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走入經文省思孝 觀眾感動落淚

走入經文省思孝 觀眾感動落淚

E-mail 列印
「我做到了!趁媽媽還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我親自照顧並告訴她,我很愛她,我現在流的是開心的眼淚!」顧不得淚眼婆娑,會眾廖阡雅露出滿足的笑容。

「……花開花謝幾度秋,滾滾江水向東流……」8月11日的午後,臺中靜思堂迴響起《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序曲〉。這部生活化的音樂手語劇,透過四百多位入經藏菩薩運用肢體 與表情演繹,向現場觀眾說法,傳達孝道精神,帶領大家一同省思父母恩德、啟發孝心。

◎演繹〈跪羊圖〉學子感觸多

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前,先由慈濟兒童親子班的學員及慈少、慈青,一起表演〈跪羊圖〉,此次的演出者都不是專業人員,他們藉著簡單的舞蹈與演唱,表達出為人子女對父母的 行孝與感恩,幕幕扣人心弦。

「古聖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禮敬尊親如活佛,成就生命大意義……」〈跪羊圖〉的演出一開場,男女歌手從舞台側邊緩緩走出,歌聲娓娓道來父母恩重如山的恩情。

接著,社區親子班十九位學員跪地合十,口中唱著「……小羊跪哺,閉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體……」現場觀眾隨著歌聲重拾日漸遺落的親情,有人因此觸動心靈深處,熱淚 盈眶許久許久……

參加演繹的蕭仕堃笑著說:「從小我就很頑皮,總是讓爸爸媽媽工作時還要分心照顧我,非常感恩他們含辛茹苦把我帶大。」因父親是載飼料的卡車司機,凌晨三點多出門,晚上十一 點多才回到家,甚至有時天亮了都還回不了家。年紀稍長後,仕堃還會跟車幫爸爸的忙,分擔他的辛苦,讓他可以全神貫注安心開車。

「說一句感恩還不夠!希望自己還能多做一點……」演繹後蕭仕堃感受多,知道要更加的回報父母親。彩排時看到《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子過」篇,忍不住回想自己是否曾經做過那 一些讓父母煩心的事,他笑說:「有!我有點皮,有時對爸爸媽媽也會頂嘴,偶爾也會不耐煩,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慚愧。」他要將今天的感動化為行動,發願跟志工媽媽一起做慈濟。

因父母離異單親的慈青賴勻汝,曾經參加大林醫療志工隊,在醫院病房目睹阿嬤生病了卻沒有家人的陪伴與照顧,她的兒女們以各種理由推託,決定要找看護照顧獨居的母親,當下讓 她心有所感。

「爸爸不在我的身邊,心裡會有點難過,但人生難免會有不如意,雖然他的位置無法替代,但只要心中有愛就可以填滿那個缺口。」賴勻汝表示,有媽媽和外婆、阿姨等親人的愛,讓 她覺得自己很幸福,她希望有父母在身邊陪伴的孩子,要來看《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就更能珍惜眼前的幸福。

「媽媽工作養活我和弟弟很辛苦,雖然我現在還不能幫她什麼,但我長大以後一定會好好照顧她,我很愛她……」賴勻汝不捨媽媽的辛勞,忍不住地哭了。想起大林醫院孤單的阿嬤, 她懂事地說:「上人說過,行善行孝不能等,父母養育我們這麼大了,不能照顧他們是我們的錯,我覺得孝順父母很重要。」

◎及時行孝道 此生無憾事

《父母恩重難報經》是一部闡述孝道的佛典,從〈序曲〉〈因緣〉〈懷胎〉……經典一字一句道盡為人父母一生劬勞,演繹菩薩走入經文,精湛演出逼真又寫實,讓人感動落淚。

「……慈愛父母漸年邁 體弱鬢白形漸衰……」聽到這一段,來自草屯的廖阡雅忍不住淚流滿面,頻頻拿起紙巾拭淚。想起七十多歲的母親,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全身癱瘓在床,十年 來,照顧老人家三餐,餵她吃飯,為她擦澡,每隔一小時為她翻身,避免身上長褥瘡……種種居家看護的工作,落在自己的身上,廖阡雅卻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

「我做到了!趁媽媽還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我親自照顧並告訴她我很愛她,我現在流的是開心的眼淚!」顧不得淚眼婆娑,廖阡雅感慨地表示,現代人生活忙碌,很難有時間陪父母 親,只有等到他們不見時,才後悔地說來不及或忘了向父母表達愛意及感恩。

