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環保小尖兵 不讓地球發燒

環保小尖兵 不讓地球發燒

E-mail 列印
「什麼叫環保?」學生回答:「環境保護。」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學生們此起彼落地回答著:「廢物利用、垃圾減量……」

◎回收一個玻璃瓶 看四個小時電視

正午時分,學生雖然戴著帽子,但還是滿臉通紅得流著汗水。臺中市太平區中華國小二年四班、二年五班共計五十二位學生,利用學校綜和課程,由林修平老師和衛生組長吳淑如老 師、一位愛心媽媽帶隊,從學校步行,來到太平區長安環保教育站,認識環保資源分類。

進入環保站,志工貼心的取水讓學生洗手、擦擦臉。趁著老師整隊的空檔,志工迅速端出開水,讓他們補充水分。志工施祗華把握時間問候著大家,同時也機會教育小朋友們,出門要 帶手帕,運動流汗可以擦,因為用衛生紙太浪費,又不能回收。

正當大家還忙著解渴時,林修平老師也開始和學生們互動著:「什麼叫環保?」學生回答:「環境保護。」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學生們此起彼落地回答著:「廢物利用、垃圾減 量……」

大家意猶未盡,施祗華手上拿著餐袋,告訴孩子們,餐袋裏面有環保碗、環保杯、環保筷。一般的衛生筷子一點也不衛生,使用後對身體不好,出門一定要自己攜帶餐袋。學生們專心 地聽著環保十指口訣,「伸出你的雙手,握緊你的拳頭,瓶、瓶、罐、罐、紙、電、一(衣)三(三C產品)五(五金)七(其他)。垃圾回收可變成資源,做好分類,才可以減輕地 球的負擔!

「為什麼有兩個瓶、兩個罐?第一個瓶是……」學生回答:「保特瓶、塑膠瓶,第二個是玻璃瓶。」而玻璃瓶分白色、綠色、咖啡色三種,不要小看玻璃瓶,一個玻璃瓶的回收,可以 看四個小時的電視。罐,分鋁罐和鐵罐……

寶特瓶可分白色、綠色、雜色三種。「寶特瓶可做衣服喔!」志工拿起一件綠色的環保上衣:「這件衣服就是用綠色保特瓶做的不染色。」孩子們睜大眼睛「哇!」的一聲,原來志工 再拿出一件深藍色的毛毯。一件毛毯需要六十支保特瓶製作而成,而深藍色是雜色的保特瓶製作,切細顆粒狀再抽絲,才能製做衣服或毛毯。

◎塑膠袋回收不容易

有一位學生問:「垃圾車會把垃圾載到環保局嗎?」施祗華說:「在家裏要做好分類才交給垃圾車,垃圾車不會把垃圾載到環保局。」不管保特瓶、鋁箔包飲料喝完,要隨手倒入開水 沖乾淨然後喝掉,才不會有惡臭,孳生蚊蠅,保護環境的整潔衛生。

認識了資源回收分類的種類,志工帶著學生分兩站體驗實作,學生就像看到寶山,忘了有異味。「師姑這放哪裏!這是電線,需不需要把外層塑膠撥開……」孩子們吱吱喳喳的你一言 我一語的。志工準備了塑膠籃子一字排開,讓學生快速的依各種資源做分類。

二年四班賴玟萱拿著剪刀,剪著保特瓶瓶口的塑膠環。志工問:「好不好剪!」她說:「不好剪,會跑來跑去!」回到家裏也要做好保特瓶回收,因為寶特瓶可以做衣服!在學校也要 和其他同學分享,如何做好分類。自己也要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出門使用環保杯、環保筷。

志工的解說與帶動,讓學生能認識更多回收的種類,並致贈以打包帶製作的小柿子靜思語吊飾,祝福環保小種子。林修平老師笑臉迎人地分享著,學校也一直都在推動環保教育。期望 這次(3/12)的親自體驗,更清楚回收的重要真正的落實於生活中。學校、家庭教育並進,他說:「希望三、五年後,能在慈濟環保教育站能看到孩子們的身影,一起做環保。」

市場上塑膠袋的使用率還是很大,包裝衣服的塑膠袋,袋口有一層黏膠、紙標籤,志工每天到環保站分類塑膠袋。環保志工李來富指導學生,如何拿著剪刀把袋口黏膠和紙標籤剪掉分 開,避免重新溶合製作時沾黏到機器。

陽光灑落在塑膠袋上,反射在廖彩絜的眼鏡上,她認真地分辨著塑膠袋,並且說:「很多人一起做環保,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而且很快樂。資源回收,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困 難。」短短一個小時的學習,讓她認識「什麼叫環保」,也認識了很多回收的種類。平時在家,她也跟著父母一起做,希望能減少垃圾,不讓地球繼續發燒生病。

圖左 : 志工施祗華手拿著綠色上衣告訴小朋友:「這就是綠色保特瓶抽絲,所製作而成的衣服,這是原色不加染料的。」[攝影者:李嘉斌]
圖右 : 林修平老師期望,經由慈濟長安環保教育站,志工們的解說及實作,讓學生更清楚環保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攝影者:李嘉斌]

圖左 : 環保志工李來富指導學生,如何拿著剪刀把袋口黏膠和紙標籤剪掉分開,避免重新溶合製作時沾黏到機器。[攝影者:李嘉斌]
圖右 : 賴玟萱費力地剪著寶特瓶口的塑膠環,她說:「不好剪,它會跑來跑去。」這次的學習,也要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同學。[攝影者:李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