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生命鬥士 堅持行善有愛無礙

生命鬥士 堅持行善有愛無礙

E-mail 列印
長年久站留下的職業病,加上癌症開刀、化療,疼痛一來真的要命。生命脆弱,如蠟燭兩頭在燃燒,是慈濟志工呂寶銀目前健康的寫照。

面對病痛,呂寶銀選擇面對它、接受它然後放下它。身體不由自已,於是她把病體交給醫生,慧命交給證嚴法師,認真當志工,勇於付出。

對呂寶銀來說,死生來一回,生死皆自在,人生不留白才重要。

呂寶銀,臺中市東勢區人,1951年生,娘家住在第三橫街,也就是俗稱的菜市場老街,父親以修理腳踏車和伐木營生,母親經營理髮店,方圓數里僅此一家,生意鼎盛,因此四個 姊妹,都學會母親傳承下來的理髮技術。兩位男生,父母苦心栽培他們讀書,學有專精後,自行創業。

東勢國小畢業後,很想升學的呂寶銀,未能如願。母親認為女生識字就好,好的手藝不比讀書差。因此呂寶銀跟隨母親學理髮,每天清晨六點起床,要忙到夜晚十二點才能上床睡覺, 對年紀尚輕的她來說,那是一段非常艱辛的歲月。

十八歲有機會進入臺灣電力公司上班,卻遭到母親的反對,母親的話至今想來印象仍然深刻。「公務員每個月只能領取薄薄的薪水袋;做生意每天開門,就有錢水流進來。」當時來家 裡理髮的客人川流不息,印證母親的話,呂寶銀於是打消就業念頭。從學徒角色一直到技高一籌,升級當師傅,每次幫客人改頭換面,看著客人滿意的離去,呂寶銀總算能享受到那種 成就感。

二十五歲那一年,媒妁之言,與張永芳先生結為連理。丈夫在大雪山林場上班,原本住在石岡鄉一棟古老的日本宿舍。結婚那年十月底發生火災,房屋燒個精光,夫妻倆人幾經父母親 的召喚,決定搬回娘家居住。

婚後原本仍在老家幫忙生意的她,和夫婿住了下來,努力盡到為人子女的義務,照顧年邁的雙親。這期間,她實現讀書的夙願,利用夜間去念補校,拿到新民高職畢業證書。

後來母親得到糖尿病,夫婿特地去學打胰島素的技術,在家為母親注射,伺候病中的母親,長達六年。母親往生前,感念呂寶銀為這個家犧牲很多,交代她要接棒,理髮院的生意要繼 續做下去。

母親病故,父親要她履行母親的心願,徵得兄長和嫂嫂的同意,店面以承租方式經營,既然有錢賺就要有付出。和盛村老家重建後,夜晚回家,白天則在東勢娘家,如此兩邊跑。

◎佛門子弟

母親生前,是虔誠的佛教徒,常常到廟裡拜拜,每年都前往獅頭山進香,呂寶銀會同行;後來母女都皈依石岡鄉梅子村的明山寺,曾受五戒。明山寺每年舉辦「三壇大戒」(出家師父 到異地大寺廟受戒),信眾則負責買單打齋。

1985年的三壇大戒,在臺東某家寺廟舉行,明山寺師父和一群會眾,包遊覽車前往,走中部橫貫公路,經過梨山抵達花蓮。第一站是慈濟靜思精舍,當天證嚴上人心絞痛,吊著點 滴接見眾人,瘦弱的身軀,輕聲細語的開示,令呂寶銀印象深刻。

