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二十一世紀新概念 防災是一種生活態度

二十一世紀新概念 防災是一種生活態度

E-mail 列印
家是每個人心中的堡壘,如何建構安全的家,著重在預防。慈濟汐止區志工曾立文邀請慈濟基金會呂學正和內政部防災士講師鄭琬宣,8月5日下午到住戶三百零一戶的汐止區登峰天廈社區分享「社區消防防災講習」,出席的社 區民眾有二十位,共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減災和防災的正確觀念。

◎預防勝於救災 很重要

運用短短一百五十分鐘,兩位講師分享三主題:求生關鍵三十秒、大樓緊急疏散對策、居家防災計畫。講師呂學正開宗明義表示,日常生活中預防很重要。平常大家都處在無感中,無感是正常,無感表平安,但是也因為無感更要省思,有沒有自我保護能力。

災難往往是無預警,大都是意外,例如颱風、地震等,只要建立正確的防災知識,就可以減輕災害的發生。颱風時要注意「六要三不」原則,防災物資「要」準備,訊息「要」注意,招牌門窗「要」固定,水溝「要」疏通,住低窪處民眾「要」遷高處,土石流危險區「要」撤離。

「三不」更要牢記:登山溯溪「不要」去,危險河床「不要」去,觀潮戲水釣魚「不要」去,這樣就能減輕颱風災害。遇上地震來時,切記勿慌,躲藏在堅固的桌子下,身體呈九十度彎曲狀,保護頸部,因為是人體最脆弱的地方。如果地震來時恰巧在睡眠中,不用匆忙躲到床下,拿起隨身物品枕頭抱枕保護,身體同樣呈九十度彎曲狀。

家中也是容易發生危險場所,講師播放影片,讓大家省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常疏忽?爬高處隨意拿一張塑膠椅輔助,發生摔落;廚房地板濕滑未立即清理,民眾拿高湯遇濕滑跌倒;家具未固定遇到地震,一座座家具如骨牌般傾倒。驚悚畫面,現場驚叫聲連連。

「防災是一種生活態度,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預防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當下解決,災難就會遠離。」呂學正殷殷叮嚀。

◎摀口鼻無法逃生

講師鄭琬宣,是慈濟志工,也是內政部防災士講師,她與社區民眾分享「居家防災計畫」。日常生活中,火災是最常發生,原因大都是「電器走火」。發生原因有四要素:過載、捆綁、老化、斷線。通常斷線的原因,是來自於電器使用者不當的使用。

譬如:拔插頭時拉扯,或僅拉插頭線,在扯拔時,可能造成插頭裡面的零件被扯裂,導致插座變形鬆脫發生危險。所以正確的拔插頭方式,應該從插頭的頭部拔起。國人都習慣把插頭隨意插上去,講師強調正確的操作方式是要把插頭插好、插滿、插到底。

講師說:「謹慎插入,灰塵就不會侵入,因為灰塵容易吸收水分,尤其家庭裡面的冰箱跟電視插座,這是最不常拔的插座,若插不完全,在長時間的積聚灰塵,就會造成電器走火的危險。另一項是國人喜歡使用延長線來爭取更多插座的空間使用,購買延長線切記要有經濟部的認可。」

電器火災大都來自於使用者生活中不良的習慣,講師詢問大家,如果發生火災應該怎麼逃生。「躲廁所,用濕毛巾摀住口鼻,趕快跑出去」民眾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回應。

「錯錯錯,為什麼不能躲廁所?因為現在的廁所門跟下面通風口大都是塑膠材質,濃煙擋不住,塑膠遇熱會溶解,通風口也擋不住濃煙。」現在集合住宅管線是共通,一旦發生火災,濃煙會四處流竄。講師再強調不要用濕毛巾來摀口鼻逃生。

「因為很難呼吸,濕毛巾會吸收熱氣,會導致發燙造成皮膚的受傷,濃煙無法被阻隔,氧氣還會被隔絕。」過去錯誤的觀念一一被拆解導正,講師再度加重語氣強調:「發生火災時撥通一一九後,慢慢說出居家位置,逃生時要大聲呼喊『失火了』,叫醒家人外,也讓其他人同時聽到。」

◎「一二一六」要牢記

民眾們聽得很專注,熱烈的與講師討論,發生火災時,我該怎麼辦?「記住這號碼『一二一六』,這是居家逃生計劃,『一』代表畫出家的平面圖,『二』是標示家裡面的逃生位置,需要有兩個,一個是大門,另一個就是陽台。」講師的提醒,民眾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記錄,或是在筆記本上寫下重點。

「第三個『一』就是一個集合點,告訴家人萬一發生意外時,在那個集合點集合,以免造成家人清點不到人時,再回火宅現場,造成憾事。最後一個『六』就是每半年要模擬一次逃生練習。」

