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實業家繹「佛陀」 自覺度他如船師

實業家繹「佛陀」 自覺度他如船師

E-mail 列印
「我現在有多少的成功和金錢,如果能換回媽媽在世間的片刻,我就覺得就很值得了……」實業家沈文振從口袋掏出了手帕,摀住了眼睛,不讓淚珠掉落,聲音卻已哽咽。

◎ 體悟父母恩 成就饋社會

8月11日在臺中靜思堂的兩場《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演繹,忙碌的實業家沈文振飾演「佛陀」的角色。他很激動,對於「孝」的體悟很深,想起了在他十七歲時已經離開人 世間的母親,到如今母親雙肩擔草的背影還一直縈繞在他腦海裡。

沈文振十歲的時候,已經長得很高壯,每次陪媽媽去割草的時候,都想幫媽媽挑草過橋,慈悲的母親不忍孩子做苦工,硬是要自己挑。「當我看到她肩挑著草,危危顫顫地走過一階一 階的枕木橋時,我看了心都揪在一起,媽媽即使辛苦,也捨不得子女做!」沈文振抽搐地繼續說:「還有,至今讓我最後悔的是,父親往生的時候,我人在大陸,來不及見他的最後一 面!」

親恩浩蕩如天遼闊,即使「左肩擔父右擔母,皮破血流又入骨,如此回報難言巨, 猶難報恩於萬一」,子欲養而親已不在,作為人子者,有再多的財富亦無法換回已失去的親情。

無法侍親至老,沈文振將事業成就回饋社會,他要感恩的人太多,家人、員工、客戶、供應商和社會,所謂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在這次的演繹裡,他邀請了很多實業家來共襄盛舉, 也以「佛陀」的角色,向眾說法。

◎ 拋磚引玉 成長慧命度他人

他說:「能飾演『佛陀』是我最大的福報!」他娓娓唸出經文──「枯骨因緣溯前世,或是多生父母親,父為子女苦營生,勞心勞力兩霜鬢,養兒育女慈母心,一生茹苦又含辛」,訴 說著父母恩重的因緣。

他還說:「所有這次參加《父母恩重難道經》演繹者,不管是小朋友、年輕人、企業家或是政府官員,大家對『孝道』都有一番的體悟和感受,因為『孝』是全球一致的道理,如果跟 他們講道說法,多數的人會有『我慢心』,比較不容易,說『孝』就人人能接受。這也是中區慈濟人一直發願,希望在剛啟用沒多久的靜思堂,好好構思,讓道場有更多的價值。」

的確,從2012年籌備,邀約會眾、企業家、年輕學子,中區慈濟人卯足心力,辦讀書會、共修,讓參加者多了解經中含意,才能入法而說經。上人讚歎演繹菩薩是把佛教經典搬上 舞臺,他們是以齋戒的心情來傳達佛法,打從內心理解,到進而從肢體上、身體上去說法,自覺覺他,也自度度人。

沈文振也很感恩一群實業家與他一起的護持和精進,雖然他仍須還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打拼未完成的任務,「那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不過我會漸進的規劃和傳承,最重要的是參加這 次的演繹後,深深感到自己應該更加柔軟,企業界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道場。只要少一分要求,多一分努力,道場的成效就會出來。」他要把慈濟精神帶入企業間,讓他們多了解慈濟人 文,彼此有著共同的理念和信仰。

很多人讚歎他很發心,從2011就大力護持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台HD頻道,今年(2013)的《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又再度力邀實業家一起來護持,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成長 慧命,讓經藏感化更多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現在世界災難這麼多且不斷,上人的憂心我們應知道,再不趕快做就來不及了!」

8月10日、11日中區慈濟人連續在臺中靜思堂舉辦了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和《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兩日近一萬三千人同步祈禱入經藏,而祈福的力量將延續到17和18日,沈 文振認為所有的活動不只是來參加的人受惠,其實受益最大的也是辦活動的慈濟人,只要臺灣的慈濟人努力用心,海外的慈濟人也會更發心,如此度化人心的力量就會無窮,這就是上 人常言的「一生無量」的道理,「我只是付出一點點小小的力量,只是時間到了,把很早以前想做的事完成而已!」

就像中區所有慈濟人的想法一致,要讓新的道場發揮更大的價值,度更多人一起行善,無災難的社會將會近在眼前了。

圖左 : 中區的《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很成功,也將剛啟用的靜思堂發揮他的價值,希望如畫面上所呈現的,宗教和諧,世界和平。[攝影者:游國霖]
圖右 : 中區慈濟人有願力,希望在新的道場(臺中靜思堂)度化更多人,圖為很多實業家在本次演繹裡共襄盛舉,布施時間和力量。[攝影者:游國霖]
圖 : 實業家(左立)沈文振在《父母恩重難道經》音樂手語劇中飾演「佛陀」的角色,他覺得很有福報,也讓他感受到應該更柔軟,才能度更多人。[攝影者:游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