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成為有溫度的老師 做孩子生命的貴人

成為有溫度的老師 做孩子生命的貴人

E-mail 列印
「2022年寒假第二十期第一階段慈濟教師培訓研習營」因疫情改以全省連線方式上課,此次由北區、桃園、新竹共同承擔籌辦,新店靜思堂、新竹靜思堂和花蓮靜思堂為主要講師授課場地,連線分散到桃園、新竹、南投、臺 中、嘉義和高雄等地靜思堂、聯絡處的學員,加上隊輔等工作團隊,共有七十二人參加。

計畫趕不上變化,新冠疫情再起,全省籠罩在Omicron病毒快速傳播的陰影中,為保護學員與工作人員,原定1月22日在花蓮舉辦的四天三夜「2022年寒假第二十期第一階段慈濟教師培訓研習營」不得不修改活動計畫,改為雲端連線方式辦理,並縮短研習時間為1月23、24日。經過前一天的測試,23日早上,完成連線默契後,課程正式展開。由人在桃園靜思堂的黃雅蘋老師擔任司儀,適時引言、結語,靈活串聯課程主題「慈濟法脈宗門共修、慈濟志業推展—醫療篇」的進行。

◎猜猜靜思語 好話給你鼓勵

預定今年一、四、八、十、十一月辦理五次教師培訓研習課程,此次輪由北區主辦,新店靜思堂和花蓮靜思堂為主要講師授課場地,學員分散到桃園、新竹、南投、臺中、嘉義和高雄等地靜思堂、聯絡處連線精進,加上隊輔等工作團隊,共有七十二人與會。果然是老師的營隊,桃園區團隊〈認識您真好〉歡樂團康後,考試馬上來了,這次要考的是猜出示範老師所比的手語是哪句靜思語。

第一題就有十六個字,示範老師剛比完,馬上寫出「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的莊雯心老師搶得頭香,獲得二千分的加分,真是厲害!莊老師希望能傳遞更好的教育給小朋友,跟著靜思手語指導老師李靜映學過好幾期手語,因此立刻能意會寫出答案。

莊老師的外婆是慈濟人,從小就常跟著父母做環保。本要培訓的爸爸病故,為完成他的遺願,儘管教學忙碌,她還是設法排除困難參加培訓。除了家人的影響,「很認同上人的理念」的她,感受「佛在心中莫遠求」,自我惕勵從自身做起,將慈濟人文、慈濟的美善,帶回到學校影響更多人,特別是正在成長中的小朋友,幫助他們涵養好品格。她說:「我會持續在教育現場努力,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讓每一個孩子找到生命的舞臺。」

各區老師也是臥虎藏龍,第二題、第三題……不論是六個字、八個字還是十八個字,每題都有人很快寫出答案,像「屋寬不如心寬」、「心中有愛,人見人愛」、「口說好話,如口吐蓮花;口說壞話,如口吐毒蛇」。計算總分,統統有獎,獲得「慈濟讚」愛的鼓勵。

◎慈濟人文 修心養性

「慈濟人文是做而後展現的道風,重視慧命的成長,人格的成長及生命的結晶。」為學員講授「慈濟人文」的講師,也是指導此次營隊的靜思精舍德佩師父,開宗明義教示:慈濟是慈善團體、宗教團體,同時也是修行團體、力行團體。再引達賴喇嘛對「最好的宗教」的定義:「只要是讓你更能有慈悲心,更有覺察心,更有平等心,更有愛心,更有人性,更有責任感,更有道德感,能對你有如此的影響的宗教,就是最好的宗教。」對正信的宗教,都應予以尊重。

德佩師父接著介紹佛教旗、慈濟旗和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會旗,並透過「學佛行儀」的影音示範讓學員認識放掌、合掌、問訊、頂禮、禮佛三拜等的意涵,也讓學員就地練習。行住坐臥蘊含一個人內在的修為,慈濟人進退行儀,要「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還要「右肩擔起如來家業,左肩擔起慈濟精神,胸前掛著個人氣質」。最後勗勉「修行就是要做到,無心的動作,也能感動人。」用親和力,讓人起歡喜心,與人結好緣。

「人要衣裝,要合乎場合、年紀、身材;整體的美來自個體的修養。」為學員講說「禮儀之美」的賴麗英師姊,逐一說明慈濟的服裝:旗袍、八正道、藍天白雲、教聯會青天白雲、大禮服和灰色共修服等穿著的場合以及搭配的鞋襪、背包等。