家中廚房如果遇見油鍋起火時,第一、先關瓦斯,第二、用符合鍋子大小的鍋蓋蓋上,不能用水直接潑撒,會造成意外擴大,要順著鍋邊慢慢地蓋下去,靜置二分鐘後,火就會慢慢地熄掉,如果是玻璃鍋蓋會有爆裂的狀況,因為蓋上去還在加溫當中。

最後講師再度提醒:「口訣『小火快逃,濃煙關門』,通常濃煙距離室內的地板高度大概是一百八十公分,能見度五公尺,要把握逃生時間。口訣只提供大家在逃生時遵循的方法,不是死板板,要因應當時的情境做調整。」

◎扭轉舊觀念 注入新觀念

登峰天下社區主任委員蔡毅龍不斷的稱讚:「課程內容很紮實,顛覆很多舊思維。是求生不是逃生,原則的掌控很重要。大家對自己都太有自信,以為摀住自己耳朵,遮住自己眼睛,不聽不看就可以過關,反而應該是要用開放的態度接受新知,不要拖累別人才是求生的涵養。」

社區民眾林玟樺在過程中,儘管燈光黑暗,依然不斷在筆記本上記錄重點。她表示,以前聽到遇到火災就是逃廁所裡,並用濕毛巾摀住口鼻,今日講師所說的全部打翻:「很震撼,預防概念很重要,每個人都需要了解。最重要學到『鎮定、穩住、自我自救』很重要。」

講師呂學正遠從花蓮來到汐止,很開心地表示,今日的分享,最主要是建立民眾居家防災預防的重要,一般人說到災害,會想到地震、颱風等等,但居家環境還有很多安全的死角危險,日常不做好災害預防,災害一旦來時,就會慌張無措。不斷做救災不如多花時間做防災、減災。期望能把防災概念推動到各社區裡,把災害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

也從花蓮趕來的講師鄭琬宣表示,面對災害來臨,唯有自己救自己才是最快速,過去與現在的防災觀念有很多落差,連建築都和以往不一樣。扭轉舊觀念,同時釐清新觀念。

回饋社區,儘管是二十一世紀,世人面對防災概念仍缺乏,曾立文回到花蓮靜思精舍時,精舍師父曾表示,基金會有很多同仁有豐富的防災知識。當社區要辦理消防活動時,他就想到呂學正,因為他不斷的在臺灣各社區做分享,有很多新觀念。集合住宅區跟傳統社區不一樣,所以要推廣更正確的居家防災概念。

「預防很重要,藉由社區的推廣,一傳十、十傳百的力量,讓社區民眾、周遭親朋好友了解,再向外推動,讓更多人知道如何預防,如果只有志工一個一個講,那就太辛苦、太慢了。」曾立文說:「逃生原則是固定的,要視災難發生時做因應調整。隨機最重要不是按照課本或按照講師原則,而是隨機應變。」增加防災觀念,減少救災,期盼更多人知道,防災是正確的生活觀念。

圖左 :呂學正講師開宗明義表示日常生活中預防很重要,平常大家都處在無感中,無感是正常,無感表平安,但是也因為無感更要省思有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攝影者:曾秀旭]
圖右 :社區民眾林玟樺(左一)表示以前聽到遇到火災就是逃廁所裡,並用濕毛巾摀住口鼻,今天講師所說的全部打翻:「很震撼,預防概念很重要,這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最重要學到:鎮定、穩住、自我自救很重要。」[攝影者:曾秀旭]

圖左 :民眾們聽得很專注,熱烈的與講師討論,發生火災時,我該怎麼辦?「『一二一六』記住這號碼,就是居家逃生計劃。[攝影者:曾秀旭]
圖右 :曾立文說:「逃生原則是固定的,要視災難發生時做因應調整。隨機最重要不是按照課本或按照講師原則,而是隨機應變。」[攝影者:曾秀旭]

圖左 :登峰天下社區主任委員蔡毅龍(右一)不斷的稱讚:「今天課程內容很紮實,顛覆很多舊思維。是求生不是逃生,原則的掌控很重要。」[攝影者:曾秀旭]
圖右 :短短一百五十分鐘,兩位講師分享三個主題:求生關鍵三十秒、大樓緊急疏散對策、居家防災計畫。[攝影者:曾秀旭]

圖左 :慈濟汐止區志工曾立文邀請慈濟基金會呂學正和內政部防災士講師鄭琬宣來到汐止區登峰天廈社區,應用周末午後分享「社區消防防災講習」,將近二十位社區民眾,共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減災,防災正確觀念。[攝影者:曾秀旭]
圖右 :講師鄭琬宣表示過去與現災防災觀念有很多落差,連建築都和以往不一樣。扭轉舊觀念,同時釐清新觀念,因為在災害當下,能就自己的只有自己。[攝影者:曾秀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