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現在不做 更待何時

現在不做 更待何時

E-mail 列印
風和日麗,草木扶疏的園區,多虧了不知愁的蟲兒鳥兒,帶來不少生氣。轉個彎拾級而上,巧藝坊裡又是一番風景;縫紉機軋軋作響,志工們或埋頭車縫,或輕聲笑語,一疊疊等待穿鬆緊帶的布口罩,整齊地鋪排在工作檯上。

板橋園區巧藝坊進門右手邊的一組好搭檔,車縫的是慈濟志工陳麗卿,王李麗真負責翻面、修剪。她們剛認識幾天,卻有著好默契。陳麗卿拿著剛接縫完成的半成品說:「車口罩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也要很用心,才能車得很好;搭配的人很重要,很感恩李麗真非常貼心,她幫忙翻面、修線,我就可以一直車,不用停下來等。」

配合得很好要靠默契,之前並不認識,如何在短短的時間裡培養默契。王李麗真想了想說:「是車長技術好,我只是配合她;就是觀察麗卿的手勢,布要怎麼擺放她會比較順手。」「麗卿是車長,您就是檢閱長囉!」聽了筆者幫她取的頭銜,李麗真直說:「不敢當,我只有修修剪剪、看一看而已,怎麼能稱為檢閱長。」

「您修修剪剪、看一看;修剪的剪,看就是閱呀,所以您就是『剪閱長』。」車長陳麗卿點頭認同:「對呀!她就是很細心,線頭修剪得很乾淨,口罩車好要翻面押線,翻好後她會弄得很平整,讓我車起來很順、很快;我們完成時就是成品了,後端品檢的人不需要再整理。」

◎溫馨陪伴 法親情

能夠一直車,不用停下來等,除了好技術,也要有好體力。製作布口罩啟動時,志工蔡言秦、張美智去電邀約陳麗卿加入。所以梯次醫院志工結束,2月19日,陳麗卿開始加入製作布口罩行列。陳麗卿的先生往生後,自覺記性比較不好了,還好有健康的身體來付出;她說最感恩的是上人,還有這麼多的事可以做,不然頭腦可能會很快退化,甚至得癡呆症。

想起兩年多前,因淋巴癌往生的先生,她不禁哽咽:「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了,尤其是上人和德柏師父的關懷與鼓勵,還有周金環師姊、呂秋霞師姊、曹聰賢師兄,常常來關心、安慰我。」同時間,面臨婆婆罹患直腸癌,先生淋巴癌,在澳洲柏斯的女兒乳癌,那是她人生的最低潮,慶幸有加入慈濟,才能走過那段難熬的日子。

身為母親,無法到澳洲照顧女兒,她心如刀割。「剛好靜思精舍師父來臺北關懷法親,德懷師父安慰我『你只要把師兄照顧好,我們會請柏斯的師姊去關心女兒』。」她感恩師父們的安排與祝福,感恩伯斯慈濟人的協助,如今,女兒也已康復。

「先生發願要捐大體,我婆婆反對,但他意志堅定,最後婆婆才答應。得到同意後,他笑得很開心,折磨了一年多,從來沒看他這麼開心過。他很有福報,往生當晚就送回慈濟大學當大體老師。」次日,陳麗卿帶著孩子到慈大再回精舍。「回到精舍,感覺很有安全感,先生生病那一年多,每天都睡不著,可是在精舍居然一覺到天亮。」她感恩上輩子和上人結了很好的緣,今生今世才能成為第一代靜思弟子。

「原想當個快樂的志工,社區志工課就上了三年。資深師姊一直催促,我才參加培訓,受證委員。進來慈濟後,一頭栽進去,除了協助穿佛珠,無論什麼勤務,我都很認真。」先生往生前,叮嚀她「你要加倍用心做,連我的這一份一起做。」陳麗卿心想,一個人哪有辦法做兩人份的事;原來,他的意思應該是要我做更多,他真是上人的好弟子。所以「我要很認真、很認真的做」。

◎七旬智者 不服老

一頭短髮,俐落手腳,她不說,完全看不出已經七十五歲了。

江細菊初中畢業時,工作了一段時間,為了賺更多錢,改學服裝設計;結業後先到服飾公司上班,之後和兩位朋友一起創業。婚後先生不希望她早出晚歸,只好捨棄喜歡的服飾設計。「女人嘛!還是要以先生、以家庭為主。」

三十多年前,住在新北市永和區時,認識頂溪國小一位老師而成為老師阿姨的會員,也做環保,應邀搭慈濟列車參訪靜思精舍,看到了慈濟人所說自力耕生的精舍生活,確實如此,因此很認同。二、三十年來,一心在慈濟,即使謠言滿天飛,她也堅定不移。「我信上人啊!」參加更多活動後,她更了解慈濟,絕不聽信謠傳。

以前,江細菊是個完美主義、效率第一,不喜歡做事慢吞吞的人,但是在團體裡不可能每個人的腳步一致。她改變了:「一定要調整自己,要以團體為重,而不是以個人的想法而為。團體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要有太多的意見,事情才能圓滿。」

除了環保,江細菊每個星期四都來打掃園區。2月13日那一天,得知巧藝坊在製作口罩,她就來了。「疫情這麼嚴重,現在最缺的是口罩,其實我不是專業的,車得很慢,每天做一些,總是幫助啊!社會有困難的時候,當然要出一點點微薄之力,做口罩也是做好事;上人說,做好事,做就對了。」

七十五歲了,可是江細菊不服老:年紀已經這麼大了,還不趕快做,要等什麼時候?不知道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所以,有機會就要趕快來做有意義的事。

圖左 :一頭短髮,俐落手腳,完全看不出她已經七十五歲了。慈濟志工江細菊(右)不服老:「年紀已經這麼大了,還不趕快做,要等什麼時候?」[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口罩工序多,分段承擔。你來車、我來剪,一組兩人合作無間,成就一件善事。[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口罩完成後,修剪線頭、品剪等後端工作,不分男女都能勝任。[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第二層透氣沙布的布質柔軟,車縫時要特別細心,藉此可培養耐心。[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侯金蘭(右)不再到樂齡學堂上課,她覺得在巧藝坊可以發揮縫紉專長,還可以和妹妹侯素琴(站者)一起付出。[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藍色弦月型布塊是立體口罩的下巴部分,正反面縫合後還要押線,配戴時才會服貼。[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巧藝坊愈來愈多縫紉專業志工,每個人都希望能趕製更多的布口罩,提供給慈濟家人。[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無論是專業車縫還是協助後續作業,工作不同,相同的是人人都有一顆專注奉獻的心。[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時時戒慎,念念虔誠,纯善至誠,長養慈悲,板橋園區巧藝坊志工們虔誠祈求天下祥和無災難。[攝影者:黃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