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濟人醫臺東義診 臥床住民被愛包圍

慈濟人醫臺東義診 臥床住民被愛包圍

E-mail 列印
在疫情趨緩並已解封之際,慈濟北區、中區、南區、東區人醫會約200多位醫護人員與慈濟志工,在5月20、21日二天於臺東仁愛之家養護中心、財團法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臺東分院、馬蘭榮家附設慎修養護中心等三家 機構,為失能長者或多重身心障礙者進行牙科、耳鼻喉科、外科診療照護及衛教義診活動,共計診療服務約300位住民。

◎病情好轉 醫護欣慰

創世安養院是比較重症的病患,慎修養護中心也是重症而且行動不方便的病患,仁愛之家是一些失能的長者,他們之間有一個共通點即是就醫十分不方便,交通其實是個重要問題。慈濟人醫會每半年來此義診,醫師親自前往為他們診治,讓院方減少一些舟車往返時間,而義診設備品質其實也堪比一般的醫院等級。

重症的植物人在看診的時候,困難點就是病人無法張開嘴巴,他們也比較無法感覺疼痛,醫師只要有足夠經驗,就知道該如何處理。李彝邦醫師表示:「在洗牙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到水的問題,有時候水可能會跑到氣管裡面,相對的需要一些巧思來克服這些困難。看到病人經過治療後病情有逐漸好轉,這是感到最大的收穫。」

張詩琦醫師表示: 「今天病人整體的配合度非常好,因為坐在輪椅上,以臨床者的角度來講,醫護人員需要做一些身體位置的調整,跟周圍的管線人員與助理人員的配合,才能順利進行治療。我很感謝有機會能夠為他們看診,他們也願意讓我們能夠提供服務,讓我覺得從中得到的很大回饋與收穫。」

◎醫護應變 造福患者

幫助植物人或是重症患者的醫療工作,陳恂滿醫師嚮往很久,因為臺灣在這方面相當的用心,在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看診一位植物人或是重症患者,又要幫其洗牙,手術房需要好幾個「師」成立一個醫療團隊,期間要注意不要讓患者嗆到,才能完成診治工作。陳醫師表示:「能夠在這偏鄉、這麼偏遠地區,為這些弱勢的族群服務,是非常的有福報,我也鼓勵大家多多參與,而且人醫會醫療設備一直在改良與提升,讓它的功效變得很強,確實能造福患者。」

郭淑宜是擔任護理師的工作,協助牙醫跟牙助的診療可以進行順暢,監測病人的呼吸狀態,維護病人的安全。因為看牙的時候,患者都很害怕,在做這方面工作的時候,會握住病人的手,讓其情緒比較平穩一點,可以接受治療。牙齒健康其實很重要,整個口腔的清潔跟身體健康有很重要的關聯,郭淑宜表示:「過去有病人,在洗牙的過程當中血氧掉下來,當我提醒團隊後,大家通力合作,馬上停止治療,讓病人趕快坐起來;等其恢復呼吸的順暢後,再開始進行治療,這是我在工作上得到的價值。當發現病人的狀況不對時,可以立即做一些反應,然後趕快應變處理,再繼續治療工作。」

羅素娥護理師表示:「有兩個家庭的爸爸、媽媽,因為兒子是在創世基金會的植物人,為了要讓牙醫洗牙,多年來要到臺東牙科進行牙齒治療,都沒有辦法如願,因為沒有人要為植物人治療。這一次兩個家庭的父母親自來參與,看到醫護人員為他們的兒子洗牙,一直在旁邊很感恩慈濟人醫會。」

◎捐贈設備 提升醫療

志工郭龍憲負責牙科義診的管線配置,跟場地的規劃的工作。在義診的前一週,工作就開始在進行了,比如說設備的檢驗,要確保設備在義診現場不要有故障的情形發生。到現場的時候,根據現場的位置、場地的大小、病患的方便性,去做一些場地的規劃。特別注意管線佈置上是否順暢,洗牙管線在吸唾的過程中,汙水的流量會不會因為管線彎折而受阻塞,並預防管線造成人員絆倒的危險。這些事情都是管線志工要去思考的部分。

