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透過說故事 發揮人生影響力

透過說故事 發揮人生影響力

E-mail 列印
您喜歡聽故事嗎?司儀黃雅蘋以〈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作為引言,說明一個簡短的故事勝過長篇大論。「2022年寒假第二十期第一階段慈濟教師培訓研習營」,因為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關係,所以研習時 間改為1月23、24日以雲端連線方式進行。1月23日下午,在新店靜思堂規畫了一堂「講述故事+省思」的課程。

新北市永和區受證張虹敏老師,請現場的學員當成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透過繪本《想念兔小妹》示範說故事,除了讓人們對造血幹細胞捐贈有初步的認識,也將這個愛與希望的故事,透過兔小妹家人間緊密的情感與良善的互動,教會孩子們學會同理、尊重,以愛化解悲傷,進而幫助他人。

造血幹細胞捐贈是一個比較艱澀的知識,如果只是以唸的方式說故事,是無法吸引孩子的興趣,但是透過聲音、肢體還有互動,在張虹敏老師的示範下吸引大家的關注,且以靜思語「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來呼應教學目標。在說完故事後,並以四個問題跟孩子(學員)互動,以加強思考及印象。

張虹敏老師示範如何說故事後,接著由張龍珍老師分享「靜思語教學的故事與省思」,也對張虹敏老師的示範作進一步的說明。

◎靜思語教學與省思

張龍珍老師首先提到《靜思語》是上人的智慧之語,靜思語教學則是老師將靜思語融入生活教育中,來啟發孩子善良的本性。所以老師需要先將靜思語內化,並表現在自己的言行上,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

靜思語教學為什麼有別於其他教學法,因為靜思語教學重視的是生命的體驗與關懷。透過一個故事或是一個狀況來和孩子互動;可以主題式教學、融入式教學、隨機(觀機逗教)教學、還有五段式教學四種方式來進行。五段式教學是靜思語教學的精華,分為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生活實踐,而體驗等前四項的目的都是為了最後能在生活中實踐。

孩子到底喜歡聽什麼?沒有人喜歡聽訓話,如果都是以訓示的方式,相信在學校師生關係不會好,在家裡親子關係也不佳。孩子們喜歡聽故事,透過故事可以帶給孩子什麼?就如張虹敏老師所示範,以聲音表情還有肢體語言,從感人的情境中,達到小故事、大道理的效果。

說故事的方式有:
1.用圖片
2.偶(紙偶、布偶、指偶)
3.聲音
4.聆聽錄音帶有聲書
5.角色扮演、情境設定
6.真實的人物事蹟等等,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再透過省思,引導學生就故事中值得探討的問題做自由主動的討論,完成價值觀念的澄清。

「如果你有機會,我們不一定要當一個有權力的人,但一定要當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張龍珍老師常常覺得選擇當老師是幸運的,退休已十多年,雖然可以選擇的退休生活項目很多,還有很多發揮的空間。「不論我們在做些什麼,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義存在,所做的每件事都有影響力;身為老師,能夠透過說故事就把愛的種子、善的種子灑播在孩子的身上。」她認為:一天兩天也許看不到成效,但是時間久了之後相信成效一定可以顯現。

◎找對方法的影響力

在高雄靜思堂現場的學員李安揚老師,是一位退休老師,透過今天的線上課程,他深深感受:「老師的一句話會影響學生無窮。」回想國中時覺得自己說英文怎麼顛三倒四的,後來英文科被當了,再重修時,有一位老師告訴他:「要把英文學好,你就每天早上起床把課文念三十分鐘。」他照著老師所說去做,每天早上起來唸英文後,考試成績一百分了,自此產生了信心。

除了父母,老師對孩子也有無限的影響力。李老師的分享正呼應龍珍老師說的「一個人可以沒有權力,但一定要有影響力。」但是,一定要找到對的方法與孩子互動,一個小故事、一句話或一個行為,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圖左 :司儀黃雅蘋以〈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作為引言,說明一個簡短的故事勝過長篇大論。[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新北市永和區教育團隊張虹敏老師,請現場的學員當成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示範說故事《想念兔小妹》。[攝影者:陳秋華]

圖左 :張虹敏老師透過聲音表情還有肢體語言,從感人的情境中,達到小故事、大道理的效果。[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學生就故事中值得探討的問題做自由主動的討論,完成價值觀念的澄清,透過省思讓孩子來回答。[攝影者:陳秋華]

圖左 :張龍珍老師分享「靜思語教學的故事與省思」,也對張虹敏老師的示範作進一步的說明。[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如果你有機會,我們不一定要當一個有權力的人,但一定要當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張龍珍老師覺得對她來說選擇當老師是幸運的。[攝影者:陳秋華]
圖左 :在高雄靜思堂的李安揚老師(站立者)是一位退休老師,透過今天的線上課程,他分享:「老師的一句話會影響學生無窮。」[攝影者:黃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