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法船行入同心居 慰藉長者身心

法船行入同心居 慰藉長者身心

E-mail 列印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嘹亮有力的聲音充盈空中,步伐整齊,震動大家的心坎,這是北屯區的志工行願法船,航向同心居安養中心。 今天(6/8)臺中市北屯區的志工四十一位,加上會眾和親子成長班的學員十二位,來到同心居安養中心關懷長者。

活動組設計的活動有手語、古箏和行願法船表演等節目,也安排了義剪,希望為長者換上清爽亮麗的髮型及愉快的時光。

◎ 路地慈濟法船啟航

有別於端午水上划龍舟,今日是路地行慈濟法船。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守之不動!億百千劫!」法船從大門外踏著整齊有力的步伐,一步一步行到定點,氣勢攝人,長者無不專注地看著。

「願!力!行!」船首賴玉柱喊著,船員跟著立正、跪、左看。

音樂響起,船員慢慢起身,鑑真和尚和隨身的比丘,看看天色,接著右舷擺動右手,左舷擺動左手如槳般划動,踏著腳步前進。動作整齊,得到如雷的掌聲。

「阿公、阿嬤,他們表演的真讚,可能有些動作你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我來請教領隊,請他說明,……」志工沈淑娟藉著提問,諸如「手的擺動代表什麼?」「身體的搖晃是為 什麼?」林坤志一一回答,讓長者們了解法船的肢體動作代表的意義。理解鑑真大和尚東渡傳法,海上所碰到的困難。

三月下旬才成軍的社區行願法船,十八位的成員,從二十幾到七十幾歲,不同的身體狀況,有的腰容易痠痛,有的膝蓋不能長跪,還有韻律節奏的反應不同,以及時間上的困難,如何 在這麼多的差異、變數中,培養出最佳的默契,做出最好的呈現,對指導者吳玲玉與成員都是考驗。

「有心就不難! 」總是積極樂觀的吳玲玉說。

船首賴玉柱很認真地說:「船頭是一個指標,走到哪,船身就要跟到哪。三月底成立,每周星期二晚上練習,師兄都很認真。本來在環保站練習,因為怕聲音干擾鄰里,五月中旬移師 到敦化公園的草坪訓練,每週兩次,那裏很空曠,我們大聲的喊,盡情地唱,每次都深刻感受到鑑真大和尚的堅持與毅力。」

七十二歲的志工劉新平,擔任鑑真和尚護法的角色,他說:「非常佩服鑑真大和尚的東渡傳法,即使眼睛瞎了,仍然堅持,不屈不撓的精神。雖然我的身體有些病痛,能參加這次的活 動,感到很高興。」

◎ 《月刊》牽起義剪之情

志工不只帶來深具法益的法船演繹,也在場為長者義剪。只見兩位義剪志工以熟稔的技術,不停地為長者們剪出清爽的髮型。八十六歲的王許玉理剪完後,獲得大家讚賞—— 「阿 嬤,很少年哦!(臺語)」許阿嬤滿臉高興,直說「謝謝,謝謝」。

許金葉表示,她是看到《慈濟月刊》的義剪的照片後,每個月農曆初一就開始到臺中分會參與義剪。

許金葉回想一九九一年,有一天下雨,到隔壁茶葉店喝茶,剛好志工梁淑珠穿著雨衣來收慈濟功德金,她聽了說明,非常感動。梁淑珠拿一本月刊給她:「菩薩,這本月刊跟您結 緣。」就因為這本月刊,牽起了許金葉義剪之路。

義剪二十幾年了,只因為上人的一句話:「發揮功能」,許金葉都記在心裡,發揮自己的良能,服務人群,也因此度了很多的同業好朋友進入慈濟大家庭。

鑑真大和尚一諾千金,不管東渡傳法多麼困難,堅持到最後,故事令人感動!義剪志工堅持二十幾年,帶給被服務的人歡喜,志工在社區歡喜付出,動人的故事也會一直寫下去。

圖左 : 志工利用晚上時間在敦化公園練習,每週兩次,表演時間近了,指導者吳玲玉(右 紅上衣者)不斷鼓勵大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 兩位義剪志工在客廳位長者整理、修剪頭髮,右著藍天白雲者為許金葉。[攝影者:陳錦竹 ]

圖左 : 點心時間,親子班陳宜蓁小朋友哄阿嬤吃點心,「阿嬤吃ㄧ口」,她示範動作「嘴張開,啊…!」。。[攝影者:陳錦竹 ]
圖右 : 同心居阿公阿嬤、工作人員與志工一起比「Y」,彼此感恩歡度愉快的時光。[攝影者:陳錦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