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茶會傳經驗 甘願成道心

茶會傳經驗 甘願成道心

E-mail 列印
南屯區慈濟志工7月12日晚上,在臺中分會三樓舉行「2014年度慈誠、委員培訓茶會」。南屯二區二十四位新學員,其中一位正值服喪期間,其餘全部出席。經過半年的課程學 習,每一位輪流分享,侃侃談出所學心得,交換彼此在付出中的甘醇經驗。

◎不用讀很多書 也能做慈濟

2014年7月12日晚上,南屯二區慈濟志工在臺中分會三樓會議室舉行, 2014培訓委員慈誠茶會,透過大家上課心得、分享做中學、學中覺,誠正信實檢視自己慈濟十戒做 到多少?在未來培訓之路找到改進和努力的方向?

培訓幹事王春善,將舉辦茶會的目的與意義先做解說,她讚歎,培訓的新人無論共休或出勤務都很配合。今天除了一位學員正值服喪期間,其餘二十三位全部出席,希望大家藉由茶 會,將寶貴的學習心得一起分享,交換彼此經驗。」

不善言辭,對資深志工邀約勤務從不推辭的培訓委員葉妙玲說:「十八歲認識先生、結婚,年輕不懂夫妻相處之道,先生外遇、脾氣不好,兩人常常是拳腳相向;長期處在吵鬧紛亂的 家庭,經濟更是每況愈下,徬徨無助下只能求神卜卦改家運,卻往往事與願違,真是苦不堪言。」

同事也是慈濟志工的黃敏,常常利用工作之餘跟葉妙玲分享慈濟的點滴。黃敏了解葉妙玲的家庭情形後,告訴她一切都是因果,吵吵鬧鬧、求神卜卦是沒用的,並轉達證嚴上人智慧法 語,說:「因緣果報,歡喜還打八折,不歡喜還要加利息。」勸葉妙玲趁早走入人群,多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

「我沒讀什麼書,又沒有特殊才能,我能做什麼?」對於黃敏的邀約,葉妙玲曾困惑地問。黃敏說:「慈濟事,事要人做,人人有事做,妳先從環保做起吧!」葉妙玲接受黃敏的建議 從環保做起,經過一段時日她發現自己越做越開心,越做越歡喜,生活腳步踏實,不再迷惘感覺空虛;做的當下,看到志工無私的奉獻與付出,非常感動,也激勵自己要更用心精進。

葉妙玲感恩黃敏帶她走入慈濟,讓她從學習中有了成長,漸漸從痛苦深淵中趨於圓滿,叛逆的孩子變乖了,先生也斷了外緣每天回家。

在志工陪伴、家人的支持下,葉妙玲做的非常歡喜,深深體會上人說的「有願就有力」、「做就對了」。想成為上人弟子的心更堅定,於是報名參加委員培訓。

葉妙玲帶著羞澀臉龐向每一個人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通過培訓,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原來不用讀很多書,也能做慈濟,賺歡喜。」葉妙玲期許自己做到上人說的:「凡事用心, 做就對了。」

◎加快腳步 是正確選擇

「慈濟我不陌生。」來自屏東農村長大的王進坤,二十四年前與太太陳秀娟認識而結婚。婚前因陳秀娟時常提起分享慈濟事,讓王進坤對慈濟的認知很早。

後因夫妻北上臺中創業與慈濟斷了線,直到鄰居慈濟志工黃朝陽帶領他們做環保,才與慈濟再續緣。

由於公司位於臺中豐樂公園附近,當時公園遊客丟棄可以回收的東西很多,沒有專人維護清潔工作,於是太太總是利用兩個孩子做完功課,晚上較涼爽的時間,帶著他們到公園撿拾回 收物品,往往做到凌晨,王進坤說:「當時我怕求學的孩子睡眠不足,是非常反彈的。」

多年來,王進坤雖然護持,但是,並沒有隨著太太的腳步投入慈濟,對於其他志工的邀約,王進坤總是技巧性地給予婉拒。2012年接受當時的培訓志工陳志釗邀請參加為期三天, 在花蓮舉辦的「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而感動,因此決定培訓,一起付出大愛服務人群。。

