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樂學習 勤精進 經驗傳承

樂學習 勤精進 經驗傳承

E-mail 列印
2020年初規劃的北二區人文真善美基礎課程研習,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而延至六月舉辦。藉由課程規劃,從基礎入門和作品分享,配合實作練習,期以圖、文、影音結合,紀錄人間美善,傳播大愛為目 標;溫故知新,精益求精。

6月21日第一天課程,第五、六、七聯區報名文字、圖像、影視及美編多媒體課程共九十八位學員,資深志工三十位承擔工作人員陪伴學員,相聚一堂勤精進。

相見歡時間,北二區合心行政朱英彥,介紹各聯區和氣行政窗口與學員認識,讓志工在勤務出班及學習上遇到問題時,可以適時的請求協助。緊接著由真善美志工吳美貞帶動團康,拉近彼此的距離,大家歡聚在一起。

◎人文真善美承擔與使命

早上的大堂課,由慈濟基金會文史處同仁吳明勳講解「人文真善美承擔與使命」,接著大愛臺新聞部志工小組陳湘霏組長提醒「影視日常」,場記文稿說明與默契建立。

講師吳明勲分享為什麼做慈濟志工?早期做慈濟很單純,「做慈濟不是要有無窮的精力,而是有勇氣。」母親走入慈濟後,找到生命的價值,她的自信與改變,也影響了女兒。

吳明勳與學員分享一路走來的初衷。當志工要內修外行、紀錄要任務達標、文史要使命必達;人文真善美的定位:志工是見證者亦是記錄者,真實才能感動人;圖文影把美善點滴記錄下來,採集→編輯→典藏→運用→研究→修行→弘揚,文史流傳。

她鼓勵大家遇到挫折時,不要害怕,而是要不斷地練習,所以準備好,就是經常出班,經驗越來越多,隨時都可以上場成為「強打者」,接到勤務不慌張,把握每一次付出的機會。人文真善美圖文影目標方向一致,彼此相互補位打氣,能量無限大。

「真善美志工深入各社區,這不是記者及企劃可以做得到。」大愛臺新聞部志工小組組長陳湘霏表示,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是大愛電視臺新聞最強而有力的後盾。

接著,陳湘霏說明,送新聞帶時,希望能有重點的採訪,辦活動最主要的原因及參與者的感想。把發生的人、事、時、地、物交代清楚,同時能把歷史發生脈絡說清楚更好。寫文稿不難,把握每一次出班學習成長的機會,是進步的動力,用心就是專業。透過課程分享,讓學員了解場記與文稿是新聞帶必備的要素。

◎分站課程 實務學習

下午分站課程,各組講師帶領學員學習。

圖像組「曝光基礎概念」,認識相機及設定,解說光圈、ISO、快門,三者相互的關係和原理,講師王賢煌強調,重點要熟悉自己的相機操作以及基礎概念,才能得心應手拍出好照片。

攝影要了解活動場地的光線,角度等問題,拍照要有想法,拍攝前要先做觀察、做好基本功,讓畫面更有故事性,透過畫面先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其他人。而出班後影像處理原則,挑精選圖像,原圖上傳本會圖像組典藏呈現。

透過講師的講解,讓首次參加人文真善美課程學員梁潔欣收獲很多,她是高雄慈青,北上工作,父母親是高雄人文真善美志工。「以前在家會幫母親順文稿,上課後才知道採訪及寫文稿的方向與重點在哪裡,同時學習如何為一張照片說故事。不論是文章或是圖像的作品,真正的呈現出看到的感動,希望更專業的能夠把整個篇幅、圖片讓看到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拍了很多照片,常常覺得不知要如何挑圖,這是我最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是來上課的最大動機。」學員姜媛榕希望把圖像拍得有溫度、有故事性,可以令人感動。

大藏經組,由兩位實作經驗豐富的慈濟志工朱英彥與高玉美擔任講師。

朱英彥說明慈濟大藏經的緣起,五十五年來累積了很多的美善故事,透過文字,可以知道當時活動、故事,才會比較清楚;因此,前端有真善美來記錄,後端有文史處、大愛臺一同完成。

一篇社區大藏經,紀錄平凡中的不平凡。講師帶著學員進入慈濟全球資訊網、慈濟全球社區網,說明大藏經採、編、存、用以及公開平臺之網頁操作。透過慈濟全球社區網的大藏經,觀摩文稿中構圖、地點、情境、環境、情感等內容,學員們更清楚寫文稿的構思。

