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以恭敬心掌勺 以慈悲心布施

以恭敬心掌勺 以慈悲心布施

E-mail 列印
說起話來輕聲細語,做起事來有條不紊,總給人溫柔婉約、不急不徐的志工利玉蘭,如果第一眼又是在大寮以外看到她,很難把她和「香積大廚」畫上等號。

社區的香積組,雖然都是團隊運作,但舉凡開菜單、食材採買準備 以及工作人員調配等,幾乎都是掌杓的大廚要參與安排與規劃。當爐火全開時,大廚一個人往往不僅要掌控數個大鍋大灶,還要顧及後端切菜備菜的運作,以及出菜速度和擺盤呈現……與一般辦公室的運作相較,辦公室是「文場」,大寮運作可算是「武場」。

◎成長之路

1953年出生在屏東的利玉蘭,家中有三個哥哥、一位姊姊,她排行老么。由於父母務農,生活條件很困苦,然而利玉蘭自幼在父母和兄姊的呵護下成長,物質雖匱乏,但心中的「愛」卻很豐盈。

初中畢業,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利玉蘭放棄升學,選擇北上求職,並順利進入南亞塑膠公司擔任品管員。之後在南亞遇到了好姻緣,1972年與同在南亞工作的洪燈雄先生結為連理,共組家庭。

婚後三個孩子陸續出生,為了照顧孩子,利玉蘭辭去南亞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1981年,長子將入小學之際,婚後一直在外租屋,且搬了好幾次家的夫妻倆,為了給孩子一個安定的環境以及上學方便,因而幾經選擇,決定在大直購屋安家。

新家裝潢時,一天,利玉蘭去買便當給裝潢師傅吃,在自助餐店裡,老闆看利玉蘭是新面孔就跟她閒聊了幾句,利玉蘭也開玩笑跟老闆說,如果老闆生意不想做的話要告訴她。結果沒幾天,自助餐老闆真的找上門來,因為老闆家人出了車禍急需用錢,所以要頂讓自助餐店。

◎事業起步

一句閒聊的玩笑話,卻牽起了利玉蘭與餐飲的好緣份。完全沒有餐飲業經驗的她,因為不忍自助餐廳老闆急需用錢的困窘,決定接下來做做看。她除了登報找廚師,也開始「調兵遣將」,把婆婆和娘家的哥哥都找來幫忙,籌備只花了短短十天,就開啟了自助餐店的經營。

時值1980年代,也正是「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利玉蘭的自助餐店由於經營得當,且她為人大氣、慷慨,生意也越做越好,接連開了三家。當時每天各店需要的菜量要用卡車運送,生意好到連算錢的時間都沒有。

1988年,利玉蘭決定結束自助餐的生意,轉而做房地產投資,做了兩年,又改做人力仲介,一做就做了二十年。結束自助餐生意時,利玉蘭受到木柵區委員,也是義姊的趙美智師姊的邀約,開始接觸慈濟,正式拿勸募本參與勸募。也在當時第十八組組長洪素琴的邀約下開始參與訪視。

◎因緣俱足

也因為有經營自助餐店的經驗,利玉蘭就順理成章地加入香積功能組。1991年,慈濟第一次的大型公益活動「預約人間淨土」於臺灣大學舉辦,自4月1日起正式展開,持續進行二個半月。利玉蘭當時在義賣活動中就承擔「師公飯」的製作義賣。

接著,不論是社區活動,或是各地發生災難,都能看到利玉蘭穿戴整齊投入香積的身影。1999年,臺灣中部發生921大地震,全臺志工前往災區支援,利玉蘭已是香積組的一員,自然沒有缺席。

2000年,象神颱風在臺北汐止、南港、基隆釀災,從11月1日至11月9日,慈濟志工供應受災地區民眾近二十萬份便當,另有麵食、土司、饅頭、油飯、餅乾、礦泉水、熱湯、薑茶等。利玉蘭也也是香積組備餐的志工之一。

2001年納莉風災造成北臺灣大淹水,隔天,慈濟內湖園區提供五千多份便當,接下來愛心便當的數量與日俱增。當時內湖區志工在鐵皮屋下,架設幾張長桌,擺上備料,便開始準備餐食、打包便當,利玉蘭也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

◎做就對了

不僅在臺灣,2011年,泰國發生大洪水,當時利玉蘭的先生洪燈雄師兄和孩子已在泰國成立冰品事業,洪師兄也是泰國慈誠大隊的隊長,利玉蘭第一時間就趕往泰國,她知道救災刻不容緩,要安救災人員的心就要趕快讓香積運作起來。

因為位在泰國巴吞他尼區的住家泡在水中,利玉蘭和洪燈雄師兄就借住在位居曼谷泰國分會旁的法親家中。那時師兄每天和來自鄰近國家,協助救災的各國志工,進行救災事宜;利玉蘭則是每天早上六點就在泰國分會,開始準備一天的三餐再加點心共四餐。在泰國,利玉蘭足足待了四十五天,直到要回臺灣的前一天才撥出時間,由泰國志工陪同,開車外加「划船」,回到距分會四十五公里之遙的住家看一看。

