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學習善念 親子傳溫情

學習善念 親子傳溫情

E-mail 列印
11月15日上午於臺中分會舊會所中西二區親子成長班,學員九十四位、家長六十八位及工作人員九十一位,共同學習「無私」——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在幫助別人時,從別人的笑容找到生命的價值……」這是最受小朋友喜愛的靜思劇場「海盜公主──黑色的村落」中公主最大的感受。

「公主驚訝黑色村落的生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改變』,她想做那些改變?」負責靜思語教學的張珮鳳老師問小朋友。

「清理黑水溝。」「收集大便。」「讓村民有乾淨的水。」「教小朋友認字。」

「為何現在還有些人願意忍受髒水?」

「已經習慣了。」「不想改變。」「不相信可以改變河水的環境。」

人的不好習慣是習氣,珮鳳老師希望小朋友能將壞習慣改掉,且培養好的習慣,就能結好緣。

珮鳳老師分享,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小朋友,不見得跟我們一樣是幸福的——有食物可吃、乾淨的水可喝、有床可睡……我們要貢獻自己的力量,一起來改變世界。她述說二個小朋友 幫助小朋友的故事——雷恩的井、花格變身麥麥熊,用愛來改變世界。加拿大六歲的雷恩,每天努力做家事換取零用錢,只想為貧困的烏干達孩子掘一口井,他的夢想改變了許多人的 生活,也影響許多人群起響應。小小的善念,改變了世界。臺灣金華國小一年級小朋友響應募集花格襯衫,變身為病童抱在懷中的麥麥熊、一份愛的禮物,陪伴他們不孤單,發揮「小 童大愛」的力量。即使是小孩子也能透過小小力量幫助人,邀請社會大眾一同響應,用行動關懷遠地就醫的病童,讓愛無所不在!用溫暖改變世界。

分站活動「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世界更美好」,「救援任務」遊戲、機智無私的老人故事,以及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世界更美好的影片,讓小朋友學習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概念,實踐於 日常生活中。快樂的心來自於對別人無私的付出,從別人的微笑,自己也會得到快樂與滿足。

毅力班的吳冠萱小朋友分享,透過體驗活動大家團結合作、互相支援來助人,能幫助別人是件很快樂的事。

人文講座,是由簡珠香師姊分享她的生命故事。行善才能轉命運,她希望大家用願力來做慈濟、服務人群,發揮生命良能,讓社會更祥和,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權利。

家長虎國臣表示,他孩子上親子班已五年,內心已種下善的種子,會分辨是非善惡,會關心一些受災難、受苦難的新聞,孩子會跟他分享:「那邊的小孩好可憐。」這是一顆善種子很 重要,種下去何時會開花結果不知道,但沒種下去就不會開花結果,就沒有生命力。

他認為來上親子成長班對自己的親子教育、溝通有很大的幫助,他會運用所學習到的經驗與方法來對待小孩,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愛,有信心、有勇氣面對挫折。他以前是用責罵扣分方 式來教小孩,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差。但這幾年來慢慢改變自己的心態,用讚美加分方式來看待小孩,孩子越有信心,表現越來越好。只要孩子安全、安定、快樂學習就好,自己也很開 心。期望自己在親子教育這條路上,不論遇到任何挫折時,都有能力、平心靜氣可以跟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黃健在說,因孩子比較好動,希望找一些方法讓小孩比較穩定,以前會讓他去運動來消耗體力,可是效果不佳。後來透過陳美靜老師介紹來上親子班,孩子有比較穩定,且生活習 慣亦比較好,會主動幫忙做家事、做資源回收、願意幫助別人。有次一起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時,所找的零錢會主動去投零錢箱來助人。

一個人不能做所有的事,但只要每個人做一點事,就能夠成功改善許多人的生活。孩童的心念是很單純的,從小要教育、引導善的方向,善種子會深植在孩子心中,讓他們有寬大的 心,處處為人著想,用善念來改變世界。

圖左 : 「公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改變』,她想做那些改變?」負責靜思語教學的張珮鳳老師問小朋友。[攝影者:王伯嘉]
圖右 : 家長的人文講座是由簡珠香師姊分享她的生命故事,行善才能轉命運。[攝影者:王伯嘉 ]

圖左 : 家長虎國臣(右)表示,這幾年來改變自己的心態,用讚美加分方式來看待小孩,孩子越有信心,表現越來越好。[攝影者:王伯嘉 ]
圖右 : 吳冠萱(左)小朋友分享,透過體驗活動大家團結合作來助人,能幫助別人是件很快樂的事。[攝影者:簡鴻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