賴麗英師姊提醒學員:「整體的莊嚴之美,要靠大家的配合。」慈濟在宗教團體中有引導作用,很多人都在關注慈濟人的威儀,愛上人就應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共同維護慈濟人的形象。她以在花蓮慈濟醫院承擔醫療志工為例,要跟著精舍的作息,早上三點五十分洗床後,必須在五到十分鐘內要換裝、梳頭,然後進入主堂做早課。因此要學會快速打理自己,「頭髮梳整齊,人也顯得有精神。」

但要怎麼梳才不會顯得老氣?又或是頭髮太短不容易綁慈濟頭呢?賴師姊邀請一位短髮的學員上臺,以她為「模特兒」,示範如何透過分段將頭髮固定並戴上頭花。「是不是很莊嚴?」經過賴師姊的巧手,端莊的慈濟頭展現於眾人面前。

「師父引進門」接下來就換學員來「修行」囉!對著眼前的小鏡子,老師們先梳開頭髮,然後用黑色橡皮筋紮好頭髮,再利用髮膠、定型液及髮夾,來使頭髮固定。哇!老師們真是不含糊,現學現賣,有模有樣;遇有不習慣梳理髮髻的學員,隊輔們貼心上前關懷,一個個整齊的慈濟頭出現了!

「因為慈濟有實際助人的具體行動。」希望人生的後半場能活出自己,做一些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無悔此生,這輩子,不要白來了」的陳愛美老師在兒女已能自立、無須操勞家業後,選擇慈濟做為歸依。過去遇事習慣做最壞的打算,因為靜思語學會正面思考,多去想別人的好和優點。培訓之前,就在社區的大愛媽媽付出,未來會更投入慈濟志業,讓此生不虛度。對於慈濟的人文與儀軌要求,她覺得就像「學生也要穿制服」一樣,如禮而行,正可以修練自己的身心,樂於如規如矩、如律如法。

◎食事為大 食存五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又說「吃飯皇帝大」,一般人見面的問候語常是:「你吃飽了嗎?」進食,讓我們維持生命;但同樣地,病也從口入,吃錯食物,不僅不健康,更會傷害許多無辜的生命。因此,「食事」,實在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閒視之。

對慈濟人來說,「食的威儀是慈濟家風。」營隊另一位指導師父,德(耒英)師父以飲食時應該觀想的五種境界,也就是「食存五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叮囑學員應該抱持「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藉著受食來反省自己,人生是否不斷付出良能為人群做事,才能食而無愧。同時也不能起貪著之心,貪求美味,而是要以端正心念食用,適量飲食,讓作為載道器的身體健康,心靈淨化。

值此新冠疫情重創全球、星火燎原之際,施打疫苗固然可以減輕重症,但唯一的靈方妙藥就是齋戒茹素;吃素不只救地球,還能減碳、顧身體和救慧命。「吃素是因對眾生的尊重,從身口意去修才是真修行、真供養。」德(耒英)師父說,我們不要吃欠債餐,因為「吃人四兩,要還人半斤,放眾生一條生路,也是為自己留一條活路。」好消息是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統計,2019年每秒鐘被殺害的動物是二千五百五十六隻,2020年減少了五十六隻,一年下來減少了十七億多。

「老師的使命就是要提升生命的價值,在社會中承擔起導亂趨安、洗濁為清、去邪歸正,化惡成善的責任。」德(耒英)師父引上人對慈濟教師的期勉,「慈悲喜捨清淨愛,教師宏願育英才」,請老師們自我期許成為人師而不只是經師,用菩薩心去教育孩子,感化更多學生,做個提燈照路的人間菩薩,為學生們點燃心燈,使社會充滿光明。」人有無限可能,只要教育得法,相信學生都是可以教化的。

大學時即參與慈青,葉鎧誠老師對慈濟的人文與禮儀並不陌生。他從《水懺》演繹開始,慢慢從方便素轉為全素,起初家人有些擔心他是否要出家呢!能夠堅持下來,不再對葷食起念頭,他笑說:「吃了二十年魚肉,是該蔬食了;我不想與眾生結惡緣,更不想讓肚子成為埋葬動物屍體的『墓仔埔』。」參加培訓是希望「回歸道場奉獻所學,在職場實踐理念;多學習慈濟的品德教育、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慈濟醫療 守護生命守護愛

要說慈濟「醫療志業舊法新知」,花蓮慈濟醫院醫務秘書李毅醫師表示,這是大哉問,他選擇以「守護生命的磐石--疫情中的慈濟醫療」,聚焦自2021年5月確診案例直線上升後,慈濟醫療及教育志業所做的努力。