當車子經過正在興建的慈濟醫院,導遊小姐介紹解說,才醒悟人有無限的可能,出家師父建醫院,挑戰前所未見的任務,令她感動得淚漣漣。

呂寶銀返家後,馬上匯款到花蓮慈濟功德會,同時邀約兄弟姊妹參加,妹妹寶春第一個響應,姊妹倆第二年就開始募款,以郵匯方式寄到花蓮去。

「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持續的募款,直到後來認識志工江魏滿,才將善款交給她。

第二次見到上人,是數年後,上人到東勢鎮慰問肌肉萎縮的三兄弟,又趕往東勢高工探視被火灼傷的女學生。

三兄弟從小就臥病在床,母親藥石湯水伺候,家財散盡仍然挽不回健康的身體,無助之餘向慈濟求助。經過慈濟協助轉診到大醫院治療,上人來探望醫療成效。上人如慈母般的呵護, 感動當天在場的每一個人。

◎劍及履及

越來越投入的呂寶銀,跟著江魏滿去訪視,加入打掃房子和義剪的行列,持續數年的募款。

1994年位於東勢鎮中正街的新居落成。新居落成後,在自家營業。同時在家裡設環保點,做資源回收,參與醫療志工、人醫會義剪、兒童親子班的生活組,供應茶水、點心等。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和當時念五專的兒子,摸黑帶著醫藥箱,到居家對面的河濱公園包紮傷患,並供應自家的食物,2000年起在希望工程的東勢國中、東勢國小、東新國小,擔任 志工,負責香積與鋪設連鎖磚。2000年培訓,次年受證,法號「慮皚」。

◎生命鬥士有愛無礙

從跟隨母親學藝,到獨當一面,美髮工作至今四十個年頭,久站不動,雙腳腳底筋膜發炎,經常痠痛發麻,或許牽一髮動全身,連帶的長期頭痛,有二十年之久,是醫院、診所的常 客。

為了減少看診的次數,又想緩解症狀,最近幾年她隨身攜帶「抗痛寧」口服液,雖然可以很快止痛,但難免會擔心長期服用留下後遺症,不能沒有它,又愛又恨的心情,實在矛盾。

2006年,乳癌開刀化療,像是鬼門關前走一回,完全是靠意志力撐過來的,非過來人無法體會化療的痛苦。她感恩丈夫,很貼心的一手包辦家事,細心的照顧膚慰。

丈夫明知呂寶銀抱病出門,但他沒有阻止;當年受證,就言明不會阻擋她做慈濟。丈夫認為,呂寶銀是身體的主人,該如何拿捏,由她自行決定。只是,呂寶銀擔心無常隨時到來,能 付出就把握機會。至今身體雖還沒完全康復,她仍硬撐著參加慈濟活動,每次出門一條龍,回到家一條蟲,癱在床上無法動彈,丈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就像2011年參加水懺演繹的妙音練習,每一次開始不久,腳又痛又麻,一直到結束,幾乎無法行走,一周四次練習,呂寶銀從未缺席,如此精進不懈,是希望水懺演繹能順利圓滿 成功。

◎晴天霹靂

2012年,檢查得知另一邊乳房檢驗出原位乳癌,幸經臺中慈濟醫院開刀治療已無大礙。

翻開呂寶銀的記事簿、勸募本的內頁,是上人的法相。她說,經常翻閱,感覺上人就在身邊,時時刻刻為她加油打氣。也提醒她,一來要加緊腳步,追隨上人,二來警惕自己,要做個 好弟子,不能鬆懈。

如此堅持的信念,也是戰勝病魔的法寶,在開刀治療期間,病床邊一排上人的著作,體力好就閱讀一番,優游法海中,會忘卻痛苦,即使在病發五年後,她仍然維持每天閱讀的習慣, 藉此勉勵自己,能快快健康起來,做更多的慈濟事。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是呂寶銀最愛的靜思語,這輩子病痛纏身,是前世因,今世果,所以她更加的修身修心,時時刻刻反省思過,謹言慎行不造業,努力的把握時間和機緣 付出。祝福她早日康復,在菩薩道上大步的邁進,用愛心幫助更多的人。

圖左 : 呂寶銀(前)參加卓蘭鎮果菜市場的祈福活動。[攝影者:詹德詮]
圖右 : 在臺中慈濟醫院旁,呂寶銀參加法譬如水入經藏彩排。[攝影者:詹德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