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煮出豐富人生 凃烏金好廚藝歡喜募愛

煮出豐富人生 凃烏金好廚藝歡喜募愛

E-mail 列印
「大家快來吃一吃,等一下,要來切豆腐……」慈濟志工凃烏金,負責2024年5月11日晚上臺中市大甲靜思堂浴佛活動的香積,她一邊張羅著菜色的配料,一邊招呼著香積夥伴們用午餐。

因為上班的關係,早在幾天前 ,凃烏金就開始設計菜單、分批採買食材,再將食材從家裡載來大甲聯絡處,好讓志工處理前置作業。廚房裡十多位志工忙碌地準備晚餐,這是香積志工幕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長女兼重任 打工練就好廚藝

1951年,凃烏金出生在臺中市外埔區(原為臺中縣外埔鄉)廍子村。她的外婆三十出頭就守寡,只生育兩個女兒,因為家中沒有男人,於是母親在十七歲的時候結婚。自此,家中才多了一位年輕力壯的人手,可以幫忙農事。

凃烏金在七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家裡除了務農之外,沒有其他的收入。她身為家中的長女,為了分擔家計,在外埔安定國小畢業之後,就出去工作,曾經在塑膠、食品、鞋業、紡紗等工廠上班。

「我們住的村莊靠近大安溪,常常鬧水災。記得十三、十四歲時,那一次水災,大水像一座山湧進村莊,將我們的家淹沒,一家人常常接受救濟。家裡沒有錢,外婆去銀行貸款要重建房屋。水災過後,村莊時常有修建堤防的工程,我們一家大大、小小,去挑石頭修堤防賺取工資。當時挑一擔石頭的工錢兩塊五毛錢,靠著粗重的勞力工作,大人都很辛苦了,何況是孩童。」凃烏金想到以前困苦的生活,感到很心酸。

平常家裡吃的、用的、稻米的買賣,都是外婆去大甲採買,凃烏金常常跟在外婆身邊,也認識許多店家的老闆。為了想要賺更多的錢,她瞞著家人,一個人去大甲,向一位認識的五金行老闆,借了五十元,獨自坐火車去臺北找工作。

「我一定要賺很多錢寄回家。」凃烏金告訴自己。借來的五十元,扣除交通費,所剩不多。很快地,她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位老師家煮三餐,一個月薪資兩千元,比起她在工廠上班賺的錢好太多。自此,她在北部工作了四、五年,也練就了一身好廚藝。

◎勤儉持家 肩擔家業

之後,因為先生熱烈追求,央求他們認識的長輩去家中提親,她在二十歲結婚,育有兩女兩男。婚後和公婆住在一起,先生是長子,有九位兄弟姊妹,結婚時最小的小叔才七歲。

夫家的農田很多,還種植六百坪的洋菇,每天有做不完的活兒,冬天晚上六點就寢,清晨兩點就要起床採收洋菇。天氣好的時候,洋菇生長很快,有時從清晨兩點採到當天下午五點。一家十幾口人一起生活,直到女兒七歲的時候才分家,之後工作所得,才開始有自己的錢。

「在家裡做代工,常常聽收音機,我很喜歡聽法師宣講佛法。有一天,聽到花蓮有一位很有修行的法師是清水人,我覺得很親切,心裡很想去花蓮看看這位法師。」凃烏金細說自己和慈濟的因緣。

沒有多久,常常和凃烏金去朝山、拜佛的好朋友黃行錦(1991年,提供位於光明路麥迪士商店地下室,給慈濟做大甲會所的老闆娘),介紹慈濟委員張瑞蘭和她認識,當時,她很驚訝,感覺因緣到了。二話不說,就成為慈濟的會員,也加入勸募行列。張瑞蘭帶她去花蓮參加慈濟委員聯誼會、去臺中民權聯絡處聽證嚴上人開示。

◎體悟見苦知福 好廚藝發揮良能

先生交遊廣闊,凃烏金的會員大多是先生的朋友。第一個月她勸募到四千多元,第二個月有九千多元。個性好強、凡事不輸人,還是幕後委員的她,認真說慈濟,將她所知道的慈濟事說給大家聽。

