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回收分類做得好 生活改變看得見

回收分類做得好 生活改變看得見

E-mail 列印
「不同的飲食習慣,結果大不同!」舞台上林美玲師姊示範用環保袋、便當盒盛早餐、自備茶壺;麗瑛師姊以現代文明的早餐吃法——蛋卷、玉米濃湯、紅茶飲料。餐後結果大不相 同。志工把地球污染的真相,呈現在眾人的眼前,發現美玲師姊只用一張衛生紙,麗瑛師姊所造成的回收及垃圾高達九件,讓人人省思與改變生活形態的。

6月6日美斯特幼兒園的師生,由孫瑞香師姊帶領環遊臺中大里環保教育站,並一一講解綠花園造景的功能。「把屋頂的雨水引流至水池、養植荷花,讓小魚有繁殖棲息的空間,更能 賞心悅目,地面鋪連琐磚的目的,是要讓雨水能滲透土裡,讓地面呼吸使花樹健康的成長,也可做水土保持一舉數得。」志工引導小朋友用心去體會,簡單的做法都有大大的功用。

「綠燈食物如、五穀類、蔬果,須每日一食,黃燈食物為每週一食,如、漢堡,紅燈食物如、蛋糕、披薩每月一食。」郁芬師姊教導孩子飲食的重要。她和孩子們玩起辨識健康飲食遊 戲,透過紅、黃、綠燈代表食物的好壞和孩子互動,讓他們了解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全球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處於饑餓,所以人人日食八分飽,二分助人好,人人做環保,地球會更好。」劉郁芬希望透過教導,讓孩子從小懂得好的飲食概念,養成不浪費食物的好 習慣 。

為讓孩子們能了解資源回收的世界,周雪花師姊以手勢帶動唱「 瓶、瓶、 罐、 罐、 紙、電、1、 3、 5 、7」的環保口訣,讓小朋友加深回收種類的印象,也教他們實 做分類,分類之後還讓他們一樣一樣的辨識,使他們能了解的更透徹,不但要響應環保,垃圾減量與隨手關燈節能減碳……。

狄鉅秀老師表示,以話劇方式呈現,讓師生印象深刻,且了解吃一個早餐,造成這麼多的垃圾,讓師生醒悟,自己每天製造這麼多的垃圾,看志工這麼無怨無悔做回收無所求,如果人 人都能少用或不用,且能隨手做回收,師姑師伯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現場有一個小朋友要把塑膠袋丟垃圾桶,另一個小朋友馬上告訴他:「師姑說要回收使用。」狄老師接著叮嚀小朋友要在生活中時時落實環保工作,她更會把今日所學教授其他學生, 讓他們把訊息帶回家。

何佩鈴老師感恩慈濟志工,用心安排回收課程,讓小朋友了解這麼多回收項目,又實做分類,教導他們從小對飲食有很好的概念,養成不浪費食物的好習慣。她說:「希望小朋友回校 吃午餐後,馬上能把今天的教學落實,志工的用心耐心讓成效看得見。」

圖左 : 志工透過紅、黃、綠燈代表食物的好壞和孩子互動,讓他們了解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攝影者:王秀吟]
圖右 : 美斯特幼兒園的師生,由瑞香師姊帶領環遊大里環保教育站,並一一講解綠花園造景的功能。[攝影者:王秀吟]

圖左 : 小朋友經過志工解說,一樣一樣的辨識回收的種類。[攝影者:王秀吟]
圖右 : 美斯特幼兒園小朋友實做分類,加深回收種類的印象。[攝影者:王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