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孩子的心事有人知 用愛編織社會安全網

孩子的心事有人知 用愛編織社會安全網

E-mail 列印
「當我們的孩子不出狀況,他不會成為受害者,自然而然,他也不會有機會成為加害者,整個社會才會越來越安全。」司儀王淑昭說。

有感於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比率顯著上升,亟需我們共同關注和應對。為此,慈濟基金會 與臺中教聯會老師共同舉辦這場「素養教育講座」,邀請資深社會新聞記者戴志揚和資深教師張珮鳳,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與見解。

戴志揚以「青少年不知道的社會事」為主題,將豐富的新聞經驗解析社會現象,張珮鳳則分享如何在教育現場「用愛陪伴」。希望通過這次交流,大家能了解孩子內心的困惑,並用愛心編織起一張牢固的社會安全網。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被重視、被愛護和被傾聽,避免他們誤入犯罪的陷阱。

◎讓愛沒距離 建構社會保護屏障

在5月18日舉行的「素養教育講座」中,資深媒體人戴志揚談「孩子的心事有人知 用愛編織社會安全網」。他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是一個需要家長和教育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戴志揚強調,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讓孩子們面臨許多挑戰,特別是來自網絡的威脅以及校園霸凌等問題。孩子們經常在網上與朋友交流,但父母和老師卻很難了解他們的網上活動和交友狀況。這使得我們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愛與關懷。

他指出,愛的傳遞需要從細節入手。孩子們常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卻很難理解父母和老師的擔憂。家長和教育者應該通過開放的溝通和積極的互動,讓孩子們明白他們是被愛的。當孩子們感受到愛,當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才能夠有更強的心理支持和抗壓能力。

戴志揚分享在社會新聞領域將近二十八年的工作經驗,並結合自身的家庭背景,指出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關鍵作用。他認為,現代社會的很多問題根源在於家庭教育的缺失。通過講述一些真實的案例,提醒家長和老師要特別注意青少年犯罪、毒品、詐欺以及兒少網路性剝削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讓他擔心青少年的未來,而著作親子專書。

他呼籲家長和教育者在與孩子相處時,應該多多稱讚及鼓勵,發掘他們的亮點。當孩子做對事情,應適時稱讚並給予信心支持,而不是僅僅批評和指責。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愛,從而避免他們陷入社會的陷阱和犯罪的漩渦。

聽到此,坐在第二排的家長鄭淑櫻心有戚戚焉,QA時,她第一個舉手發言:「我的孩子很難教?我不知道要如何跟他相處?」

戴志揚告訴她,要有耐心,不與孩子起正面衝突、先閉嘴,因為氣頭上講話都很難聽,等情緒緩和再談話或是用寫信的。多與孩子一些肢體接觸,比如牽手、抱抱、拍拍肩膀,這都是增進情感的方式。

「我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萬一有一天不小心發現小孩子碰毒品的話,要如何處理?」聽完解答,想到毒害,鄭淑櫻憂心忡忡地趕緊又舉手。

「大義滅親!」戴志揚語重心長地說。他表示,每位家長都希望保護自己的孩子,這無可厚非,但是過度保護的結果可能會害了他的一生,並且連累整個家庭。

初次犯錯並不可恥,我們不能將毒品犯罪者視為不可救藥的人。事實上,絕大多數涉毒者都是被迫或被引誘的,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幕後販毒者。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幫助這些初犯者,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保護或忽視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孩子,守護家庭。」

戴志揚的講座讓現場的父母和教師們深受啟發。他們認識到,用愛陪伴孩子,不僅能夠讓孩子在困難面前更加堅強,也能夠幫助他們遠離社會的負面影響。最終,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成長,才能真正實現「用愛編織社會安全網」的目標。

◎最真實的教育現場 看見孩子改變的可能

在教育現場,師長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但這些挑戰往往也是最真實、最感人的故事。第二堂課是由臺中市大勇國小的張珮鳳老師談如何「用愛陪伴」來瞭解與接納學生。

她提到,教學的期望就像母雞帶著小雞,希望孩子們能跟隨,但實際情況往往複雜得多。課堂上,她舉幫助一位情緒障礙學生走向陽光的故事,感動了在場的家長及老師們。

張珮鳳強調,當教育環境變得不那麼友善,學生問題增多時,我們能做的是用愛與陪伴來改變現狀。她相信「植物往陽光的方向生長,人往讚美的方向前進」,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前進的動力。

這個故事,不僅讓張珮鳳難忘和感動,也展示了找到正確方法後,孩子可以持續成長和進步。最後,她引用德蕾莎修女的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愛做很多小事。~德蕾莎」來激勵大家。

和平國小的蕭聿鳳老師聽了這場講座,開心地分享今天的收穫。她說,戴志揚分享了很多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作為小學老師,平常無法全面了解這些新聞事件,通過戴記者的講解,看到青少年面臨販毒、兒童及少年性剝削和校園霸凌等社會問題,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嚴重。

