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師生淨街體驗生命教育 寶特瓶DIY美觀又實用

師生淨街體驗生命教育 寶特瓶DIY美觀又實用

E-mail 列印
勤科大五十一位學生落實社區關懷與服務,在師長的帶領下淨街做環保,體驗生命教育。同學們體會原來做環保只是舉手之勞,希望能將這份經驗繼續傳承。

潘珈佑正要往地上夾起垃圾,眼前一隻白黃花紋的小貓已經飄出陣陣屍臭,他雙手用夾子將貓兒前後輕輕夾起移到保麗龍上,準備幫牠入土為安;林麗嬌老師蹲在旁邊唸著往生咒虔誠祝福。一場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讓師生們上了一場生命教育。[攝影者:陳寶滿]
勤科大學生落實社區關懷與服務,步行淨街做環保,體驗生命教育。結合慈濟太平區長安環保站學做回收分類與寶特瓶DIY。五十一位企管系、電子系、流管系二、三、四年級生, 11月20日在師長的帶領下,展開融入式課程教學。同學們體會原來做環保只是舉手之勞,希望能將這份經驗繼續傳承。

砰!砰!砰!籃球場上的打球聲,劃破了校園的寧靜。勤益科技大學青永館前,學生口中的「阿嬌老師──企管系副教授林麗嬌」揹起麥克風,仰著頭瞇起眼睛做出發前的叮嚀:「同 學們請注意!兩兩一組排成兩排!這次步行節能減碳,也看看這一條街到底有什麼東西,反觀自己是不是有做到垃圾不落地,藉此可以看到鄰里有沒有做到環境的維護。」第一屆服務 學習生曾柔淳擔任小組長和幾位夥伴一起協助老師。一邊關懷,也帶動學弟妹,一邊撿拾垃圾!

校外後門的小巷子,學生們上下鑽動著,手中的夾子不停地對準地上的垃圾、瓶瓶罐罐一一落袋。老師也賣力地彎下腰撿拾,纖細的聲音不時透過麥克風帶領著大家:「注意水溝旁、 牆角下、草叢中,甚至連車底下也不要放過!」走著,走著,汗水也不由自主地從臉頰冒出來,她跟隨行記錄的慈濟志工提起這些孩子,因為選修這門專業的課程,不得不來,其實心 裡也有些勉強的。同學們大部分沒做過分類,剛開始很羞澀,但是藉由團體的力量,他們的心慢慢放開了,也學到服務的精神。

◎生命與生命的對話

假日的街道熙來攘往,老師和小組長們不時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適逢台中市長、議員選舉僅剩一周,交通顯得有些擁擠,宣傳聲不時在空中交錯。橋的兩旁、路邊,宣傳布條隨風飄 搖。警察同仁為維護治安,也動員在各相關路口。潘珈佑同學不放過眼前的任何垃圾,不停地反覆彎腰撿拾,夾起大的,還有小的;許多菸蒂讓他苦惱,怎麼撿都撿不完。他無奈地 說:「希望大家不要再亂丟垃圾,不要再抽菸了!」

路上的車輛仍然快速地流動,呼嘯而過,翁聖茹同學殿後,以身作則之外也不時地關心著學弟妹:「靠右邊!靠右邊!」她也是從去年開始擔任小組長,以前也會隨意丟垃圾,從服務 中學會回收分類,覺得製造髒亂很容易,要恢復乾淨很困難!如果沒辦法影響別人,最起碼也要做好自己。

行進中的隊伍不斷往前移動,同學們的目光不停地穿梭在路旁與草叢中,此時潘珈佑正要把夾子往地上夾起垃圾,眼前的景象讓他嚇了一跳!一隻白黃花紋的小貓躺在河堤旁的路邊, 身上蓋著一條咖啡色的小毛巾只露出頭部,嘴邊還留著幾條乾滆的血絲,已經飄出陣陣屍臭!正當大夥兒交頭接耳之際,阿嬌老師的腳步正慢慢靠近,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說:「老師怎 麼辦?」大家商量後,不捨貓兒曝屍在外,決定幫牠入土為安。

草叢下大部分都是石頭堆砌成的,沒有用具敲開是看不到土攘的,一旁的志工穿過鐵籬笆,尋尋覓覓,找到了可以讓貓兒安身之處。潘珈佑邊用夾子慢慢將大小石頭移開邊說:「我不 能因為害怕或聞到屍臭而不做,跟牠說對不起,我幫忙取一下位置,挖一個洞給牠溫暖,讓牠在地下有個好位置。隨手的一件事,只要願意,大家應該都可以做得到!」

