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親師生三贏 社區親子課程圓緣

親師生三贏 社區親子課程圓緣

E-mail 列印
社區親子班在臺中分會舉辦圓緣,學員與家長來了一百二十位,慈濟志工六十位,每個人都懷著歡喜、感恩的心情,來參與這個盛會,看到每一個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還有家長的改 變,這是給於所有慈濟志工最大的動力。

臺中市北區慈濟志工,為親子班學年課程規劃八堂課,每個月一次,從食的威儀、修謙卑,去除我慢、縮小自己,去貪就簡、知足常樂,善惡有期、防非止惡,改往修來、歡喜信 受...等;每一堂課集眾人的用心,和時間的潛移默化,孩子改變了、家長感受到了,從被老師評語總是滿江紅,到現在寫的都是優點、贊美和鼓勵,施淇愷很高興自己的改變,得 到很多師長和同學的愛戴,慈濟的道德教育,剛好補足目前社會所缺乏的,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孝道,而且知福惜福。

◎小孩度父母更有效力

全勤、精進雙獎得主施淇愷,真是幸福的孩子,已經國中了,父親施錦芳、母親劉家華把握孩子成長只有一次的機會,每次上課一定撥出時間,陪著孩子一起上課一起成長,淇愷說以 前都把食物浪費掉,參加親子班學會把資源回收,學會孝順父母,在學校得到很多獎,得到很多同學和師長的愛戴,現在也懂得把多餘資源省下來,省時省電省由,這是愛地球,希望 大家一起實施。

劉家華(淇愷媽嗎)回想以前,自家都不懂的惜福愛物,常常浪費食物,孩子也跟著不會惜福,跟孩子也不知聊什麼,參加慈濟親子班以後,話題變多了,淇愷以前在學校,老師的評 語都是紅字,現在寫的都是優點、讚美和小鼓勵。「感謝慈濟親子班,讓老師感受到善的波,八堂課印象最深就是,志工陳阿桃說的『八分飽、兩分助人好』,才知道這個世界上,原 來還有那麼多,飢餓受苦受難的苦命人,我一定會宣導鼓勵朋友來參與慈濟。」

施錦芳(淇愷爸爸)充滿感激,「參加慈濟後,家庭更和樂,更幸福,與同事更融洽,很感謝慈濟的活動,以後願意繼續參加,家庭、孩子進步改變很多。」

也是雙獎得主的鄭又寧就讀國小三年級,父親鄭勝榮、母親劉瑞玲很注重孩子的成長教育,八堂課都夫妻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又寧分享「印象最深的就是去戶外教學,踩寶特瓶,看到寶特瓶堆如高山,感受到以後要少用寶特瓶,才不會造成那麼多垃圾。」

鄭爸爸「自己有兩個孩子,另一為是國中一年級,也來參加親子班,最大收穫是慈濟道德教育,目前社會上缺乏,慈濟剛好補足這塊,讓孩子知道孝順,飲食禮貌規矩,孩子都有很好 進步,感恩師兄、師姊的用心。」

又寧媽媽感恩「家長自己也要成長,陪孩子來上課,自己也成長很多,師兄、師姊循循善誘,各種課程用心,讓小朋友能學習理解,在家變懂事,很感恩。」

◎家長的真情告白

「我不是很會教孩子,感謝慈濟志工曹鳳珠幫助,很多次因緣不具足,都沒報到名,很高興參加親子班,感受到孩子一開始,從不願意踏進分會的門,到現在可以親切跟師姑打招呼, 回家會幫媽媽槌槌背,幫忙洗碗,進步很多讓我體會上人說的『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雖不敢期待孩子最好,但祈許未來孩子是一個正信、正向的人,在此學習也讓家長一起成 長」,全勤獎得主張瀚陽的媽媽徐華香真情告白。

以身作則,今天的家長很不一樣喔!志工余瑞梅密訓二十分鐘,就邀請家長上台表演,彩色的翅膀手語表演,每位家長都很珍惜難得的上台機會,也希望給孩子好的榜樣,勇於承擔, 樂於配合,快樂學習,留一次難得的回憶。

◎放手即是滿手

今天的課程充滿了驚喜和期待,豐富的獎項,有全勤獎、精進獎、還有更勵害得雙獎的,更是影片王者之劍完結篇,大家急著想看看王子,如何解開他的最後一個印記。還有還有…到 底最後王者之劍,會劍落誰家呢?

每個孩子都很精進,具資格獲得王者之劍的學員有數位,在難分軒輊時,司儀林惠雯腦筋急轉彎,出考題「王子歷經巫婆詛咒,傲慢、貪漤、無知、偏見、憤怒、還有呢?」異口同聲 答─恐懼,怎麼辦?再來一題吧!「王子的印記在幾歲一定要去除?」,反應超快的精進獎得主林逸媚馬上回答「十六歲」,一點都不含糊,這個小女孩如獲至寶,緊緊抱著她的王者 之劍,因為這代表的是一種至高的榮耀,一種肯定,一種自信。

親師生成長班,是匯集教師、學生、家長、慈濟志工的心力共同成就的;父母陪伴親子成長,組隊和合互協,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家長的改變,參與的慈濟志工,也獲益良多,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孩子是我們的老師,他們那清靜無染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期許他們未來都成為慈濟菩薩家庭,

圖左 : 林逸媚小朋友超快的反應,獲得了代表至高榮耀的王者之劍。[攝影者:洪素琴]
圖右 : 親子班圓緣,邀請家長上台表演現學現賣的手語 「彩色的翅膀」。[攝影者:彭東整 ]

圖左 : 每個月一次的親子班,寓教於樂的團康總是令孩子們期待的。[攝影者:彭東整 ]
圖右 : 親施錦芳、母親劉家華把握孩子成長只有一次的機會,每次上課一定撥出時間,陪著孩子一起上課一起成長。[攝影者:彭東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