「整場講座讓我不禁反思,面對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作為老師的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孩子?」雖然聽後心情有些沉重,但蕭聿鳳很慶幸能知道這些資訊,讓她有機會為孩子們做些什麼,也能多向家長宣導,指導他們如何引導孩子避免陷入這些陷阱。

關於大勇國小張珮鳳老師的分享,蕭聿鳳深受感動。她班上有些孩子也有類似的狀況,而張老師通過肯定孩子、看到孩子的亮點來幫助他們,她說:「這讓我反思自己班上的孩子,我要學習張老師的方法,把孩子帶出困境。」

蕭聿鳳坦言在教學過程中,心情常常起伏不定,有時會被學生的情緒打敗,但又必須重新站起來。她表示,「今天的講座對我來說是一場充電,提醒身為師長的我還有很多可以為孩子們服務的地方。非常感謝大家,我在這次講座中獲益良多。」

蕭聿鳳是由同服務於和平國小的廖麗芬老師邀約一起來參與的。廖麗芬表示,是從臉書上看到慈濟舉辦教育講座,所以特地前來參加。

廖麗芬說,最近社會新聞中,有關兒童及少年性剝削的討論非常熱烈,她也想了解這些問題。她表示,「作為小學老師,我們接收到的相關資訊較少,因此聽了戴志揚記者分享他的實務工作經驗和外面社會情形,尤其是青少年被引誘或犯罪的嚴重情況後,感到非常震驚。」

廖麗芬計劃回去後與同事、家長和孩子多多宣導這些資訊,以預防未來的犯罪問題。

尤其對張珮鳳老師的教學方法表示佩服,她說:「張老師身為故事的主角,親身經歷學生行為的改變,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學生,她自己很感動,也讓我這個聽者感動的流下眼淚。」

她說,張老師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挑戰,作為同行,她深知這個挑戰的艱鉅。廖麗芬坦言,「自己也沒有太多信心能夠引導孩子變得更好,但張老師的分享讓我看到了改變的可能性。」她決定學習正向聚焦方法,從孩子能夠做到的地方,找到他的亮點,幫助孩子們改變和成長。

◎別讓孩子內心失守 一起守護他們的未來

教聯會課務總窗口熊雪妙表示,為應對現今日新月異的多元環境,希望家長和孩子能透過這場講座,一起了解當前教育現場的變化。

教育不僅是從事教育工作人員的責任,家長在其中更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慈濟的教育平台、教聯會的大群組及學校的老師,透過廣泛宣傳,吸引更多老師和家長參加這場講座。

講座共有一百二十七人參與,熊雪妙強調,教育已不僅僅是知識傳授,更注重生活層面的認知。許多家長常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知如何與家長溝通。親子共學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不論是在教育現場還是慈濟親子成長班,都應強調親子共同參與,這樣才能有共同話題,促進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別讓孩子內心失守,讓我們一起守護他們的未來。為老師、家長和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共同面對教育的新挑戰,並在親子互動中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慈濟教育理念努力的方向、不變的方針。

圖左 :早上七點多,參加「素養教育講座」的學校教師及親子陸續來報到。[攝影者:何姿嬅]
圖右 :資深媒體人戴志揚(中)談「孩子的心事有人知 用愛編織社會安全網」,讓現場的父母深受啟發。會後,家長購書並邀請他合影留念。[攝影者:何姿嬅]

圖左 :聽了戴志揚分享豐富的新聞經驗解析社會現象,會後,鄭淑櫻(左)購買了「誰讓青春沒有明天」一書,排隊等待作者簽名。[攝影者:何姿嬅]
圖右 :資深社會新聞記者也是親子專書的作者戴志揚(右),會眾踴躍購書排隊,由作者題字簽名。[攝影者:何姿嬅]

圖左 :身為一個教育者,臺中市大勇國小的張珮鳳老師談如何「用愛陪伴」來瞭解與接納學生。[攝影者:王秋緩]
圖右 :和平國小廖麗芬(紅色外套)在臉書上得知慈濟舉辦這場教育講座,特地邀請同為教育者的蕭聿鳳(格子外套)一起參加,專心聽講的兩人收穫滿滿。[攝影者:紀月煌]

圖左 :湛紫涵(右一)與兒子梁裕笙(右二)一起參加教育講座,會後共同完成回饋單。湛紫涵覺得陪伴和傾聽,了解孩子的生活與狀況,可以從中看見蛛絲馬跡,防止他們接觸毒品和不良朋友。[攝影者:王秋緩]
圖右 :陳慧芬(右)來自彰化,重視教育理念,已參加多次課程。從事安親課輔工作,她覺得陪伴和關懷孩子,並認為孩子的改變對社會未來至關重要。[攝影者:何姿嬅]
圖左 :講座中,教聯會課務總窗口熊雪妙忙前忙後,看到遲到者,她趕緊上前引導進入國議廳。[攝影者:何姿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