老師就地取材,撿來一個只剩三面呈直角,一面已經被拆平的破舊保麗龍,形狀就像笨斗;也和其他同學找來了像土一般鬆軟的東西。此時珈佑已經夾開與貓兒大小的洞,洞的底部仍 是不平整的石頭,他說:「這樣貓會睡得不舒服!」於是他先將鬆軟的東西鋪上後,回頭雙手將貓兒前後輕輕夾起移到保麗龍上。「阿彌陀佛!珈佑好心幫忙把你弄上來不要害怕!」 志工說。

老師念著往生咒,志工跟貓咪說:「貓兒!勤科大的師生淨街路過,看到你躺在路邊,希望你能安息,入土為安。不管往生當時發生什麼意外,心中請不要有怨恨,祝福你也祝福老師 和學生們!」一場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讓師生們上了一場生命教育。

來自花蓮縣富里鄉下的潘珈佑,從高中就離鄉背井到外地求學,偶來的鄉愁,讓他想要趕快完成學業回家陪伴家人。小時候常常和許多小動物玩在一起,親眼看到小動物被輾死是常有 的事。回想兒時貪玩曾追著貓跑,在追逐中突然貓兒衝過馬路當場被車撞死,頭部斷了卻還在動,他措手不及嚇得手腳直顫斗,只能眼睜看著大人將貓移開。慘痛的經驗讓他一直難以 釋懷,今天他幫小貓安葬,彌補心中的遺憾,他呼籲:「人人應愛護小動物,身為地球一份子,應該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彎下腰在街頭草叢中尋寶,這些都可以啟發人們心中的善,進 而帶動社區環保回收。」

◎寶特瓶DIY 結合藝術與科學

放眼望去已經看不到隊伍,大夥兒趕忙加快步伐,迎著暖暖的冬陽,大家也熱出一身汗。來到環保站,巧遇企管系一年乙班的鄭佩真老師,一早就帶著五十幾位班上同學前來做環保, 適逢環保日,擠得有點水洩不通,鄭老師的環保課程接近尾聲,和阿嬌老師簡短的互動後,就先行帶學生回學校。

廚餘區旁的老樟樹下涼風徐徐,志工蔣淑麗帶動大家比著環保五R的手語。歌詞是這樣寫著:「資源回收是撿寶,寶特瓶的毛毯品質好,腳採鋁罐身體好,分類確實都是寶。報紙摺好 價格好,自備三寶雄蓋好(是最好),騎乘單車活甲長老老(活到老),做環保健康沒煩惱。Reduce不合環保要拒絕、Refuse垃圾減量最重要、Reuse重復使用花費 少、Repair常常維修樣樣寶、Recycle資源回收樂陶陶,環保五R要做好,青山綠水常圍繞。」

分解動作中,說明唱到英文的部分要連續唱三次喔!歌詞融合環保新觀念,國、台語和英文相互押韻新鮮有趣!雖然音樂聲音小而且不很清楚,但老師和同學們專心地跟著說說唱唱比 手畫腳,歡笑聲此起彼落。

琳瑯滿目的寶特瓶環保DIY結合藝術與科學,多樣化的作品分成五大作用──置物、觀賞、實驗、水系花、土系花,令人愛不釋手。周君泓教授人人口中的周老師,是慈濟委員陳梅 子的先生,受志工邀請,首次分享他的環保創意DIY。利用寶特瓶教大家做「皇冠美人蕉」,除了供觀賞或種植在土壤的盆栽使用;也可當筆筒、裝瓜子和零錢。

首先將二千西西的寶特瓶清洗乾淨,套上由紙板做成的記號模型,從上下端一一做上記號,分成上下兩等份。將上等份用剪刀剪開,竅門是剪刀不動,物品動,一致性的剪法注重美 感;第一刀會卡住比較難,第二刀剪到畫線的部分而呈長三角形後往上扳,依此類推。

徐敏菁同學睜大眼睛專注地剪著,志工施祗華從旁指導,曾柔淳和阿嬌老師相互研究著,漸漸越來越有模樣,終成散狀如「美人蕉」,最後噴上漆就大功告成。「喔!這很好看啊!好 可愛……」同學們嘖嘖稱奇地相互觀摩彼此的創作。

「多喝水的方形花盆」是周老師花了一星期做出來,很好玩!他利用虹吸的原理,只要將水倒入底盤,就會自動吸取水分,可以多日澆一次水。「憩」占科學性的,沒有裝水時直挺挺 的放在地上到處亂動,就像一個人沒有東西的時候很高傲;水半滿的時候很穩重;全滿時一動它就會倒下去。他跟同學們分享過與不及的道理。

周老師不斷去思考寶特瓶應該可以發揮更多,目前已經有三十幾種作品。一旁的太太是環保站的常住,即使腳痛也一跛一跛地來回地忙進忙出。她說:「先生連睡覺都不放過,半夜一 有靈感馬上爬起來記錄下來。」經過實作,一個個創意寶特瓶DIY應運而生。

