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參加兒童班學好習慣 父母好安心

參加兒童班學好習慣 父母好安心

E-mail 列印
9月23日,2012年臺中市北屯一、二和氣區兒童親子成長班,正式於臺中慈濟醫院人文空間開課,九十二名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歡歡喜喜的來上課。

為了讓初來乍到的小朋友,能夠很快的和其他小朋友親近,消除彼此的陌生和不安全感,慈濟志工精心安排了「破冰」活動,在每位孩子背包和家長的後背貼上撲克牌,在遊戲中透過 尋找和自己同花色,且數字不重複的撲克牌,找到自己的「家人」。

在破冰遊戲中,小朋友與家長們,一起利用手中的撲克牌,合作完成自己的家園,動作輕巧、井然有序,一棟棟的「空中之城」、「大樓102」、「大樓103」拔地而起,大家齊 聲歡呼,為今後一年的課程,開啟新頁,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 舊生帶新生 融洽如一家人

今年的成長班裡,有許多熟識的舊面孔。念五年級的陳宥安是第二年參加,媽媽黃筠榕帶著三個月大的小寶寶,陪著宥安一起來參加。她覺得陳宥安自從來參加成長班課程後,比較願 意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較會與家人分享在學校學習的點點滴滴,這是他最大的改變,也是家人最感欣慰之處。

同樣也是舊生的洪可庭,今年五年級了,也是第三年參加成長班。因為是舊生,所以一點也不陌生,很快的就進入狀況,還會幫忙照顧同組的小朋友。

王宸澤就顯得生澀許多,還在念幼稚園的他,原本是無法參加活動的,但是擔任班媽媽的陳雪虹,特地將他帶來「隨班附讀」。他顯得怯生生地跟著同組小朋友,安安靜靜的坐在位置 上,認真聽著老師講課。

念三年級的陳鍇樂,也是第一次參加親子成長班。媽媽陳碧照希望透過慈濟安排的課程,能讓鍇樂學習到更多與同學相處的道理,並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鍇樂本來還不想來,今天早上我費了很大功夫才將他勸來。」碧照媽媽有點靦腆的說。

問鍇樂為何不想來,他瞪著大大的眼睛說:「我想睡覺,所以不想來。」身心寬暢時間再問他:「感覺如何,下次會不會想再來?」他淺笑著說:「還不錯,下次還會來。」

◎ 親子教育 ── 品德重於分數

分站教育時間,家長們被引導至醫院地下室,由王秋對老師為家長分享:「慎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觀念。

王老師由生活中的事例,說明孩子教養的重要性,並向家長們轉述上人說過的:「把別人的孩子教好,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句話,讓他們瞭解品德教育應重於分數。

劉娣箏女士在聽了王老師的分享後,心中感觸良多,她說:「父母親的身教,真的很重要,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瞭解品德的重要性,同時也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親的辛勞,讓 孩子們知道,父母親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全是理所當然的。」

蔡美玲女士也與在場家長分享,她與孩子一起做家事的過程與心得。她談到,讓孩子做家事,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可以學到做事情的方法,更可促進親子關係。

◎ 孩子改掉壞習慣 媽媽放心

其他的小朋友,此時則安排在其他場地教學,教聯會的湯正茂老師和陳瑞雪老師,分別帶領勇氣組和毅力組的小朋友,透過夾黑豆的遊戲來說明「因果粒粒分明」的道理。

小朋友在一堆細沙中,仔細的將其中的黑豆挑出來,體會去除壞習慣、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

薛惠心小朋友在活動結束後,就很明確的表示,她最想改掉「晚睡」的壞習慣,應該「早睡早起」,身體才會好。

在旁的媽媽劉怡秀聽了惠心的話,心中很高興,她說:「我非常高興帶惠心來參加慈濟的活動,因為,慈濟所安排的活動,都讓我很放心,也很感動,這些都是在學校學不到的。」

課程即將進入尾聲,許多小朋友與家長一起上台分享心得。對於王之寓願意上台分享,父親王俊彥非常意外,也很高興。

王先生說:「之寓參加成長班已經是第四年,今天他自己願意站出來分享,就是最大的進步與收穫。」此外,王爸爸也提到,慈濟所安排的每一堂課,都讓他印象深刻,不只孩子有進 步,他自己也一直在學習與反省,成長許多。

在「愛與關懷」歌聲中,家長和小朋友共一百七十一位,在班媽媽溫馨的陪伴下,不但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心中更有滿滿的收穫。

圖左 : 薛惠心在兒童班課程後,分享自己最想改掉「晚睡」的壞習慣,應該「早睡早起」,身體才會好。[攝影者:劉勝爵]
圖右 : 家長王俊彥(右一)認為慈濟兒童成長班所安排的每一堂課,都讓他印象深刻,不只孩子有進步,他也一直在學習與反省,成長許多。[攝影者:劉勝爵]

圖左 : 劉怡秀(前左一)非常高興帶女兒來參加兒童成長班,慈濟所安排的活動,都讓她很放心,也很感動,這些都是在學校學不到的。[攝影者:劉勝爵]
圖右 : 藉由撲克牌蓋高樓,讓剛聚集之家人快速融入團體中,像一家人一般。[攝影者:劉勝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