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芬蘭教育帶來的啟示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芬蘭教育帶來的啟示

E-mail 列印
9月25日晩上靜思書軒新舞臺的心靈講座,五十多位來賓坐滿現場,似乎被主題「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吸引住,前來聆聽作家陳之華的分享。陳之華關心教育制度,多本著作探討芬蘭教育值得借鏡的面向。現場引起熱烈的提問與討論。

作家陳之華帶來芬蘭教育的啟示,成就每一個孩子,有別於台灣教育制度的過度競爭化。[攝影者:陳昭賓]
9月25日晩上靜思書軒新舞臺的心靈講座,五十多位來賓坐滿現場,似乎被主題「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吸引住,前來聆聽作家陳之華的分享。陳之華關心教育制度,多本著作探討 芬蘭教育值得借鏡的面向。

「芬蘭,孔夫子之國」是陳之華回台灣前,接受芬蘭最大報-赫爾辛基報專訪,報紙的頭條標題。曾經在芬蘭、美國、其他歐洲國家居住過的陳之華,被斗大的字震撼著。孔子是中華 民族古今教育的典範,他主張的「有教無類」仍被教育工作者奉為圭臬。曾幾何時,遠在千里之外的芬蘭,也和孔夫子有了關聯。

最近,有一些數據,打響了芬蘭的名號,針對世界一百個國家所做的評比,芬蘭人有八成以上的人是主動閱讀的,到圖書館借閱書籍的次數,每年每人平均二十五次;而芬蘭和世界各 國比較上,有卓越的成績。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異,陳之華認為,因為芬蘭教育體制和很多國家不同,他們都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寶貝,給予時間、空間,從不強調菁英、資 優、競爭及比較;從不要求學生和老師具備超能耐,從不奬勵全勤與整齊化一。

在芬蘭,他們注意到小孩子的內心是喜歡學習的,但是討厭強迫學習及建立紀律;而且相信人是活的,是不斷地在改變,需要不斷地摸索才有競爭力。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中發 現,那些是他們喜歡學習的,無論是彈琴或是跳舞;他們認為經孩子思考過,或是他們想過的夢,芬蘭的父母都會給予他們學習和摸索的機會;孩子可以從每次嘗試新的事物中,得到 更多的體驗,有了對事物思考及產生判斷力。

陳之華的大女兒目前念國三,她是國一下學期才回台灣讀國中,之前的教育都在芬蘭。有一次,班上的家長要鼓勵孩子考高分,計畫由家長拿出額外的錢來鼓勵這些考高分的小孩子 們;她的女兒在聯絡簿上寫下「不公平」三個字,孩子認為獎勵應該要給那些進步很多的小孩,來鼓勵他們的進步才是。陳之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深思,優秀的孩子需要被鼓舞,難 道其他的孩子不用被鼓舞嗎?考高分的孩子,是因為他們比其他的孩子提早抓到念書的竅門;其他的孩子,只不過是過程需要長一點,他們欠缺的是時間和空間,相信他們將來必定也 是良玉。

在台灣從小學就開始排名次,從小班級的班排名,到大範圍的校排名,因為這樣子的排名,小孩子的世界,只會看到他所讀的學校;而這樣的競爭,只會讓小孩子的視野變得狹隘,心 胸也不會寛廣;長大之後的他們,就會成為自私自利,只懂得爭名利的人。從台灣現在的教育,可以預知台灣未來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根據台灣教育改革者黃武雄教授的說法,過度 競爭的結果,會使人沒有安全感,時常懷疑自己,沒有真正的自信。「人與事爭,才是正常的教育。」陳之華提出思考的方向。

精彩的演講引起熱烈的提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困惑,她不知如何讓班上學生樣樣都好;班上孩子在功課、音樂、體育等的各方面的表現,都是她接受考核的項目;重評比的教育體 制,讓這些孔夫子們自顧不暇,又怎麼有心思花在需要幫助的小孩身上呢?一位身懷六甲的母親聽了演講後表示,她不再期盼著未出世的小孩,將來一定要當醫生,只希望他能快樂地 學習。

「每個孩子都很特別,都很重要。」陳之華說,給予孩子成功的機會,他們一定會表現的更好,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天賦,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

圖左 : 關心教育的媽媽,抱著孩子認真聽演講,並寫下心得紀錄。[攝影者:陳昭賓]
圖右 : 憂心升學教育的媽媽,提出基測制度的困擾,聽了主講人的建議後笑逐顏開。[攝影者:陳昭賓]

圖左 : 教育工作者提出困惑,她不知如何讓班上學生樣樣都好。[攝影者:陳昭賓]
圖右 : 陳之華欣然在著作上簽名,並與讀者交換心得。[攝影者:陳昭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