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法音傳法書飄香 善的種子細綿延

法音傳法書飄香 善的種子細綿延

E-mail 列印
因觀賞昨日(8/20)臺中慈濟醫院第一院區充氣巨蛋晚場《水懺》演繹,法喜滿懷的周安華、周穎華兩姊妹,因散場後時間太晚,今日(08/21)又專程來「靜思文物」區請 購慈濟書籍。

◎心生歡喜 請「佛」回家

她倆剛走近攤位,還沒翻書就被中型的透明「宇宙大覺者」佛像吸引住,駐足傾聽慈濟志工李張桂珠的介紹後,妹妹馬上請「佛」回家。

周穎華說:「可能是緣分到了,一看就心生歡喜。歡喜下就做對的事情,請佛回家。而且引薦志工,滿臉洋溢著幸福笑容,尤如『彌勒佛』,我很喜歡聽她介紹,也希望『佛』請回家 後能激勵我更加努力。」

李威德、陳素蘭夫妻倆,也在桂珠師姊推薦下,請了一尊『佛』。高興全寫在臉上的陳素蘭說:「我以前就很想請佛回家,但因不知擺放哪裡而拿捏不定。今天聽志工講,『只要心誠 連玄關都可以擺』,一句話讓我釋懷,決定放置玄關。出門前、進門後,時時可被法水洗滌,菩薩道上更精進。

被會眾暱稱為「彌勒佛」的李張桂珠說:「作為人文推廣者,不要把自己定位在『店員』。其實我們都是『傳法』者,要把佛法傳出去,必定自己先要懂法、入法。加上真誠、用心、 謙卑,再牢記上人的法,就能使命必達。」

◎行書撰《水懺》主題 恭敬達使命

這次靜思文物攤位的主題,是由擅長二胡與書法的音樂碩士,也是慈濟志工的黃逸樵老師,以行書撰寫《水懺》中的「煩惱障、業障、果報障」偈文,裱於屏風上作為背景

自2006年起,即承擔人文推廣幹事的鄭春玉師姊,除了參與入經藏演繹外,並在社區推動讀書會,導讀上人著述的《慈悲三昧水懺》套書。即使忙碌,仍構思佈置出「書香、德 香、人文香」的靜思文物攤位,與《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的主題相輝映。

她深入經藏,靈機一動,從《大懺悔》小冊子裡,摘錄下「煩腦障、業障、果報障」中的三大段懺悔偈文,請書法家黃逸樵用毛筆書寫,裱貼在屏風上,作為靜思文物的主題。

黃逸樵老師說:「欣逢慈濟四十五周年,上人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是:《法譬如水》 經藏演繹,我不但和妻子一同入經藏,並有此殊勝因緣為靜思人文攤位寫主題,深感使命重大。 心想若以正楷寫太規矩,寫太草好像不恭敬,最後決定以行書字體呈現。」

又說:「剛開始時要下筆時,心不靜不敢寫,情緒不對怕寫不好。過了三個星期,再提筆時,彷彿是被菩薩牽著寫,一氣呵成,書寫完成後,真的是法喜充滿。」

黃逸樵老師也發心捐贈一萬個「福多一點」的福袋,內裝「靜思語」小卡片與會眾結緣。

永遠帶著微笑的春玉師姊說:「雖然很希望傳揚上人的法,但面對會眾還是不要給壓力,以引導為主,這就是人文推廣志工彼此的默契。」

春玉又説:「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人文推廣的成員,平時在社區導讀《證嚴上人衲履足跡》,這半年來配合經藏演繹,我們又加上導讀《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所以大家 都已法入心,此時此刻,用心就是專業,資深的志工拉著新手,一樣會有不錯的表現。」

來參加今天臺中慈濟醫院第一院區啟用典禮的貴賓李占陽先生,買了《鄭和下西洋》、《三峽記》……」等經典雜誌,和三個不同顏色環保袋,揹在身上,他幽默地說:「書留給自己 看,袋子要和人結緣,因為造型美,而且價格實惠,最重要是少用塑膠袋節能減碳。」

◎發善心存善念 不分老與少

「要不要帶本《壹百年經藏演繹》專書回家?今天演繹唱誦的所有經文裡面都有!」一位沙鹿區來的林桂美女士,剛到臺中慈濟醫院第一院區的充氣巨蛋會場,聽志工介紹,馬上請 購。她還高興地跟一旁陪伴的媳婦說:「進去後,我們先看,回去再拿給妳公公看!」

人文推廣志工,引導會眾們認識靜思文物,了解慈濟人文。為了配合配合三天演繹踴入的近四萬人潮,能化感動為行動,志工們布置了「菩薩大招生」區,與會眾話慈濟,品茗「慈濟 茶」香。攤位上從《經典雜誌》,「靜思文化」發行的圖書類、影音類、到靜思食品類、環保產品類……等應有盡有。

蕭惠美師姊專程從臺北回臺中娘家,陪伴高齡八十的蕭懷昌老先生,來觀賞經藏演繹。蕭老先生自豪地說:「這個女兒做慈濟最孝順,她也演繹兩次,今年又幫我圓滿慈濟榮譽董事 喔!不管什麼人都要懺悔,世界才能平安。我現在和女兒一樣都是慈濟人,有什麼我可以做的我都要去做。」蕭老先生的一番話,讓志工們好感動,並鼓掌祝福他越做越健康。

就讀花蓮觀光學院餐飲科的張卿盈和同學劉奕宣,趁暑假返豐原家中之便也來觀賞。劉奕宣說:「悟達國師因傲慢,以致膝蓋長人面瘡,那段讓我好震撼,也提醒我做人做事不可太 傲,要縮小自己。」

張卿盈也說:「不要太自滿,也不要太誇大,是我今天的感受。」

兩人都說;「雖然我們是慈青,平常有在付出,但今天看完《水懺》覺得做得還是不夠,往後除在花蓮參與活動外,回到家裡也要和中部慈青連絡,讓他們有活動記得找我們。」

一整天下來,人間菩薩招生區裡,座無虛席,志工與會眾們話家常、說慈濟,大德們紛紛填下志工表格,靜思文物區裡也擠滿人潮,《水懺》經藏演繹的法音,從室內延伸到室外,善 的種子一一播下,社會淨化的日子指日可待。 .

圖左 : 周安華﹝左一﹞、周穎華兩﹝左二﹞姊妹,剛走到靜思人文區,書還沒翻就被中型的透明宇宙大覺者吸引,駐足傾聽慈濟志工李張桂珠的介紹,妹妹當下就決定請佛回家。[攝影者:許建潁 ]
圖右 : 慈濟志工李威德、陳素蘭夫妻倆,在會場請一尊宇宙大覺者回家,陳素蘭﹝右﹞將放置玄關處,出門前、進門後,時時可被法水洗滌,菩薩道上更精進。[攝影者:許建潁 ]

圖左 : 黃逸樵老師親自寫懺悔經文來做攤位佈置的主提,更發心捐贈一萬個「福多一點」的福袋,內裝靜思小卡和會眾結緣。[攝影者:許建潁 ]
圖右 : 就讀花蓮觀光學院餐飲科的劉奕宣﹝左﹞,觀賞《法譬如水》 經藏演繹後,提醒自己做人做事不可太傲慢,要縮小自己。[攝影者:許建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