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揮毫寫春聯 善用生命良能

揮毫寫春聯 善用生命良能

E-mail 列印
每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夜,傳統習俗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稱為「圍爐」。1月20日,清水、梧棲、龍井三區志工共同在臺中市清水靜思堂舉辦「照顧戶冬令發放暨歲末圍爐」。除了準備豐富的美味佳餚,還有生活 物資,更安排剪髮區、揮毫寫春聯,動員志工二百二十六位服務,邀請照顧戶、居家關懷戶,共有二百八十六位參與。

往年慈濟基金會準備物資及紅包給照顧戶過年,今年(2018年)第一次發放物資卡及營養品;物資卡依人口數區分,額度也有區分,更貼近他們的生活,需要就去採買。

「今天圍爐席開四十四桌,菜單的設計,一半用軟的食材為主,適合高齡長者食用。」志工許思景表示,還準備蘋果要讓他們帶回家,祝福他們平平安安。

◎新住民反轉手心

來自印尼新住民阮嬌(化名 ),每年家人都會一起來參加圍爐,並帶著竹筒回娘家。她感恩志工謝秀鳳就像家人般關心,為了協助她申請臺灣的身分證,還到處尋問申請方式,終於今年八月已經取得了。

謝秀鳳談及:「阮嬌個性很樂觀,雖然經濟不富裕,但是每月捐一百元善款,幫助比她更辛苦的人。」

同樣新住民蘇小情(化名 )來自越南,孩子就讀大班時,先生因外緣與她離婚,從此獨自扶養兒子,現在兒子已經就讀高中私立學校,學費對她而言是一筆很大的壓力,朋友建議可以請慈濟幫忙。當她遇到困境時受到慈濟幫助,所以她告訴兒子:「慈濟幫助我們,等你有能力時也要回饋,發揮自己的力量才能心安理得。」

蘇小晴仍從包包中取出一袋錢,有零錢也有紙鈔,她說:「錢不多,我希望能幫助比我更困難的人。」

◎聞聲救苦啟愛心

義剪區,幫忙理髮的侯女士(化名),原本兒子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有一天,身體突然感覺不舒服,想不到就醫後,醫生說兒子已經癌末了。兒子生病期間,媳婦為了照顧兒子,沒辦法工作,因此家中沒有收入。此時,慈濟人走進她的家庭,適時給予經濟補助,同時鼓勵她投入志工,將功德回向給兒子。

於是,她開始做環保志工、福田志工,知道今天有義剪活動,她跟志工說:「我也會剪頭髮,希望能有付出的機會。」社區歲末祝福時,侯女士在臺上分享人生經歷,精舍師父鼓勵她,苦已經過去了,福會一直來,要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陪同賴先生(化名)上臺的志工跟大家分享,她第一次到賴家,看見賴爸爸躺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也沒有幫賴爸爸包尿布,賴先生說:「我在上班沒辦法幫爸爸換尿布,整天下來爸爸很不舒服,只要下班花一點時間處理就好了。」當下志工很感動,雖然賴先生不善於表達言詞,但是他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孝子。慈濟跟社會局合作,將賴爸爸安置到護理之家,減輕他的負擔。

賴先生感謝慈濟的幫助,爸爸癱瘓躺在床上生活需要照料,他的手足分別都有輕度、重度的智能障礙,他要上班還要負責家裡所有的事情。接受慈濟救濟後,志工跟他說,善款來自十方大德愛心,並告訴竹筒歲月的故事,於是他每天投竹筒發好願,每個月繳善款成為慈濟的會員。

慈濟人聞聲救苦,啟發人人愛心,不是等待派遣而是自動自發,這一分愛最有價值,最珍貴的人間真情。

圖左 :志工用戲劇呈現「海洋之旅」,讓大家知道環保的重要。[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活動現場,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為大家健康把關,幫參加圍爐的人量血壓。[攝影者:顏啟烒]

圖左 :慈濟志工劉春萬用氣球折成蘋果跟大家結緣,祝福平平安安。[攝影者:顏啟烒]
圖右 :侯女士(右,化名)感謝慈濟志工引導,讓她投入志工行列,讓她的心有依靠,人生有方向,功德回向給兒子。[攝影者:蔡水美]

圖左 :志工許思景(右)說:「因為有照顧高齡九十多歲婆婆的經驗,所以菜單的設計一半用軟的食材為主,適合長者食用。」[攝影者:蔡水美]
圖右 :來自印尼新住民阮嬌(化名說):「每年帶著竹筒回娘家,並且帶家人一起圍爐,感恩志工多年的陪伴關懷。」[攝影者:蔡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