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花燈綻放光彩 志工寒夜宣導環保

花燈綻放光彩 志工寒夜宣導環保

E-mail 列印
「紙袋請放這裡,竹籤請放垃圾袋……」、「塑膠飲料杯可回收,請放這裡。紙餐盒內廚餘,請倒廚餘桶……」慈濟志工在元宵燈會現場,向走近丟垃圾的民眾,一遍遍地解說。 「……紙餐盒請用水洗一下……」,民眾向志工報以「謝謝!」、「加油!」……。

當人們還沉浸於喜慶祥和的春節氛圍,元宵燈會即將登場。臺中市自2月9日起至2月23日止,一連十五天,在文心森林公園舉辦元宵花燈展。展示期間,讓臺中市越夜越美麗。

立春後,受冷氣團影響,2月11日天氣陰霾,夜裡氣溫更劇降至十度左右。慈濟志工秉持證嚴上人「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來自臺中市中、東、西、南、北、西屯、南屯、大 里、太平及烏日區等六十七位志工,不畏寒冷與毛毛細雨,穿著簡便雨衣,戴上手套,分為二十組,於人潮聚集處,透過宣導舉牌,引導民眾資源分類,提醒民眾將自己的廢棄物放在 正確位置,共同為環保盡一分心力。

◎ 車床老闆 力宣垃圾分類

烏日區志工陳秋益,白天是車床廠老闆。一開始,由垃圾袋內,取出紙杯、紙餐盒、塑膠飲料杯、紙袋等,分別投入回收袋中。「民眾在我們還沒到場前,就已經將手中的可回收物, 當作一般垃圾,丟入垃圾桶中……」陳秋益心裡想著。「一般垃圾請放這邊……」他向走近垃圾桶的民眾說著。

「環境保護做得好,不但能讓環境整潔,更能將回收物再利用,減少地球暖化所帶來的氣候變遷危機。」對於從事環保志工,擔任幹事多年的陳秋益,心有所感,非極力推行不可。

熟悉晚會活動宣導環保模式的陳秋益,清楚知道「教育需要一次次長久的示範、提醒,才能收效。」接著,他高舉「舉手做分類,造福全人類」標語牌,走入人群中宣導,期待能喚起 賞燈民眾的共識。

◎ 生活中培養環保觀念

頭髮稀疏,卻未戴帽子的施登科,在寒冷夜晚的燈會現場,拿著長鐵夾,分類著已投入垃圾桶的回收物。二十年前由榮工處退休的施登科高齡八十歲,投入環保工作十餘年。「多宣 導,會加強民眾分類的意願。」施登科苦口婆心地表示。

彰化師範大學的慈青楊智翔,由父親楊樹松邀約,首次參加戶外環保宣導。目前就讀電機工程的他,以前經過慈濟中學六年的學習生涯,對於回收分類瞭若指掌,當晚他全場走動服 務,並撿拾少量垃圾。「感覺以前公園裡,滿地都是垃圾,今天倒沒有!」楊智翔喜悅地說著。「以前在學校,老師看到地上有垃圾,即主動撿起來。我們也跟著做,甚至和老師搶撿 垃圾。」純真的楊智翔,回憶起慈中的生活。

首次參與戶外回收分類的黃玉鳳,近幾個月,因為每週六到南區福興環保教育站,學習環保回收分類。對於燈會現場指導民眾分類工作,得心應手。「謝謝!」、「加油!」往來民眾 一聲聲的感恩與祝福,讓她在寒冷夜裡,更覺溫暖。

◎ 戮力宣導 日益收效

「基本的觀念啦!加深民眾怎麼分類,讓更多人可以學習。」賞燈民眾對於慈濟志工到場指導分類,抱持感恩與正面的反應。

參與多場環保宣導的志工湯泰宏,夫妻倆分配在飲食攤位旁,馬不停蹄地提醒民眾,丟入正確的分類桶。「有進步呦!以前有的民眾隨意丟,經過我們的提醒,進步很多!」湯泰宏夫 妻倆,越做越歡喜。

自燈會開始的第一天,資深志工梁正光,每日到場為志工們事前解說與分配。對於現場僅有「紙類、塑膠類及瓶罐類」三類回收,不同於慈濟各社區環保站的細分類。加上,燈會設有 飲食攤位,廚餘較多。現場的「烤小卷」、「排骨酥」、「滷鴨血」、「大腸包小腸」……,都是夜裡賞燈民眾喜愛的食物。對於多數志工已素食多年,還得忍受葷食的困擾。梁正光 敬佩志工「為淨化地球,挑起不可能的任務。」

設於公園內慈濟服務區,播放《從一雙手開始》的影片,自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在臺中一場演講中,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號召慈濟志工隨手做環保開始。一個個 環保志工的身影,一則則「惜福愛物,化腐朽為神奇」的事件,在影片中放映者。期待喚起「以大自然為師,與大地共生息」的綠色環保生活。

元宵花燈在夜裡綻放光彩,慈濟志工持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期待透過群體力量,發揮善的影響力,分享環保理念,提升環保意識,邀約更多人力行環保。

圖左 : 慈濟志工燈會環保宣導前,聚集聽取注意事項與分配區域。[攝影者:葉國樑]
圖右 : 慈濟志工舉著環保標語走入人群,期盼喚起「環保愛地球」的理念。[攝影者:葉國樑]

圖左 : 首次參與戶外回收分類的黃玉鳳(右二),隨著慈濟志工,提醒賞燈民眾將可用資源正確投入回收桶中。[攝影者:葉國樑]
圖右 : 八十歲的施登科(前右),拿著長鐵夾,分類著已投入垃圾桶的回收物,期待邀約更多民眾落實回收分類。[攝影者:葉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