靜思書軒),由專責職工負責後,她才卸下作帳的工作。

◎諮詢志工 接引很多人加入慈濟

愈來愈多人知道臺中分會,撥進來的電話也多起來了,一九九一年郭芳蘭開始在服務臺當諮詢志工,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日還獲得上人頒發的獎牌。

郭芳蘭在服務臺幫忙接電話時,如果有人打電話來要捐款,就主動到他家裡收款並說慈濟。這樣郭芳蘭陸續接引他們成為幕後委員,等到有一定的戶數後,再推薦他們成為慈濟委員,讓慈濟家庭愈來愈大。

她接引的委員中,有做生意的「路邊董事長」,如大里的陳玉盞和余吉松夫妻,塗城的張次郎與張周鶴夫妻,還有大雅的委員。

其中劉明燦,讓郭芳蘭極為讚賞,劉明燦後來到慈濟臺中分會上班,他太太在市場賣衣服,他每天一定先幫太太載衣服到市場後再來上班。劉明燦在慈濟退休後,持續走慈濟路,並在俊美食品行工作。

◎當醫療志工 學會照料先生

花蓮慈濟醫院開幕後,郭芳蘭常到醫院當醫療志工。在病房時,她看到有些病人很不耐煩。譬如,護理人員要他穿尿褲,他卻不願意,護理人員就得輕聲安慰。「護士實在很辛苦!但是我在醫院當志工,可以學到很多,像如何幫忙家屬,安慰病患。」

「我覺得傻傻地做,真的很對!」郭芳蘭以前每個月都到花蓮靜思精舍參與慈善訪視會議,從中學習如何關懷病痛、窮苦的人。

沒想到,一九九一年年底,她的先生黃汝霖腦中風,生活起居都須要她來處理。「因為到醫院當志工,學到如何照顧他,怎麼弄給他吃,真的很感恩!」郭芳蘭讚歎上人很有智慧,創造慈濟世界讓大家學習。

先生中風後療養期間,郭芳蘭與先生時不時要回花蓮靜思精舍,正當她苦惱該怎麼辦。回診時她告訴醫師:「我們要回花蓮,先生萬一不舒服該怎麼辦?」醫師說:「沒關係啦!盡管去。」醫師寫給她先生吃的藥名,還告訴她,如果有什麼事情,就去慈濟醫院找一位醫師幫忙。所幸,他們到花蓮,先生病況平穩,隔天就回到臺中了。

一九九七年,郭芳蘭的先生黃汝霖,例行體檢時,發現罹患膽結石。她不知道該看哪一位醫師時,想到慈濟有位師兄在醫院當看護,經由他的介紹,順利掛上這位醫師的門診,必須住院手術治療。先生住院後,醫師每天都來看他,而且輕輕拍他先生的背,減緩先生的疼痛。

郭芳蘭聽說,「開刀要包紅包給醫師。」她也準備了。但是當她私下給醫師時,醫師卻不收,雖然她告訴醫師:「一點點而已。」醫師說:「不行!」堅持不收。

開刀前醫師又為她先生檢查,結果正處發炎狀態不能開刀,又延後一個禮拜。手術進行很順利,取出三、四十顆小石頭。事後,醫師說:「幸好我又檢查過,不然恐怕他就沒命了,我也壞了名聲。」醫師的謙虛與親切,郭芳蘭感念於心。出院前,她訂了花籃,擺在電梯旁,公開向這位醫師道謝。

◎養生之道 順應自然

郭芳蘭自從先生黃汝霖中風後,一路陪伴寸步不離,直到先生二○○二年十一月往生,郭芳蘭持續投入慈濟志業。先生往生後她定居臺中大里,與三十歲的小孫子一起生活。郭芳蘭每星期二上午在民權聯絡處,星期六下午在臺中靜思堂當諮詢志工。社區通知助念或告別式,郭芳蘭倘若有空檔即參與。

