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醫護同仁做環保 體驗物命價值

醫護同仁做環保 體驗物命價值

E-mail 列印
2015年5月30日上午,四十四位慈濟醫院臺中分院醫護人員和家屬,犧牲難得的星期假日,由總務室楊栢勳主任帶隊,來到新田環保教育站,進行一趟環保體驗之旅。

◎從心出發 實踐生活環保

因為時間有限,慈濟志工紀羿秀以投影片扼要說明「珍惜資源愛護地球」的重要性,還播放吉里巴斯島即將遭海水淹沒的短片,提醒參訪者,氣候變遷,天災不斷,臺灣未來也可能遭 遇相同命運,期望人人能疼惜大地。

她希望帶給大家的概念是,環保不是在上班地或到環保站、特定地點才做,而是從生活當中就能隨手做,食、衣、住、行、身心靈都可以做環保,藉以敲醒他們的心,從心出發,期望 人人做個懂環保,也願意做環保的人。

參訪以塑膠袋回收的觀念為重點,因為塑膠袋本身,除了焚燒之後會產生致命毒素外,掩埋在地下需要很長時間才會腐爛。看似不起眼的塑膠袋,卻成為地球的沉重負擔。

根據環保署公佈資料顯示,自2006年5月起實施回收塑膠袋,至2008年3月底只回收約26.6億個紅白塑膠袋,臺灣每年約有167億個塑膠袋不知去向。

「請問大家,一個塑膠袋您會使用幾次?」紀羿秀問大家。

「用到不能用為止」聲音來自護理部侯紀芬的回應,她認為塑膠袋既是千年之毒,所以一定要少用。

◎正確分類可以節省支出

楊栢勳主任是策劃此次活動的靈魂人物,他提到,做環保愛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而資源分類是一個大學問,所以舉辦這次的參訪活動,希望讓大家知道如何正確分類。

楊栢勳說:「如果同仁們平時在醫院的分類方式錯誤,院方必須負擔的廢棄物處理費用則會多出很多。例如,感染廢棄物的處理費用,是一般廢棄物的十倍之多,若能確實分類,每年 醫院將可以節省三萬多元的支出。」

活動執行秘書潘瑩芳則談到,因為醫療機構可能產生感染性廢棄物,若因無法確認丟掉的塑膠袋內有沒有空針頭或針管,則有風險顧慮,所以醫院無法回收塑膠袋。但是,她鼓勵同仁 們能將塑膠袋集中後帶來環保站,如此對於垃圾減量是很有幫助的。

此外,潘瑩芳也希望同仁們到環保站學習分類後,能在家裡落實資源分類,而不是到醫院才做簡單的分類。

◎運動兼顧環保 健康促進愛地球

「師姊,這裡有一支壞掉的電話,要放哪裡?」復健科劉淑靜詢問身旁的志工。

「這個要拆解,我拿到那邊去。」在旁協助的志工馬上接手放到拆解區。

初次來參與環保體驗的劉淑靜在分享時提到,現在才知道盛裝飲料的利樂包,並不是歸於紙類,以前都分錯了;而光是「塑膠」,也要細分成那麼多類別,她說:「慈濟的環保志工真 是了不起,此行真是獲益良多!」

莊薰仰是醫院研究部同仁,他很認真聽紀羿秀的說明,也很賣力的把寶特瓶踩扁,他滿臉笑容地說:「和同事一起踩寶特瓶的感覺很有趣,既能做環保又能運動,達到健康促進的目 標,很棒!」

一旁同部門的女同仁倪莠惠附和著莊薰仰的話說:「廢物再利用很好啊,既能運動,又可以幫助人。」

◎動手會分類 環保天天做

睡眠中心的黃幸娟今天特地帶兩個小孩來體驗,希望他們從小養成好習慣,天天動手做環保。她說:「雖然原來已經有環保概念,但卻不是很確實,經由這次實際動手做分類,更瞭解 一般人眼中的垃圾,其實很多都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寶,此行真是收穫滿滿。」

環保志工看到黃幸娟身穿紅衣的女兒正賣力踩寶特瓶,好奇問她:「美好的假日被媽媽帶來環保站,會覺得無聊嗎?」小女孩毫不猶豫回答:「愛地球,人人有責,踩寶特瓶,很好 玩;將塑膠袋上的花紋剪下來做成美麗的作品也很有趣,一點兒都不覺得煩。」

「每個人的忍耐度都有限,地球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紀羿秀最後不忘提醒參訪人員,不要小看個人的力量,期盼大家回去付諸行動,共同創造物命的價值,也創造自己生命的價 值。

圖左 : 四十四位慈濟醫院臺中分院醫護人員和家屬,犧牲難得的星期假日,來到新田環保教育站,進行一趟環保體驗之旅。[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 臺中慈院醫護人員動手做分類,實地體驗分類的方法。[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 楊栢勳主任(右)說:做環保愛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資源分類是一門大學問,希望大家能知道如何確實分類。[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 倪莠惠說:「做環保不只可以將廢物再利用,還能兼顧運動,又可以幫助人。」[攝影者:施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