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蔬食野餐趣 慈少推廣環保

蔬食野餐趣 慈少推廣環保

E-mail 列印
2021年4月18日,蘆洲聯絡處舉辦本學期第二次慈濟青少年成長班課程,由課務團隊、志工及學員共二十人一起搭捷運至大安森林公園,參加由慈濟基金會與臺北市政府共同舉辦,2021世界地球日「蔬食無痕家庭日」 的活動,學員們勇敢開口向遊客宣導環保,體驗更多生活經驗。

◎闖關學入群

帶著學員走出戶外,課務團隊為不方便攜帶蔬食野餐的學員,準備有飽足感的盒裝飯糰、鍋貼、水煎包;隊輔黃明珠雖未能出班,卻誠意十足準備五樣自家涼拌菜、水果、糕點野餐盒跟大家分享。學員們鋪上野餐墊一起坐在大樹下,吃得津津有味,也體驗野餐蔬食樂趣。

引起學員最大興趣的是闖關遊戲,課務團隊設計「任務型的活動」,以環保議題為主,學員透過瞭解後,身體力行走入人群去推廣宣導。學員在分組後至報到處領取闖關卡,主辦單位設計每闖過一關就有一份小禮物結緣。

導覽志工用心解說關於減塑同盟議題,學員們很仔細聆聽,尤其是柯博升眼神更是專注;解說員教導學員認識土壤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出選題考大家時,平時沉默寡言的古逸庭也能闖關成功,開心收到和環保有關的精美禮物。

◎清淨在源頭

學員林承樑在聽完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講解後,了解人類過度使用塑膠袋造成的生態浩劫,尤其是海洋首當其衝,因此,想用相關的環保議題來做宣導,跟同組的夥伴進行討論與演練,一起走入人群做宣導。學員從一開始不敢靠近人、怕開口就被人拒絕:「沒空、沒時間。」或者搖手,課務組蔡佩姍一路陪伴,引導學員,努力、不怕被拒絕,敢於親近與人互動宣導。

「在這十二張圖片裡面有哪幾張是塑膠袋?哪幾張是水母?」學員先讓群眾選擇,再為他們講解。人類在光線充足下,都分不清楚哪些是塑膠袋?哪些是水母?更何況是綠蠵龜,在深海裡面可能會看不到,也沒辦法做分辨就吃到肚子裡,也不能分解,就這樣餓死。

接續由林哲豪介紹淨灘的平臺,若想要為綠蠵龜盡一分心力,可上網搜尋「全國揪團認養淨灘」或「不塑之客」臉書社團的粉絲頁,幫忙推廣按讚。從源頭開始保護環境,愛護海洋,減少、拒絕塑膠袋使用。

因為中南部現在正在缺水,另一組學員丁芷柔、翁婉庭、張芷萱等人決定提倡宣導水資源的重要性,要懂得善於利用水資源,不要浪費。例如洗澡以淋浴代替泡澡、拿洗米水澆花、拖地的水可以沖馬桶等。宣導的時候,他們將目標鎖定阿公、阿嬤,也從長輩的經驗分享,更能將力行環保務實於生活中。

結束闖關遊戲,課務蔡佩姍帶領學員們輪流分享,林以越發現很多人把鵝、鴨等動物當作寵物。柯博升看到很多松鼠很開心,原本印象中松鼠的居住環境應該是在高山,但現在平地也看得到了,表示環境生態保育的成功。

林以堯了解自己個性很內向,不敢靠近人群,環保宣導期間一直在觀察周圍的鴿子。林哲豪看到一對情侶說要少用塑膠杯和塑膠吸管,但是他們手上就正在使用這些東西。林承樑分享有許多人聽過「淨灘」,卻很少人參與,所以有更多機會做推廣,期許人人反思與實踐。

透過今日「蔬食無痕家庭日」的活動,實際參與體驗,克服困難,及努力完成任務,學員們雖身累但心中歡喜,在付出中,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成就感。

圖左 :林哲豪(右一)向遊客介紹淨灘的平臺,希望能從源頭開始保護環境,愛護海洋,減少及拒絕塑膠袋使用。[攝影者:郭志秉]
圖右 :導覽志工用心解說關於減塑議題,學員們仔細聆聽,柯博升(右二)眼神更是專注。[攝影者:郭志秉]

圖左 :慈少班實際參與體驗,克服困難,並努力完成任務,在付出中,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成就感。[攝影者:郭志秉]
圖右 :闖關時,林以堯(左二)跟平時沉默寡言的古逸庭(右二)也能很快答題,開心收到和環保有關的精美禮物。[攝影者:黃淑煥]

圖左 :學員林承樑(右二)在聽完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講解後,想用環保議題走入人群做宣導,從一開始怕被人拒絕到與人互動宣導。[攝影者:郭志秉]
圖右 :蘆洲聯絡處舉辦本學期第二次慈濟青少年成長班課程,於大安森林公園參加2021世界地球日「蔬食無痕家庭日」的活動。[攝影者:郭志秉]
圖左 :小隊們聽完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講解後,瞭解人類過度使用塑膠袋造成的生態浩劫,尤其是海洋首當其衝,小組討論要以相關主題做宣導。[攝影者:郭志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