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搬石塊的省思 團隊精神心感動

搬石塊的省思 團隊精神心感動

E-mail 列印
11月18日,氣候舒適宜人,一早,慈濟志工帶動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二十一學員「五省功夫」手語,呼籲大家節省能源:「一省水一點靈、二省電一度讚、三省油一升輕、四省時 一寸金、五省錢一路發。」熱鬧了氣氛,也活絡了筋骨。

緊接著,延續昨天資源分類,大家至東大園區環保站各定點。楊宇晴在聽完慈濟志工詳細解說紙類的分類後,馬上動手將書本一張張撕開,正確地將封面、內頁分類,畫到彩色筆的部 分撕掉作垃圾,其餘為白紙。

由於上次與父母來台旅遊經驗很愉快,所以今年海外服務學習課程,楊宇晴就選定台灣,作環保深度之旅。宇晴說:「在香港回收種類不多,像我們喝完的飲料罐、寶特瓶,都直接丟 回收箱,從沒有想過怎麼做分類。台灣分這麼細,感覺很繁瑣。但來這裡後,看到每個人都將做環保當成是首先必做的事,心中很是敬佩。」

她又提及,回香港後,要從自己家裡做起,用過的瓶瓶罐罐、垃圾袋要先沖水才能回收,不要造成髒亂。如果有人將垃圾丟到回收區,會幫忙撿起來,再教他回收分類的觀念。

下午的課程,讓大家觀看「年後想一想」影片,並請學員陳旭聰直接用英文跟同學解說。塑膠袋和我們生活密不可分,使用非常方便,但是,人類卻沒分類,隨手丟棄於一般垃圾,掩 埋於地下無法融解,對地球造成傷害。

十一年級的謝芝昕,因為聽說台灣的食物很好吃,所以與幾位同學結伴參與這次的環保學習。她說:「學校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伙食都是素食,所以知道不吃肉對身體很好。剛才與 老師在討論,我們回香港後,要向學校餐廳建議,不要使用塑膠餐具,因為吃完就丟不環保、又製造垃圾,希望將這次學到的觀念,從身邊的生活做起。」

謝芝昕表示,這二天感覺最難的是第一關,在未分類區那麼多東西,要正確的分出是甚麼寶特瓶、容器、PP、PE、PVC…要花一點時間,其中拆解錄音帶很好玩,但這麼多回收 的東西,都要分類、拆解,真是很辛苦。

她最開心的是和夥伴們一起搬石塊,大家彼此都不認識,但為了共同完成這一件事而努力,這種團隊合作精神很感動!

高大具親和力的外籍老師韋師毅,學員們在學習、實作時,不僅幫忙拍照,還可看到他陪伴在旁,適時地引導孩子們思考。心靈交流時間,他分享:「香港目前只是將回收物放到資源 桶裡,而經歷了這兩天的學習,慈濟將環保分類推到最高境界,不只資源再利用,寶特瓶變毛毯去賑災,還要我們清淨在源頭。」

韋師毅很是讚嘆慈濟志工的付出,他表示,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但你們的團隊很棒,為環境所做的一切,讓人感覺到台灣人民對地球的愛!







圖左 : 大愛媽媽帶動學員打五省功夫。[攝影者:黃格致]
圖右 : 大家觀看有關玻璃回收影片。[攝影者:李冠慧]

圖左 : 紙類分類,大家將大紙箱拆開,再放到一旁。高培(左)來自印度,和大家一起拆解紙板[攝影者:廖碧玉]
圖右 : 塑膠袋實作,大家將有顏色的部分剪掉。[攝影者:管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