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承擔責任使命 圓滿菩薩道行

承擔責任使命 圓滿菩薩道行

E-mail 列印
「……盼望飛翔,在藍天上,風起雲散,人生無常;心境是河,緩緩的流向遠方,喜悅平安……」中彰區委員、慈誠培訓課堂中,慈濟志工慈同,現場演唱「因緣」,談敘在慈濟世界 的林林總總。

2013年8月18日,在臺中分會以「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為主題,學員六百七十三位共同精進,並動員一百八十六位志工提供服務。

◎ 募心募款 邀約菩薩入慈濟

來自高雄岡山彌陀的慈同師姊,極似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她敞開心胸地說著走入慈濟的因緣。在舉止言談間,流露「衲履足跡」與「靜思小語」,讓她不着痕跡地,將各項大小麻煩 解決。至今,每月仍摘錄月刊中的「衲履足跡」靜思小語與會員分享。

慈同,由「慈濟叮嚀語」、「隨師行記」等相關訊息,走入慈濟世界。自文章賞析,到慈濟的濟貧救急過程,看到上人「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她曾放聲大哭, 慚愧個人僅為家庭付出。她發心立願,開始募款募心,邀約菩薩共同投入志業。

◎ 菩薩招生 承擔使命

「……慈濟是一人接一人,一代傳一代相繼完成的……」有臺灣雲嘉地區第一顆慈濟種子之稱的王壽榮,轉述證嚴上人在1991年榮獲菲律賓麥格塞「社會領袖獎」時,對主辦單位 回應的重要內容,顯示出「慈濟隊伍浩蕩長」必然。

話說1991至1995年間,王壽榮為籌備大林慈濟醫院用地,因各種因素延宕多年。當時有人建議召開記者會,上人明確分析慈示:「記者會對人心淨化、社會祥和有幫助嗎?」 讓他恍然大悟,徹底瞭解「行一事為天下法,發一言為天下則」的真理,至今仍銘記於心。

「上人有三個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如何才能完成呢?要菩薩大招生呀!」王壽榮語重心長地勉勵學員,不但要「自度」──法入心;更要「度人」──布善種 子,遍功德田。提綱挈領地表達出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

王壽榮更鼓勵學員:「第一顆種子不重要,如何成為第一代慈濟人更重要!秉持無私、無悔、不執著,付出大愛,任何慈濟事,均是大福田。」

◎ 四法四門四合一 走向成佛之道

「慈濟是世界最大家庭,慈濟志工只要帶著護照和環保餐具,即可走遍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家人。」資深志工張益城,對著不久將回花蓮尋根的學員,珍惜上人創造的慈濟世界。慈 濟人共同的特性──覺有情、「雞婆」、「自掏腰包」及「歡喜」。藉各種因緣投入志業,付出的當時,體悟人間所有事相,學習眾生的智慧。

慈濟宗門,每天在「身行好事、口說好話、心想好意」的氛圍中行善。另外,慈濟人的勸募,有如佛陀時代挨家挨戶行腳托缽,走向成佛之道的過程。

◎ 伉儷行入慈濟 共創人文慧命

學員蔡麗珠,兩年前因為媽媽生病住進大林慈濟醫院,感受到院方的用心照顧,以及志工的熱誠服務。又看到已是慈濟人的兄嫂言行,主動告訴病中的媽媽,「我要加入慈濟!」當時 雖不能說話的母親,拍著胸脯,舉起大拇指,表示「讚!」的鼓勵之下,她與先生蕭逢時很快地加入慈濟行列。

子女們知道父母加入慈濟,主動協助募款。麗珠並在整理頭髮時,主動告訴美髮師,不能剪太短,因為要梳「慈濟包頭」,獲得美髮師也主動加入會員,且協助募款。她與先生很快地 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取得見席委員資格。

蕭逢時,目前是某企業公司的總經理特助。因為交際應酬關係,加入慈濟後仍未素食。在課程中對於「懺悔齋戒」讓他醒悟──應該從新調整觀念,素食不但對身體有益,甚至可影響 親友,帶動子女一起茹素。

2012年巧遇人文真善美基礎課程開班,蔡麗珠偕同先生,參加課程培訓。她由照相入門,學習取景、光圈、快門等基本功夫,也進入書寫圖說。

蕭逢時以採訪寫作入門,原本在公司即接觸公文等寫作,對於活動報導能摘取要點。唯開始撰寫採訪文稿時,太過簡單扼要,連自己都不堪閱讀。所幸2012年,參加陳美羿老師寫 作課程,很快地對活動採訪有些認識。練習作業中「一句話的力量」也收錄於「也無風雨也無晴」書中。加上平日有妻子對他文稿的品管與建議,讓他信心大增。

蕭逢時與蔡麗珠夫妻倆,經歷8月18日《父母恩重難報經》大型活動的紀錄,須當日交件的壓力,曾有退轉之心。但是經過王壽榮的「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課程,讓他們體會到 「壓力就是成長的動力」,決心繼續在人文真善美團隊中精進。

◎ 慈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學員蘇麗娟,由課程中認識到「慈濟人的責任」,也體認到自己的承諾與承擔。幾次在慈善訪視中,看到獨居的長者,猶如見到自己的父母,自覺「做得太少了!」讓她豁然體悟到 「行善行孝不能等」。

麗娟在慈濟醫院當志工時,看到人生的無常,與病痛的折磨,發現自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的惶恐。相對的,資深師姊的侃侃而談,體悟到「做多少講多少」的啟示。她也警覺到「做太 少」的結果。經過一天的課程,讓她更能體認到「走入慈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發願精進再精進。

人格的培養與福慧的增長,是點點滴滴累積而來的,非一時即能達成。每位學員,參與近半年的培訓課程,以及歷經各項勤務的學習,積極累積生命的資糧,皆可承擔起慈濟人的責任 與使命。

圖左 : 王壽榮語重心長地勉勵學員,不但要「自度」更要「度人」提綱挈領地表達出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攝影者:吳啟志]
圖右 : 學員蘇麗娟,由課程中學習到「慈濟人的責任」,覺得「做得太少了!」也豁然體悟到「行善行孝不能等」。[攝影者:吳啟志]

圖左 : 慈同師姊受上人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精神感動而發心立願,積極 募款募心,邀約菩薩共同投入志業。[攝影者:童正雄]
圖右 : 蕭逢時、 蔡麗珠伉儷精進課程後更篤定行入慈濟菩薩道共創人文慧命。[攝影者:童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