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用心耕耘 歡喜收割

用心耕耘 歡喜收割

E-mail 列印
時間過得真快,又是鳳凰花開的季節。人一生會經歷許多不同形式的畢業,在慈濟人文裡稱為圓緣,它代表著結束了上一段的歷程,更為即將到來的新歷程做準備。今晚 (6/29)豐原社區青少年成長班圓緣後,有的學員將進入大學,有的準備升高三,今天是他們最後一次的上課,不免離情依依;盼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因緣與空間中,繼續精進與成 長。

傍晚,當學員和家長踏入莊嚴的講經堂,不禁驚呼「哇!好漂亮!」,排列整齊的小圓桌,藍色桌巾上裝飾著綠色的植物、紅色的小花,以及三盞心燈和象徵六波羅蜜的六顆糖,讓整 個氛圍變得非常溫馨,這是志工為圓緣特別布置的場景。

透過影片回顧這學年上課所依循經典《慈悲三昧水懺》的精要,從「慎初始」-禮儀之美,到人際互動-「說愛語」、「明因果」;課務團隊用心規劃活潑課程,例如戶外教學:東豐 綠色走廊「卡達車」行 、學插秧等體驗去貪就簡,知足常樂;這當中尤以捲起褲管下田插秧,應該是他們一生當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

今年圓緣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志工和學員一起上台演繹「行願」、「問緣」,既表達珍惜法緣與傳承,且以堅毅力行願。從五月開始,善用每一個週日早上,辛苦的學習和排練, 也和孩子分享歌詞含意;今天下午三點就到靜思堂做最後的總彩排,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就是為了圓滿今晚的演繹。

協力隊的徐鵬皓夥伴由志工呂宇勝邀約,五月浴佛時參加了《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這一次又受邀參加「行願」的排演,在幾次賣力的排演後,膝蓋瘀青,爸、媽不捨地說:「不要 再去練了吧!」,但他不畏艱難,堅持到底。今晚看到了他們攝受人心的演出鑑真大和尚東渡傳法的「行願」故事,不但展現團隊合和互協的力與美;更傳達了做事要有堅定的心,即 使遭遇困挫也不能退轉,要勇往直前,朝目標邁進。

在慈少班裡面,很多學員都是從兒童班一路學習成長上來,在慈濟大家庭裡一待就是五年、七年。其中善解隊學員劉卉婷分享:「在慈少班五年來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彰化的種子營, 吃完全沒有味道的窩窩頭,才感覺自己多麼幸福。我很喜歡來慈濟,因為有志工媽媽的關心、疼愛,跟夥伴像兄弟姊妹一樣;我的脾氣在不知覺中變好了,媽媽也覺得我變乖了。」

喜捨隊員陳志豪夥伴:「不要,不要,我不要參加慈少隊,從最初的拒絕,到四年的全勤,從討厭到喜歡來上課,我學到了更多與家人、朋友相處的道理」。看到孩子的成長歷程,台 下的志工想必都覺得很欣慰。

志工賴淑君分享這兩年來的改變:「當初聽媽媽的話,來當慈少班隊輔,感受到慈濟人都真心相待,互相尊敬。漸漸地對同事比較能善解、包容,自己也變得溫柔,以前學生上課吵 鬧,就會大聲喊:不要講話,閉嘴。後來就改說《阿彌陀佛》,學生就會回答:善哉、善哉!然後安靜下來上課」。

志工陳品如叮嚀學員:「有一條路不能拒絕,就是成長的路; 有一條路不能迷失,就是信念的路; 有一條路不能停滯,就是奮發向上的路; 有一條路不能忘記,就是回家的路。 孩子們,慈濟是你們永遠的家,不管今後你們到哪裡去,不要忘了回慈濟這個家」。

慈少班的孩子,在愛與善的搖籃裡成長茁壯,就如他們插下的那一片綠油油的秧苗,一天一天地長大,期盼他們在未來求學與人生的道路,都能像農夫一樣勤耕耘,唯有用心耕耘,才 能歡喜收穫。

圖左 : 感恩徐鵬皓夥伴經由「行願」排演後,體會歌詞含意,不畏膝蓋瘀青,堅持到底。[攝影者:羅嘉豐]
圖右 : 隊輔爸、媽用心,於圓緣時刻分發「福慧祝福袋」,祝福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攝影者:羅嘉豐]

圖左 : 隊輔與學員練習近兩個月,果真將「問緣」意境呈現,全場安靜的觀賞。,[攝影者:羅嘉豐]
圖右 : 如志工陳品如所勉勵:「孩子們,慈濟是你們永遠的家,不管今後你們到哪裡去,不要忘了回慈濟這個家」。[攝影者:羅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