「我每天對著媽媽說『我愛您』,雖然母親聽得到卻無法回應,但我不在意。」看完整場演繹廖阡雅慶幸自己還沒有結婚,可以不必經歷劇中的情節,或因經商背行囊;或因婚娶離爹 娘,她為自己可以全心全意照顧長期臥病的母親,及去年中風的父親,而感到開心。

「這齣音樂劇讓人滿感動!」因妹妹在台上演繹,載著全家祖孫三代而來的廖怡萱提及,因自己未婚還沒經歷過十月懷胎的過程,只能憑空想像,看完《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才具 體瞭解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及從小到大父母無所求的付出,讓人有所感觸。

「孝是什麼?順又是什麼?看完才知道口中常說的孝順父母,是要學會以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或體諒才是真孝順。」廖怡萱覺得不虛此行,自己會更懂得貼近父母的心,也相信妹妹參 與演繹,收穫將會更多。

◎劇情現當年 體悟父母恩

曾於多年前上台演唱《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志工江馥珊,多年後再度聽到「子過」及「親情」的曲目,歌詞意境寫實,讓她想起往事歷歷,忍不住頻頻拭淚。她表示,因為不成材的弟 弟,交友不慎,任憑親人說破嘴都沒用,在外恣意亂為,傷透父母的心,就如同台上的演出的劇情,觸動她內心深處。

十年後,弟弟名下土地被法拍,讓年邁父母操心不捨,與經文所訴如出一轍,看著演出她的淚水沒停過,「想到父母茹苦含辛養育子女,深刻體會他們的痛,所幸這幾年在家人的陪 伴,讓他們總算放下,但是那個過程艱辛難熬,我卻無法替代……」

歷久不衰的經典劇,十年後依然讓馥珊在觀看時心裡澎湃不已。她深深體悟《父母恩重難報經》教導為人子女孝順的真諦,並認為報答父母恩更要及時。

◎打開心底窗 去纏心煩惱

同樣是志工的郭菊芬,本身是隔代教養從小由外公外婆帶大。因此倔強的她不理睬從小遺棄他們兄弟姊妹、失聯多年浪蕩成性的爸爸。近年來,未曾養育他們的爸爸透過管對她予取予 求,讓遭遇家暴及婚變獨力養兒的她,心裡長期矛盾糾結加上驚恐不安,陷入藍色深淵得了憂鬱症。

「身體的病痛尚有藥醫治,可是精神的苦楚要靠自己舔傷療癒,我要打開心扉試著接受爸爸,即使家人不願照顧老病的他,我也會在能力範圍內,接納資助他的生活所需。」經過台中 慈濟醫院長期治療,已漸痊癒的菊芬,在看過演出後百感交集,知道行善、行孝不能等,這也是給自己和孩子最好的生活教育。

與郭菊芬一起前來,就讀國中的兒子郭彧昕緊緊地依偎在媽媽身旁。他說:「『子過』的情節,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劇情,尤其當父母跪求兒子時,好像心被重重打了一記;我要改掉對 待媽媽的壞習慣,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目前是社區親子班的小志工的彧昕發願永遠陪伴、孝順媽媽。

「百善孝為先」,慈濟基金會精心策劃感人至深的音樂手語劇《父母恩重難報經》,在孝道日漸式微的今天,猶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尤其,生活化的表演方式,一幕幕生命故事的 呈現,如此貼近人心,將帶動一波「行孝」的力量,在你我的家庭中。

圖左 : 因父母離異單親的慈青賴勻汝(右三),希望有父母在身邊陪伴的孩子,要來看《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就更能珍惜眼前的幸福。[攝影者:王秀吟]
圖右 : 「我做到了!趁媽媽還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我親自照顧並告訴她,我很愛她,我現在流的是開心的眼淚!」顧不得淚眼婆娑,會眾廖阡雅露出滿足的笑容。[攝影者:王秀吟]

圖左 : 《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透過四百多位入經藏菩薩運用肢體與表情演繹,向現場觀眾說法。[攝影者:王秀吟]
圖右 : 「說一句感恩還不夠!希望自己還能多做一點……」演繹後蕭仕堃感受多,知道要更加的回報父母親。[攝影者:王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