高玉美說明文稿的五大要素:人、事、時、地、物,以及採訪重點之事前準備工作。基本態度:公正、客觀、完整以及破題與結語的重要性。

學員徐武正表示,一段文字如何精簡順暢,用正規的寫法,讓人一目了然看得懂在表達什麼;段落的起承轉合,有因果關係,就像看小說一樣,有其情境,這是他最想要學習的部分。

◎多學習 更精進

多媒體課程主題:課卡製作的重點提醒。講師鄭洊宏提及很多活動或研習都需要用到課卡,今天他教學員如何製作課卡。製作卡片要知道需要的尺寸,再選擇符合課程主題的照片及加入文字,字體要統一。他非常用心的一邊解說一邊示範每個步驟,讓學員清楚易懂。接著實作,當學員有任何疑問,助教團隊在旁協助教學,讓學員安心,學得開心,很快就上手了。

楊文道第一次接觸多媒體課程,感恩講師解說得非常詳細,聽得懂、學得會,有信心可以完成課卡製作。陳淑貞陪著女兒一起來學習,感謝講師很有耐心地教導,她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難,任何事情是要多花一點時間,也要用心學習。

多媒體組最年長的學員,土城區的黃素珍自我勉勵:「沒關係,什麼事就慢慢來,要把握當下。」她取消今天的平溪義診行,選擇來上人文真善美基礎課:「因為人醫會走入社區,需要找一些之前的資料……上了課才了解,原來以往拍攝的照片、影片這些資料都是多媒體的素材,應用軟體把資料連貫起來就可以成為很棒的回顧帶。」

210教室影視課程更是座無虛席。第一堂課大愛臺專業攝影師張偉忠,就學員所提出的問題和經驗分享。江文龍幽默地說:「慢慢學不知要學到何時,今天是速成班馬上要上火線!」

初學錄影的何淯潔問:沒有工具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記錄?講師張偉忠回應,手機也可以錄影。拍攝的時候要先想好段落,拍攝的過程先模擬好,例如:要介紹這個人物,要了解他的背景、在做什麼事情,還有周遭的環境是什麼?這些都可以構成一個故事。何淯潔表示,以前自己攝影是從頭拍到尾,也沒有抓到重點;今天來上課,學習到了不是全都錄,而是要重點式的選取畫面。

第二堂課講師江文龍擅長做新聞,與學員分享新聞製作的竅門,鼓勵大家要多出班汲取經驗。志工平日所做的訪視及環保區塊有許多感動人的故事,都是大愛臺喜歡報導的新聞。

中和區影視志工陳啟平分享,年初返港卻因疫情滯留,期間分秒不空過,幫香港慈濟志工記錄了數則與疫情相關的新聞,同時和人文真善美志工分享交流,回臺後也看到香港新聞產出量成長許多。他鼓勵學員,要用心找到主題拍攝,多報導利益人群的美善事蹟。

經驗點滴累積,最重要是透過共修、出班記錄一起學習。司儀古敏華勉勵大家:每天的《靜思晨語》、《人間菩提》,都可以看到上人的開示,在慈濟的環境中跟緊腳歩多學習。透過學習,溫故知新,菩提、新芽相互提攜傳承人文真善美的使命,讓人間真善美故事永續。

圖左 :學員依照三個不同的分享主題投票,得票數不相上下,都是大家學習的典範。[攝影者:盧瑩順]
圖右 :影視課程座無虛席。下午第一堂課大愛臺專業攝影師張偉忠,就學員所提出的問題和經驗分享。[攝影者:盧瑩順]

圖左 :學員何淯潔初學錄影,她問:沒有工具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記錄?講師張偉忠回應,手機也可以錄影。[攝影者:盧瑩順]
圖右 :一段文字如何精簡順暢,用正規的寫法,讓人一目了然看得懂在表達什麼,這是徐武正最想要學習的部分。[攝影者:林文質]

圖左 :學員游采潔回應講師高玉美提問,一篇文稿如何串場,以課程主軸和人物專訪相呼應。[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多媒體講師鄭洊宏教導學員,如何製作活動或研習課程需要用到的課卡。[攝影者:黃芳碧]

圖左 :助教團隊協助教學,讓學員安心,學得開心;即使第一次接觸多媒體課程,也有信心可以完成課卡製作。[攝影者:黃芳碧]
圖右 :圖像組講師王賢煌,教大家認識相機光圈、快門、ISO三者的相關作用與原理。[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梁潔欣上課後才知道採訪及寫文稿的方向與重點在哪裡,同時學習如何為一張照片說故事。[攝影者:孫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