郭龍憲表示:「義診過程中,也有可能產生機器故障,管線志工需負責立即故障排除,讓整個醫療運作的暢行無阻。有時也要配合醫護人員安撫病患,或者協助固定病患的姿勢,在病患治療後,清潔跟消毒器材,確保下個病患在使用這一套設備的時候是安全的。義診結束的時候,要去做場地的復原、管線收納以外,現場恢復交還給原機構。」

翁煥庭董事長,目前從事牙科材料進口事業,多次捐贈臺東義診牙科材料;今日也與夫人一同參與義診,協助材料分送。他表示:「過去我開始在創業的時候,有一個美國的教授,常常在演講時告訴醫生,醫生就是要提供病人最好的醫療服務。從這一句話中,我很感動,我認為醫生要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給病人,我應當是要提供最好的醫療材料給牙醫師做醫療服務。」

翁董事長的理念跟他的宗教信仰有關,因為佛教常常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沒辦法做偉大的事業,但是至少可以做一點小小的善行,並且不求回報。其實一件快樂的事情很簡單,懂得付出、不要求回報;只要沒有私心,其實做的事情,會比賺了無數錢財還要來得快樂。

◎眾人成就 諸事圓滿

住民在洗牙和檢查時,難免會有不安、恐懼甚至反抗的情緒反應,為兼顧醫療品質與安全,醫護人員給予安撫並取得其信任,都需要很大的耐心與愛心,才能順利完成檢查。來自北區的志工也利用等待看診時間唱起輕快歌曲,創造一個歡樂與溫馨的環境,和住民親切互動,先舒緩其情緒,有利於後續的醫師洗牙的進行。在完成看診後,陸續見到志工推著住民的輪椅來到理髮區,由專業的美髮師為其修剪頭髮;當理完髮時,整個人容光煥發、精神燁燁,清爽的感覺也展露笑容。

在北區沒有這麼大的安養機構中心,臺東地區機構規模大到需要很多的人力來共同服務這些走不出去的院民,很讚嘆這些犧牲假期的醫護志工,這麼踴躍的報名,令人感動與敬佩。負責全體行政事務的志工黃美玲,彙整多區義診瑣碎事情相當多,多年來有一些經驗,雖已經駕輕就熟,但變化球依然接到手軟,從應變中去學習、去克服種種困難。黃美玲表示:「訂火車票、遊覽車人員接駁、安排住房、醫護人員的排診事務繁瑣,但越來越多人參與,這就是支持我勇往直前的動力。運作過程中,感恩牙科團隊及志工郭致呈與徐千惠、黃梨味的大力協助,行政事務方能圓滿完成。」

疫情趨緩之際,慈濟人醫會走入人群義診的腳步更積極,就是把握付出的機會,齊聚於臺東的兩日義診,以醫療專業為三家養護機構的住民服務,以實際行動體現人醫之愛,祈願在地住民身體更健康,有著更多的笑容。

圖左 :慈濟人醫會為臺東失能長者或多重身心障礙者進行牙科、耳鼻喉科、外科診療照護及衛教義診活動,共計診療服務約300位住民。[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李彝邦醫師(右)表示:「在洗牙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到水的問題,有時候水可能會跑到氣管裡面,相對的需要一些巧思來克服這些困難。」[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張詩琦醫師表示: 「我很感謝有機會能夠為臺東住民看診,他們也願意讓我們能夠提供服務,讓我覺得從中得到很大的回饋與收穫。」[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郭淑宜護理師(右)協助牙醫跟牙助的診療可以進行順暢,會握住病人的手,讓其情緒比較平穩一點,可以接受治療。[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羅素娥護理師(左二)表示:「兩個家庭父母親自來參與,看到醫護人員為他們的兒子洗牙,一直在旁邊很感恩慈濟人醫會。」[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翁煥庭董事長目前從事牙科材料進口事業,多次捐贈臺東義診牙科材料,今日也與夫人一同參與義診,協助材料分送。[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劉益志醫師協助裝設臭氧水消毒的水龍頭架設,希望這樣的義診平臺,能長久繼續維持下去,讓更多的志工參與,並提升看診的安全性。[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志工郭龍憲負責牙科義診的管線配置,跟場地的規劃的工作,在義診的前一週工作就開始進行,確保設備在義診現場不要有故障的情形發生。[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志工黃美玲(中)負責全體行政事務,在應變中學習、克服種種的困難,感恩牙科團隊及郭致呈(右)與徐千惠、黃梨味等志工的大力協助行政事務完成。[攝影者:黃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