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佛遺教釋飲食 少口欲濟蒼生

佛遺教釋飲食 少口欲濟蒼生

E-mail 列印
「臺灣每人一天丟棄一個飯碗約兩百公克重的食物,全臺一年累積起來,可以養活五百五十萬海地居民一年。」

10月24日慈濟中區北屯三區,座落在臺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125號的「平和共修處」啟用,同時在此進行讀書會,由志工吳惠珍導讀《佛遺教經》<節食>章節,讓聽聞者了 解,要把飲食當作延續生命的藥石,切勿貪著美味,更要惜福,不可小看生活中食物的棄置,須知粒米成籮,滴水成河,點滴間都是可貴的。

《佛遺教經》是佛陀行將入滅時,心繫蒼生,擔心眾生無法直接、深刻體會他四十九年中所說的教法,以其慈父悲母之心,再次殷殷叮嚀,教誡弟子要端正心念,勤修戒定慧,息滅貪 瞋癡,讓眾生修學上有所依止。這是佛陀最後的教法,因此稱之為《佛遺教經》。

◎ 富人一餐飯 難民幾年糧

<節食>經文裡提到:「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香色。」意指進食主要是為了解除飢渴,所以飲食態度要如蜜蜂採花粉一樣,只取花粉,而不會傷害到花的 香味和形色,還可增添大自然美景。

吳惠珍解說道:「富人一餐飯 難民幾年糧,全球糧食產量是全球人口數需求的一點七倍,全球卻有十億人口,因為飢餓瀕臨死亡,我們浪費了多少食物?」我們應配合天地循環,自 然的生態,飲食的「適時、適量、適度」以養身,飲食過量是火上加油,體內營養過剩,火氣容易大、發脾氣……就會致病。「所以八分飽是養身、養成好習慣,剩下兩分,可以幫助 別人,我們要珍惜身在有福的環境,布施養慧命。 」

凡夫看不清生命的無常、短暫,放任欲門大開。且為了滿足種種欲望,大肆開發,耗竭資源、製造汙染;傷害大地造成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大災大難一次比一次強烈。「我們有幸身 為萬物之靈,要懷著感恩、尊重的心,用愛庇護萬物,素食是最好的方法。」

◎ 減少口欲 長養慈悲心

吳惠珍提到一個流傳的故事,基隆海邊一隻被捕獲的海龜,正被高價拍賣著,「遇緣號」商店林老闆不忍買下放生,並在背上寫著「遇緣號放生」防止他再被捕、被宰殺。沒想到十六 年後的一次船難,這隻海龜救了他兒子的命,免受大海吞蝕,眾生的靈性與佛性不可思議,就如《水懺》經文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心、佛、眾生皆平等。

她又說,素食不只是表現愛心,對身體有保健、對心靈有淨化之效。「眾生與我們同樣恐懼死亡,若是葷食,必須有生命因此犧牲;我們不忍殺害而素食,就是保護生命的慈悲心。 」

佛陀諄諄教誨,啟發眾生智慧,無非是啟發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從飲食觀還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所以凡事不要貪求無厭,少欲長養善念,對自己只要維持基本的生活條件,對別人則 要歡喜相待。

吳惠珍說:「學佛要將所學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上,孔子也教我們要粗衣淡飯,生命最重要的是發揮生命良能,假如每個人都抱著『來人間是為了學習聖賢』的觀念,就能轉苦為樂,去 苦緣為樂果,樂在其中了。」

第一次參加讀書會的會眾張雅萍說:「本以為會聽不懂經文,但師姊講解得很清楚,且有圖檔輔助,淺顯易懂。」她表示回去要調整自己的飲食觀,少吃葷食,減少動物被殺,只要減 少口欲,動物就不會被殺,所以要珍惜食物,適量不浪費。

◎ 新共修處發揮良能 齊聚薰法精進

北屯三區沒有共修處,最近一年的讀書會、組內開會、社區愛灑活動的場所都是要借用臺中分會舊會所,距離北屯有點遠,車程總要二十分鐘以上,對上班族、年紀大的志工十分不方 便,「北屯三需要共修處」一直是和氣組長謝金鳳所懸念的。

日前,公關組林玉鳳邀約臺中慈濟醫院陳慶元醫師,一同前往探視因車禍受傷的住在慈院的患者,她正是糖村蛋糕店老闆娘的侄女。老闆娘感恩好因緣而願意無償提供該店二樓會議室 做為共修處。

「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因緣,我們不認識,我只託玉鳳師姊問一下可否提供場地,沒想到輕輕一問,重重允諾。」陳慶元的妻子謝金鳳亦是慈濟志工,她很感恩地說。糖村企業是慈濟榮 譽董事,處事低調,經營事業,不忘回饋社會行善。二樓會議室除了原先做為媽媽教室外,更提供這黃金的地點給予慈濟做為社區道場。

謝金鳳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地點,位崇德路與文心路口,剛好是社區的中心點,志工走個路轉個彎就到。又此處屬於平和里,因此大家一致同意以『平和共修處』命名。」

之前社區因無共修地點,「晨鐘起 薰法香」的志工必須分赴他處,如大德環保站、臺中分會舊會所,與靜思精舍連線,聽經聞法。現在志工們欣喜有個新家,決定申請在此薰法香, 跟緊上人腳步精進,以期長智慧、增菩提。謝金鳳更期盼「平和共修處」能凝聚慈濟法親的感情,並帶動社區志工一起薰法香,成就社區道場,人間菩薩大招生。

圖左 : 讀書會上,志工專注聆聽、勤做筆記,並以電子書當輔助。[攝影者:溫玉嬌]
圖右 : 資深志工薛淑真 (右前一)讀書會上從不缺席。[攝影者:溫玉嬌]
圖 : 會眾張雅萍(穿紅衣)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她說:「本以為聽不懂經文,但師姊講解的很清楚,且有PPT圖檔輔助,淺顯易懂。」回去要調整自己的飲食觀。[攝影者:溫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