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醫出動 關懷到家

人醫出動 關懷到家

E-mail 列印
2023年3月19日,星期日。因為疫情逐漸趨緩,濶別二年多的慈濟新北市貢寮地區人醫會義診重啟。初春的朝陽,溫暖的照著大地。澳底國小操場及活動中心,播著〈大地和風〉的音樂,讓人心曠神怡。原本有八條線的往 診線,由於長者陸續凋零,因此調整成六條。已經關懷快二十年的馬崗線,由林啟嵐醫師帶隊,共計有醫師、護理師、藥劑師及志工共有十二人,為六位長者服務。

◎初春朝陽 人醫仁心

視病如親,林啟嵐醫師到每一位長輩家,就像孩子回到家一樣地關懷問診。首先來到魏伯伯家,魏伯伯因為確診,不方便看診,林醫生仍緊靠門邊親切的問候。

「姐啊,阮來啊,最近好嗎?」林醫師陣陣親切的問候聲,呼喚著住在馬崗海邊的海女阿嬤,但不巧阿嬤又到海邊去採石花了,雖然兩家都沒有馬上看到診,但了解阿嬤可以一早就去採石花,表示身體還很硬朗,林醫師也寬心不少。

住在附近的莊林阿嬤及莊先生母子,聽到林醫師熟悉的問候聲,莊林阿嬤笑得就如看到許久不見的孩子回來般開心。護理師為老太太量血壓,結果血壓竟然高達一八八,讓大醫王與白衣大士都好緊張,看過藥袋發現雖然有吃血壓藥,但好久都沒有再去診所或者醫院檢查,所以效果不彰。

林醫生關心地建議她要去大醫院再作檢查,莊先生表示要去看診路程遙遠,交通也很不方便,加上媽媽這兩年中開了三次刀,花費很高。但林醫師還是殷殷叮嚀,一定帶媽媽媽去大醫院檢查,最起碼也要到保健中心去看診,還提醒要每天都按時吃藥,也不能多吃,更要每天都量血壓還要作記錄。

◎把握因緣 勤耕福田

八十八歲的鄭奶奶氣色非常好,跟媳婦一家和樂,雖然腳走路,比較不方便,但因為媳婦妥善照顧妥當,健康情況良好。在聽診時林醫師特別為她介紹聽診器,由於以前的聽診器需要掀開病患的衣服,為了維護患者尊嚴,近年的聽診器更敏銳,可以隔衣聽診。林醫師對長者無微不至的溫言暖語,讓此行隨行,目前就讀臺大醫學系的莊子揚實習醫師深為感動。

就讀臺大醫學系六年級的莊子揚,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認識林啟嵐醫師,因而才有參與今天義診的機緣。本身是公費生,在大五、大六學習過程中,雖然在醫療知識的學習比較多,但親自參與偏鄉的服務機會則比較少。

他表示,學習過程很少有機會在偏鄉服務,其實這個機會是很難得的,特別是親身經歷,跟個案做很實際的接觸,包含他們的用藥、服藥狀態,甚至他們家庭的照顧,其實都是義診負責的範圍。

莊子揚說:「我覺得參加義診,對於未來不論在醫院或在偏鄉服務執業的公費醫學生或公費醫師,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只有實際走進來,才能真正接觸到偏鄉長輩的多種生活樣態,聊解到他們疾病的型態,才有辦法去幫助他們。」

久違的鄉親,不因時空阻隔,愛一直都在,就如溫暖的陽光,遍照大地,愛無量,福無量。

圖左 :北一區人醫會關懷小組志工周素雲(左三)、彭秀靜(左四)不時地關懷義診團隊,讓參與義診團隊感受到無比的幸福。[攝影者:謝海]
圖右 :第一家造訪的魏先生因確診,不便讓醫師進入屋內看診,林啟嵐醫師依然靠近門邊親切關心,詢問是否有需要幫忙。[攝影者:謝海]

圖左 :受到疫情影響中斷兩年的新北濱海地區義診,在疫情趨緩重啟義診之後,馬崗往診線由林啟嵐醫師帶隊共有十二人。[攝影者:謝海]
圖右 :不吝提攜後進,也讓年輕醫師藉由實際參與有所體悟,林醫師幫莊阿嬤看診後,為實習醫生莊子揚講解阿嬤的病情。[攝影者:謝海]
圖左 :長年照顧媽媽的莊先生,本身也有高血壓的問題,護理師也不忘幫他量血壓,醫師建議他要前往醫院就診按時服藥。[攝影者: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