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病人教會醫師 珍惜健康的每一天

病人教會醫師 珍惜健康的每一天

E-mail 列印
「我已經八十幾歲了,真的要開刀嗎?」張伯伯帶著老伴一進到診間就直問。「您要開刀啊!如果您是我爸爸,我也會建議要開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北江也直率地回答。

2024年1月16日上午,臺中慈濟醫院醫護 團隊在臺中靜思堂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大腸直腸外科林北江醫師分享「張伯伯的煩惱」,透露與病患互動過程中,從病人生命經驗得到的學習。

◎是不是生命走到了終點

八十三歲的張伯伯,因為時常解血便,心想「是不是來日不多了,生命要走到終點了?」

到了林北江醫師門診,林醫師問診,除了張伯伯有血便,還有糖尿病,腎功能也不好。門診初步診斷,沒有摸到腫瘤,只能建議他做大腸鏡檢查來確認。但張伯伯覺得自己已經八十幾歲了,活夠了,不想做侵入性檢查,所以林醫師就讓他帶著痔瘡藥膏回家。

林醫師形容初次門診是「兩公分的遺憾」,因血便病人都會做指診,但只能觸摸到七、八公分的位置。幾個星期後,張伯伯還是常常血便,困擾到心情很不好,再次回到林醫師門診,同意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直腸離肛門口大概十公分在骨盆位置長了一顆腫瘤,切片證實是個壞東西。

檢查後,林醫師請張伯伯找家人一起來聽解釋。張伯伯帶著兒子一起來門診,林醫師告訴張伯伯的兒子,「爸爸運氣不好,長了一顆直腸惡性腫瘤,不過只侷限在這個位置,建議這段切除做重建。只是位置稍微低了一點,擔心如果直腸不是那麼健康,有可能需要拉一個暫時性的人工肛門造口。」

林醫師也叮囑,張伯伯年紀比較大,萬一在術後恢復過程不那麼順利,有可能腎功能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需要洗腎。兒子聽完醫師解釋病情後,安排好住院及手術時間,就帶著爸爸回家。

◎有九成痊癒的機會

回家後的張伯伯很煩惱,隔天沒有掛號,就帶著老伴來到林醫師的門診外,想問清楚治療問題。林醫師趁著看診空檔,讓張伯伯夫妻進來。張伯伯直問:「我已經八十幾歲了,真的要開刀嗎?」林醫師直率回答「你要開刀啊!如果你是我爸爸,我也會建議要開刀。」

原來張伯伯很擔心要拉人工肛門造口,也很擔心要洗腎。他聽人家說,「一旦洗腎,人生大概就變成黑白!就沒有什麼好活的了。」他不想過這種生活;如果開刀會那樣,那寧願死,也不要開刀。

林北江醫師仔細說明,現在腫瘤已經不小了,如果不開刀,過完年後,可能因為直腸阻塞送來急診,到時候一定需要人工肛門造口也一定會洗腎。現階段手術有九成機會,大概不需要做暫時性人工肛門造口,而且大概有九成機會腎功能安全,不需要洗腎。

張伯伯問「所以你跟我講的那些,只是有可能會遇到,不是一定會遇到?」林醫師明確說明:「當然囉!但未來的事沒有人可以說得準,所以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必須在手術前就先讓你知道,有可能會遇到哪些不好的結果,要先有個心理準備。」張伯伯聽進去了,如期接受手術。

手術後,林北江醫師到病房查房看張伯伯時,張伯伯總是滿滿感謝,把林醫師當成救命恩人一樣。張伯伯恢復得很順利,沒有人工肛門造口,腎功能也都維持,很順利的出院。

◎珍惜健康的每一天

出院後回診時,張伯伯一開始都問能吃哪些東西?後來問了一個很特別的問題:「林醫師,我什麼時候可以騎摩托車?」

林醫師心想,「八十幾歲的阿伯,要在交通複雜的臺中市騎摩托車,真的有一點危險。」沒有正面回答,反問「目前在家活動狀況怎麼樣?」張伯伯表示,都很認真在走路。但林醫師看見在張伯伯後面的家屬一直搖手,示意不能答應。家屬說,張伯伯在家需要拄著拐杖才有辦法好好走。林北江醫師鼓勵張伯伯先練好走路,再考慮騎摩托車。

林北江醫師好奇地問張伯伯,為什麼想騎摩托車?張伯伯說:「我想自己騎摩托車到廟裡拜拜。」

林北江醫師一直以為是醫師在照顧病人、在幫助病人,張伯伯的夢想,對自己來說,是稀疏平,常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原來幸福一直就在我身邊,就像空氣一樣,從來不懂得珍惜。一旦失去了,才怨嘆『好可惜!』沒有好好珍惜。」

林醫師說,「張伯伯教會了我要珍惜健康的每一天,也感恩上天讓我有個健康的身體。」他強調,健康不是憑空得來的,希望大家每天都能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以及運動的習慣。保持一顆感恩的心,認真惜福地過每一天。

◎真誠的愛為病人付出

上人慈示,人世間苦難偏多。但是苦莫過於病的苦,有病要有良醫,良醫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慈濟的四大志業,那就是醫病很重要。不只是身體的病痛而已,心靈的煩惱,真的很需要良醫。

醫、病要有情,俗諺說「先生緣,主人福」,病人看到醫生有緣,什麼藥都有效;跟醫生無緣,再好的藥都無效,這都是人生,「情」很重要。

上人提醒,慈濟的醫療系統是抱著一分真誠的愛為病人付出。就如自己的親人,也如自己的痛。痛在病人的身上,應該也痛在我們的心靈裡。那一分的不捨,所以愛護著他們,這種的情是病人最能感覺得到的。所以每一回來到臺中,也都聽到了很有感情、很有溫度的醫護情,都很感動,期待我們的醫療,就要有那樣的情與愛。

圖左 :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林北江醫師、神經內科楊智勝醫師、耳鼻喉科謝承祐醫師、醫務秘書邱國樑醫師(由前左至右),在臺中靜思堂溫馨座談會上,聆聽上人開示。[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臺中慈濟醫院醫護團隊,在院長簡守信領軍下,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逐一分享後,團隊端坐聆聽上人對醫療志業的開示。[攝影者:張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