◎垃圾分類變資源

瓶瓶罐罐的吵雜聲,忙碌的身影,在環保的這塊大福田歡喜付出。分清楚是資源,不分就成了垃圾,志工把回收當本分。

「寶特瓶做成的衣服毛毯,回收物反覆利用下,減少資源浪費。這次學到團隊精神,有速度、有效率、有成就感地淨化環境,這份榮耀我的存在心裡。」看到環保志工辛苦骯髒卻奮力 去做,讓潘嘉佑打從心裡尊重。他埋首在回收物中,志工陳素緣從旁指導,讓同學一一分類。一車車的回收物倒下,大家交替著雙手,從一大堆變成一中堆、一小堆,終剩下一些垃 圾。

清洗分類好的寶特瓶,裝入各類五顏六色的廣告布條車縫而成的大袋子,一袋袋的長龍接力,學生和志工們同心協力一一裝上車,不一會兒,裝滿載;廚房旁的小空間,此時湧進人 潮,將舊衣一袋袋接龍上車。接踵倒車開進來一輛空車,如此輾轉,將一車車分類好的資源載到回收商。同學們覺得平時不需要的不要買太多,能用能穿的要物盡其用。

「此計畫的推手──工管系陳建平教授」,阿嬌老師提及當時自己是系主任,對於大學生在環境關懷上做得不是很徹底,希望能同心協力開環保相關的課程。於是在學校提出計畫也通 過此計畫。雖然經費不多,但有心就有力,從九十八、九十九學年度,甚至到未來一百年、一百零一年,還是會持續做下去。透過社區經營,校園周邊社區和里民之間的合作,營造學 校和社區對於對地球有幫助的相關活動。

掃街、淨川、鼓勵商家民眾少用免洗餐具,共同經營,讓孩子體會真正的資源回收是什麼,從做中發覺自己要對地球負那些責任。很多環保的問題要以身作則實際帶動,繼續散播愛 苗,學校要去協助孩子,大家一起共同完成。學生透過專業在社區國小服務,陪伴小朋友;前往台中國軍總醫院護理之家服務陪伴老人等服務。

曾柔淳原本對垃圾的概念不清楚,在這裡學到塑膠要分得很細,寶特瓶分顏色還要清洗乾淨,處理過程複雜。可以做成毛毯和許多藝術品,除了廢物利用也有美感,是以往沒有看過 的。志工曾到學校教授環保,打包帶做成袋子可以給媽媽買菜用,做成蓮花、吊飾、環保魚和書夾,原來生活上有許多人們認為不是很有價值的東西,經過巧手改造之後,竟然變成很 好用的東西。她從做環保學到自己要先付出愛心,落實隨時攜帶環保餐具,舉手之勞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明年即將畢業的她,希望學弟妹們能將這份愛繼續傳下去。

◎傳承

正午時刻課程即將進入尾聲,此時,直升機高空飛過,聲音響徹雲霄,學弟妹們分享著心中的感動!陳資欣希望大家能從日常中落實環保;陳思宇說很辛苦,但是值得;梁漢妮環保在 生活中,是大家都可以做的事情;林建庭學習之後未來可以傳給更多人;潘勁文希望大家不要再丟菸蒂……

阿嬌老師希望專題生將所學傳承給學弟妹,九十九年度能相銜接學長們的傳承。對於活動辦理、籌畫紀錄檢討,將生活環保概念融入社區,活動宣導與進行,從自己做起。許多不懂的 在環保站進一部學習,教學相長。 .

圖左 : 志工陳素緣(前左一)從旁指導,讓同學們一一分類。一車車的回收物倒下,大家交替著雙手,從一大堆變成一中堆、一小堆,終剩下一些垃圾。看到環保志工辛苦骯髒卻奮力去做,讓潘嘉佑(前左二)打從心裡尊重。[攝影者:李嘉斌]
圖右 : 周君泓(右一)老師和同學們(左起:梁漢妮、林建庭、潘勁文、張雅婷)分享「多喝水的方形花盆」是他花了一星期做出來,很好玩!利用虹吸的原理,只要將水倒入底盤,就會自動吸取水分,可以多日澆一次水。[攝影者:李嘉斌]

圖左 : 徐敏菁同學睜大眼睛專注地剪著寶特瓶,製作可供觀賞或種植土壤的「皇冠美人蕉」花盆,志工施祗華從旁指導著。[攝影者:李嘉斌]
圖右 : 課後大家分享「皇冠美人蕉」作品。陳麗嬌老師(前排左二)希望專題生將所學傳承給學弟妹,曾柔淳(第四排左一)原本對垃圾的概念不清楚,在這裡學到分類的知識。陳資欣(第三排左一)希望大家能從日常中落實環保;翁聖茹(第三排左二)覺得製造髒亂很容易,要恢復乾淨很困難![攝影者:李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