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山區義診 行醫助人樂在其中

山區義診 行醫助人樂在其中

E-mail 列印
立春剛過,春雨迷濛,2月9日是農曆年後第一個星期日,早上六點,雖然天色仍昏暗,但中區慈濟志工和人醫會醫師已經會合,要前往每月定期義診的苗栗縣卓蘭鎮坪林社區。

◎放下萬緣 成就善緣

由志工駕駛的五部休旅車及一輛載運物品的車輛,下高速公路後,從石岡上卓蘭,車子隨著山勢起伏,行駛在曲折蜿蜒的山路,雨後山嵐起伏霧氣迷茫,恍若置身在人間仙境般,車窗 外,櫻花紅、梨花白、桃花粉,深深淺淺的散佈在林間山凹處。抵達坪林社區,當地志工列隊歡迎,協助佈站整理醫療器材,參與人數有五十人。

人醫會林雅芬醫師,在藥師同時也是慈濟志工陳美華的邀約下,特地將原本營業的診所休診,帶著護士一起來成就這次義診,捨棄「世間財」成就「功德財」。爽朗熱情的林雅芬,說 出她行醫的心情「原本當醫生開業就不以賺錢為目的,能深入偏鄉,為需要的人服務才是最快樂的事」過去也曾參與過人醫會的義診,她特別喜歡到偏遠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

親切的問診,與病患如朋友般,能為眾生拔苦與樂,真是大醫王的典範。未來有機會,她還希望能到非洲行醫,認為這樣才有挑戰!

◎為他人付出 比被人服務更有福

來自臺中大肚的志工張碧霞及黃進生夫婦,此次是以榮董身分參與義診。張碧霞的兒子,去年(2013年)七月底因為修繕屋頂,不幸從二樓墜落,傷及下半身毫無知覺,住院長達 六個月,也換了多家醫院。

她感念住院期間慈濟志工的祝福與關懷,發願成就兒子捐「榮董(慈濟榮譽董事)」。兒子現在復原進步神速,已經能持單手柺杖自行走路,所以自己要多付出與人結好緣,一有時間 就要及時把握因緣來付出,希望能將所做一切植福田、回向給兒子。

張碧霞的兒子遭遇無常,更能體會「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做一個為他人付出的人,比被人服務更有福,因此他也發願若身體康復,也要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發揮身體良能 付出大愛,因為「行善與行孝不能等。」

◎眼盲心不盲 人間處處有溫情

義診現場的「推拿區」是鄉人最愛的一站,視障推拿師是來自石岡的慈濟志工林繼賢,數年前他罹患帶狀性泡疹〈俗稱皮蛇〉,影響到眼球而雙眼失明。但他不怨天、不尤人,反而更 積極參與慈濟活動,培訓慈誠,以自己的故事參與訪視,現身說法,帶出陷入在悲苦中的人走出來,接受大家的祝福。

心開、運通、福就來,常年在山林間勞碌的阿公、阿嬤,一身痠痛,經他推拿過後,大家對慈濟志工的服務,一致讚不絕口說「精神變得更爽快!」林繼賢眼盲心不盲,充分發揮生命 的良能。

一位廖阿嬤,因工作跌倒,傷及左手手肘,特地來看謝輝龍醫師的診。當謝醫師打開阿嬤手肘上的包巾,見到黑紫、腫大的一隻手肘,又見阿嬤右手因長期操勞,使用不良的洗劑而龜 裂出血,不忍地關懷阿嬤病情,並細心敷藥包紮,勸她回去後先暫時休息,勿太勞累。

互動病況的過程,廖阿嬤輾轉說出,家中有一名唐氏症兒子,已經四十五歲,仍需要人照顧。志工聽了她的故事,看到身材瘦小佝僂的阿嬤,卻要承擔這麼沉重的壓力,非常不捨,當 區志工立刻討論,於義診結束後到阿嬤家關懷。

純樸的廖阿嬤因為沒帶健保卡,在義診後拿出一百元要塞給醫師,直到志工說明義診的意義後,阿嬤感謝慈濟對「內山人(居住山區民眾)」的照顧,堅持要將一百元捐給慈濟幫助 人。

不忍眾生受苦,拔苦與樂,又教其行善助人,在偏遠的山區雖然醫療、物質生活不便利,但人性中的善念一旦被啟發,仍可見證人間處處有溫情。



圖左 : 中區慈濟人醫會與慈濟志工定期前往苗栗卓蘭鎮義診,為偏遠地區的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在虔誠祈禱後開始義診和往診活動。[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 人醫會林雅芬醫師(中)及診所內藥師、護士,特地休診成就新春第一次義診,能到偏鄉看診,是自己行醫最大的快樂。[攝影者:陳榮照]
圖 : 慈濟志工劉宜蓁〈左〉,不忍廖阿嬤〈右〉右手因長期操勞及使用不良的洗劑而龜裂出血,為阿嬤擦護手膏。[攝影者:陳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