大愛新聞是她關心社會的管道之一,每當颱風來襲所帶來的路樹倒塌、溪水暴漲所帶來的垃圾,以及海水倒灌導致積水等災情,郭芳蘭感嘆「為什麼有的人亂丟垃圾、挖魚塭!又如果有什麼損失,就開始怨天尤人,還不是自己平常沒有維護好所造成的!」郭芳蘭一股正義之氣油然而生,認為大家應該以身作則,守好本分,維護賴以生活的土地。

生活簡單的郭芳蘭,三餐自行料理,極少在外用餐,並不知道哪裡有好吃的,更不在意食物的營養,也不知道市場的菜價。因為她不定期自己磨豆漿、發豆芽菜,且在五樓住家的頂樓開闢菜園,隨性種植喜歡的花卉及蔬果,曾經栽種過地瓜葉、大陸妹、豇豆、茄子等。

她每天早晚上頂樓澆水、拔雜草、曬太陽。時不時看著她栽種的蔬菜漸漸長大,心情備感歡喜,更沒有菜價高漲的憂愁;甚至收成時,還足夠與親朋分享。「順應自然、歡喜分享」成為她的養生之道。

◎長照別人 享受互動的快樂

二○一八年六月臺中靜思堂成立C級巷弄長照站開始,五年多來,郭芳蘭每星期五上午都在長照站當志工,協助辦理報到及發名牌等。近中午時分,幫大家夾菜、舀湯。

在長照站服務的郭芳蘭覺得「人老了必須走出來」,才能享受與人互動的快樂。她認為「不論來當志工或是學員,不能老是在家裡當傻人!如果沒有動,只是憨憨坐,久了就變癡呆了。」所以要活就要動,能做就要做。她更強調「我寧願要去長照別人,也不要被人長照。」

八十四歲的郭芳蘭,目前仍然自行開轎車代步,遵照規範定期接受身體檢查,辦理駕照審驗。長久以來,以證嚴上人為榜樣。她說,「看到上人腦筋還那麼好,最主要是隨時用頭腦,所以我要學他。」一路走來,郭芳蘭因為有慈濟,學會很多事,她的人生充滿陽光與希望。

圖左 :郭芳蘭在臺中分會服務臺當諮詢志工,1999年4月20日獲得證嚴上人頒發的獎牌。目前她每星期二上午在民權聯絡處,星期六下午在臺中靜思堂當諮詢志工[攝影者:張美齡翻拍]
圖右 :1995年間慈濟為籌募大陸華東水災基金,郭芳蘭(左一)在臺中市街頭募款時,虔誠地向捐獻的會眾鞠躬道感恩。[攝影者:張美齡掃描]

圖左 :1995年3月19日,郭芳蘭在民權路臺中分會,翻閱中區親子成長班成果資料,希望從中獲得相關經驗。[攝影者:張美齡掃描]
圖右 :1995年10月19日中區慈濟志工採集善心人士捐贈之柑橘義賣,所得捐贈慈濟功德海。郭芳蘭(左一)亦參與其中。[攝影者:張美齡掃描]

圖左 :2006年10月24日在臺中市民權路的臺中分會,郭芳蘭(左二)端出茶點款待來訪會眾。[攝影者:張美齡掃描]
圖右 :2002年年初,在民權路臺中分會歲末祝福感恩會上,郭芳蘭(左一)攙扶中風的先生黃汝霖(前左二),接受證嚴上人的祝福。[攝影者:張美齡掃描]

圖左 :1991年2月1日中區投入慈善訪視的委員,在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中興堂,獲得內政部部長許水德先生頒發獎狀。郭芳蘭(第三排右一)和先生黃汝霖(第三排左四)與委員們一起合影。[攝影者:張美齡掃描]
圖右 :2018年6月臺中靜思堂成立C級巷弄長照站,五年多來,郭芳蘭每星期五上午都在長照站當志工。2023年10月6日,近中午時分,八十四歲的郭芳蘭(前左)為大家舀湯服務。[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COVID-19嚴峻期間,2021年10月23日慈濟諮詢志工郭芳蘭(右),站在一樓入口處,指引進入臺中靜思堂會眾測量體溫與手部消毒,維護大家的健康。[攝影者:張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