王進坤在三天緊密課程,從講師準備的影片中看到災難發生,慈濟志工動員的人力都是最多、最迅速的,同時付出不求回報,不僅照顧災民生活起居、膚慰心靈傷痛,還恭敬道感恩; 骨髓捐贈、大體老師,更是令他感動、印象深刻;一幕幕志工身影盤旋腦際不散,讓他非常讚歎上人創造慈濟,當下發願要培訓成為靜思弟子,加快腳步跟緊上人。

2013年,完成社區志工培訓後,繼續參加2014年慈誠培訓課,也積極投入環保、義診、助念、訪視等等活動,從付出中學習、了解更多慈濟脈動。

王進坤懺悔地說:「慈濟就在身邊卻不知善用,腳步落後了二十多年;上人說:『生命就在呼吸之間』,身為人就應發揮潛能,提升生命價值,期許自己加快腳步趕快跟上。」

憨厚的王進坤覺得自己人雖然在生意人群中往來,但在很多事情中,還是缺法智慧去將事情處理的更圓融。王進坤很清楚地球病危,自己還無法全素的坦承,當下在眾人面前說出: 「雖然還無法完全做到,但希望自己更精進增長智慧去克服。」

「付出中,我時時提醒自己要恆持善念,把握當下,讓善的循環得以延續不斷;期許自己生命是因慈濟而寬闊,慧命是因慈濟而增長,選擇踏入慈濟,是我一生中最好也是最正確的選 擇。」王進坤體會選擇慈濟是他人生的精典。

◎甘願成道心 智慧圓滿事

媽媽、四姊都是慈濟志工,給人第一印象總是溫柔婉約的培訓委員張家榛,茹素多年的她,舉手投足充滿慈濟人文,她說:「去年三姊受證委員,今年換我培訓,我們一起攜手同行慈 濟福慧路。」

張家榛分享當醫療志工時,曾協助無子女陪伴的病患找到就診診間,讓原本不知所措的心,因陪伴感到安心,自己也覺得非常歡喜;在輕安居看到從不開口的長者,在子女來訪時無所 不談,子女離去時,又緊閉起心門,張家榛感到非常不捨,也深切體悟行善、行孝不能等。

「訪視過程中,發現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面,感恩有機會去付出關懷社會另一角落;上人說:『如果沒有募款行動,如何募得愛心?』」張家榛期許自己努力募心募款,讓人人起善 念。

資深志工楊易明與會關懷表示:「靜思弟子守戒最重要,若無法守十戒,就算做太多,戒律不守,慧命不會成長。」

「聽到很多人表示因工作、或跟長輩同住沒辦法茹素。吃素在佛教是傳達慈悲,醫療訴求體內環保,科學家說為救地球,必須將這些吃素的緣由與他們分享,導正觀念,鼓勵茹素,千 萬不要『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跟著家人吃葷食;弟子常說:『願上人常住世間,法輪常轉』,上人也堅定地告訴弟子,要他常住世間,唯有大家吃素。」楊易明很肯定地對著 培訓成員說:「靜思弟子非素不可。」

楊易明最後語重心長地說:「人人要運用智慧,調整、安排作息參與『薰法香』緊跟上人腳步,否則聽不懂上人在說什麼?唯有守戒、茹素、薰法香,才能更貼近上人的心,這些最大 的受益者還是自己啊!」

二十三位培訓學員,藉由三個小時茶會分享,再吸取資深志工的經驗和叮嚀,彼此傳承寶貴經驗,更認識慈濟、更了解培訓的意義與使命。「信為道源功德之母」只要你我甘願,道心 即能堅定,有了智慧,凡是就可圓滿有收穫。

圖左 : 藉由茶會,南屯二區二十三位新學員在臺中分會三樓分享學習心得,並聽取資深志工的經驗和叮嚀。[攝影者:許載福]
圖右 : 培訓學員王進坤說選擇踏入慈濟,是他一生中最好也是最正確的選擇。期許自己生命是因慈濟而寬闊,慧命是因慈濟而增長。[攝影者:許載福]
圖 : 培訓委員葉妙玲表示:「原來不用讀很多書,也能做慈濟,賺歡喜。」[攝影者:許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