凃烏金於1992年初受證,委員號2382,法號慮依。受證之後,除了上班,她的時間都用來參與慈濟活動,訪視、醫療志工、大甲手語隊……從訪視、醫療志工中,她看到生、老、病、死,體悟到「世界上苦難的人這麼多,相較之下,我們實在身在福中不知福。」因而見苦知福,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1993年3月26日,慈濟大甲聯絡處在光明路正式成立啟用之後,每個月在聯絡處發放物資給照顧戶、藥師經共修、社區歲末冬令發放暨圍爐以及義賣活動等,凃烏金因為她的好廚藝,以及勇於承擔,每每在香積的工作上挑大樑,發揮良能。

1993年11月12日,在大甲文昌國小舉辦的「愛心送全球,救援尼泊爾」園遊會,凃烏金義賣的炒麵,更讓大家讚不絕口,從五十斤追加到一百多斤。甚至也有買不到的人,問她說有沒有鍋巴可以賣?此後,無數大大、小小的義賣活動,總是少不了她;義賣的品項,也都是她親手所做。

早期,在大甲聯絡處光明路的義賣活動,有饅頭、蘿蔔糕、紅龜粿、草仔粿、炒麵;鐵砧山淨山活動,義賣碗粿;2002年順天國中舉辦「勤耕福田植新蓮義賣園遊會」義賣春捲;大甲靜思堂社區大活動義賣麻糬,都是頗受好評。

為了籌募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建設基金,1996年3月22日,在臺中市向上國中舉辦的義賣園遊會,凃烏金依照過去的經驗,準備了五百斤義賣炒麵,很快就賣完。

「義賣活動前一天,先在聯絡處準備食材和鍋子等,當天早上七點半在定點就緒,八點左右,在現場開始炒麵義賣,下午一點就被搶購一空。義賣當天,媳婦要生產,我無法去陪她,讓我耿耿於懷。如今,孫女今年(2024年)已經二十七歲。」這件事情讓凃烏金始終忘不了。

「九二一大地震,去埔里做香積,看到地震導致許多房屋全倒,很多人傷亡,令人非常悲痛不捨。上人說,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凃烏金感嘆人生無常,趁著還有體力,她把握每一次的機緣,歡喜付出。

◎研發創意料理 募心募愛結好緣

為了援助2024年4月3日花蓮震災,慈濟大甲聯絡處的廚房,時常飄來十全大補湯的香味。原來是凃烏金製作四物飯的秘密武器,也是近幾年她研發的料理。製作過程非常地繁瑣,因為用料豐富又養生,所以每次義賣都非常搶手。

4月21日在臺中市政大樓府前廣場,「大愛共善,救拔苦難」為花蓮送愛的義賣,她製作四物飯,兩天總共用了十四斗的米,有極好的義賣成果。她說:「把握每一次可以付出的機會,這段時間忙碌又常常提重物、舉鍋鏟,因為頸椎長骨刺,又引發肩頸和手部疼痛,但是我做得很歡喜。」

凃烏金的會員戶數,最多的時候有五百多戶。每個月她都利用下班空檔、中午十二點半剛用過午餐、下午三點半或是晚上七、八點,配合會員們作息的時間,逐戶去收功德款,大約要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全數收齊。

凃烏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雖然上人說要盤點我們的生命,但是做過之後要『前腳走,後腳放』。」凃烏金牢記在心裡,時時提醒自己,珍惜付出的機會,繼續向前行。

圖左 :把握每一次可以付出的機會,凃烏金(右二)前腳走後腳放,做得自在又歡喜。[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珍惜每一個能付出的機會,凃烏金參加2023年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攝影者:李弘文]

圖左 :凃烏金(中)參與慈濟入經藏手語表演,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凃烏金(左三)於1992年初受證後,除了參與活動,也時常參與大甲手語隊的演繹。[攝影者:洪利當]

圖左 :為了援助2024年4月3日花蓮震災,凃烏金不畏辛勞,製作美味的四物飯義賣。[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2024年4月21日,凃烏金(左二)準備美味的四物飯,參與臺中市政府廣場「大愛共善,救拔苦難」為花蓮送愛的義賣。[攝影者:李弘文]

圖左 :凃烏金(中站立者)1991年去花蓮參加慈濟委員聯誼會,開啟了她與慈濟三十幾年的好因緣。[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臺中市大甲區無數大大、小小的義賣活動,總是少不了凃烏金(左)的投入。[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