從林欣榮院長給同仁的一段影片,帶出醫院如何「超前布署,戰勝恐懼」,更「拉起防疫網」防堵無孔不入的病毒。不論是醫師、護理師還是醫事相關人員、總務同仁以及慈濟志工,上下一命,做彼此最真誠的好夥伴。無論是篩檢、接種、防疫又或者是創新研發,收合方便的防護隔離罩、便於摺疊搬運的不鏽鋼檢驗檯,還有慈濟大學和中央研究院合作研發的簡單快速且不需要高端儀器檢測的試劑,都在疫情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確實做好了保護病人的工作。

不以為苦的同仁每天忙到晚上八、九點,第二天一早又要出發去做篩檢、接種,還能想出各種拍照姿勢,笑迎挑戰,誠所謂「若不是大智大仁和大勇,誰能擁抱蒼生」?不只花蓮慈濟醫院,臺北慈濟醫院是收治全國確診病例最多,為失智阿嬤製作假人膚慰不安的心、為確診孕婦剖腹生產等等。「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希望」因為堅持做對的事,就如同買BNT疫苗,若真等有了錢才買,臺灣會有多少疫苗給國人、給青少年施打,只怕還在未定之數!

援引科學期刊研究,李毅醫師指出,飲食與COVID-19有明顯關聯,高品質的飲食,亦即素食能夠降低重症和染疫風險。上人更是殷殷教示,端正生活,不要只為一時口欲,濫殺無辜。「只要我們不再傷害地球,地球的抗體(病毒)自會消失。」但願有越來越多人能有素食是弭平疫情的唯一良方,共知共識共行。

李毅醫師感動人心的分享,觸動喜歡當醫療志工的何芸庭老師:「醫師拯救病人的生命,老師則是指引孩子的慧命,用知識改變孩子走上更好的道路。」從慈青到受證慈濟委員的她,為何又出現在教聯的培訓現場呢?原來她過去是科技人,因為在社區為新芽的孩子課輔,發現自己喜歡教育工作而轉換跑道。她認為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知,也希望透過潛移默化的身教、言教去影響孩子,「教育是有溫度、有意義的工作,老師不僅幫助孩子開拓生命視野,更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教育會客室 盤點生命

進入「教育會客室」單元,新竹區的白慧真老師請老師們一起來盤點生命的價值。透過九宮格的題目,回想當老師的初發心、參與培訓的緣由到所希望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圖像。「回顧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再互為善知識,彼此分享回饋。

北區現場在隊輔陳麗鈴老師帶動下,三位隊輔老師也簡要分享了各自的生命盤點。做慈濟讓她們與全球接軌,也更有意義,勉勵大家一起來努力做慈濟。學員們則不約而同提到要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指引學生走在美善的道路。「老師心菩薩心」的胸懷在他們身上表露無遺。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相知相惜共同的理想,放下自我執著與倔強,慈濟是我們唯一的方向。」慈濟是溫暖明亮、陽光眷戀的地方,也是可以幫助彼此成長、用愛讓世界亮起來的道場。祝福今年培訓的教師們,無論在職或已退休,順利完成課程與培訓考核,在年底時穿上專屬教聯的大禮服讓上人授證,盡個人力量,圓為眾生付出的理想,同行菩薩道,點亮教育、照亮人間。

圖左 :莊雯心老師因曾跟著靜映老師學過好幾期手語,很快就能意會示範的手語,寫出正確的靜思語。[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學員練習三問訊的儀軌。[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學員練習梳慈濟頭,資深教聯會老師李美金貼心上前關懷。[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賴麗英老師邀請一位短髮的學員上臺,以她為「模特兒」,示範如何透過分段將頭髮固定並戴上頭花。[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十三位來到新店靜思堂的北區學員與隊輔合影留念。[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大學時即參與慈青,葉鎧誠老師對慈濟的人文與禮儀並不陌生,他從《水懺》演繹那年起,慢慢從方便素轉為全素。因為他不想與眾生結惡緣,更不要讓肚子成為埋葬動物屍體的「墓仔埔」。[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陳愛美老師(右)覺得就像「學生也要穿制服」一樣,如禮而行,正可以修練自己的身心,樂於如規如儀、如律如法。[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隊輔陳麗鈴(站立者左一)老師邀請其他三位隊輔分享自我盤點。隊輔們說做慈濟讓他們與全球接軌,勉勵大家一起來努力做慈濟。[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午齋時,老師們念佛入齋堂,齊唱〈供養歌〉。[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