陸路不通時,一行人換划著小船前行。利玉蘭遠遠就看到「家」還泡在水裡,水中還有魚在游來游去……每每回憶起這一段,她總是說:「上人是我們的貴人,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原來當時證嚴上人也非常關心泰國的世紀大洪水,一次透過視訊鼓勵洪師兄「遇水則發」,上人的話語猶如定心丸,洪師兄和玉蘭師姊就此安下心來,一位全心投入救災、一位全力投入香積。當洪水退去,工廠整理後重新啟動,生意就如上人的祝福「蒸蒸日上」。

另外,不論是大大小小的社區推素勸素活動、募心募愛活動,例如去公園、公司行號、學校推素勸素,或是辦家庭茶會,利玉蘭都能依場合、人數、主題,變換出色香味俱全,又賞心悅目的素食料理。有時要支援他區的大型活動,利玉蘭也總能扮演好支援協助者的角色,「主承擔團隊很不容易,要考慮的地方很多,我們來支援,就要好好配合,別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圓滿最重要……」利玉蘭深知主承擔團隊的壓力,總是以同理心配合。

◎夫妻同修

雖然利玉蘭進入慈濟後就開始加入香積志工團隊,但她完全茹素是在2003年。當時先生洪燈雄師兄也受證了,接著師兄去泰國開創事業,孩子也大了,各有歸宿,她一個人在臺灣就開始改為全素食了。她說起這一段,不禁自我調侃了起來,笑說,是她想太多,其實師兄受證後,不僅自己力行素食,還會向朋友及一起打球的球友勸素,師兄體力好、又很能把素食的好處說得很清楚,「他站出去就是很好的見證,又說得出道理,勸素很有說服力喔!」

洪師兄也受到玉蘭師姊的影響,不但推素勸素很在行,退休後,常常陪伴玉蘭師姊做香積。每當內湖園區有特殊團隊來訪,師姊要承擔大廚,師兄就會「婦唱夫隨」,跟著利師姊忙進忙出,充當幫手,為師姊分擔工作。有時還會露一手,做出令人驚豔的拿手好菜。夫妻聯手,令人稱羨,是內湖區香積團隊的典範。

◎慈悲喜捨

利玉蘭幼年時生活困頓,「當我有能力時要盡量幫助需要的人」的念頭,從小在她心中萌芽。自從做自助餐生意開始,她賺錢都很順利,也由於她內在豐盈,對布施非常捨得,先後以父母、孩子、媳婦、孫子、公司以及自己和師兄的名義,共圓滿了十個榮董之外,只要有機會,三十萬、五十萬,也毫不猶豫地說捐就捐。

但他們的住家,裝潢四十年沒變,家具看起來也布滿了歲月的刻痕,利玉蘭總是說,家只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住起來就很舒適了,家具能用就好,不要浪費。由於利玉蘭在社區中算「老住戶」,鄰居都知道她是慈濟人,她除了把自己家打掃得乾淨整潔,還會把陽台的對外玻璃窗擦拭得光可鑑人,公共樓梯也是她打掃的範圍,她說,鄰居常常看到她穿著制服出門做志工,知道她很忙,但她要讓鄰居感受到,慈濟人的真誠與尊重,所以她一定要維護好環境的整潔,讓鄰居對慈濟人留下好印象。

◎內修外行

每當大寮內展開作業時,爐火聲、切菜聲、炒菜聲齊揚,再加上趕著準時出餐的壓力,難免彼此在溝通時要扯著嗓門說話才聽得清楚。但利玉蘭覺得,大寮中有灶神,她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大聲說話,要有恭敬心才能烹調出好味道,與大眾結上好緣。如果不小心聲色急了點,她也會盡快去跟對方解釋,化解誤會。

「要接待國外來的團隊,那要煮好一點,讓大家感受到我們熱忱……」「要接待企業界團隊,那要煮好一點,讓年輕人也歡喜接受素食……」「要煮給環保志工吃,那要煮好一點,感恩他們天天來付出……」不管要準備哪一餐,或是接待什麼樣的團隊,利玉蘭總是能找到「要煮好一點」的理由,甚至不惜拿出家中的高檔食材,她常說,東西再買就有,大家吃得開心最重要。

利玉蘭用心做香積的形象早已深植內湖區志工的心中,不管她是穿著旗袍、還是穿著八正道制服,甚至穿著便服,只要在園區出現,就有志工開心的跟她說:「看到妳就知道今天又有好料吃了。」常常讓她不禁完爾的急忙解釋:「沒有喔,我今天是來值班的……」或是:「我今天是來開會,下個星期才輪到我煮……」

利玉蘭說,承擔社區香積功能,至今已有超過三十年的經驗,讓她學習很多,也成長很多,更看到自己的價值,她會一直堅持在香積功能上,藉由轉食輪,接引更多人茹素、護生、長養慈悲心。

圖左 :2020年,志工利玉蘭和社區團隊進入公司行號推素勸素。[攝影者:林豐隆]
圖右 :2023年,大直發生房屋塌陷事故,家住災區前棟的利玉蘭師姊,立刻邀約勘災志工至她家休憩及討論救災事宜,且不一會兒功夫,就備妥了色香味俱全的茶水點心。[攝影者:丁碧輝]

圖左 :利玉蘭師姊的同修洪燈雄師兄退休後常陪伴師姊做香積,也能適時地端出拿手好菜。[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利玉蘭師姊承擔大廚,同修洪燈雄師兄往往也會「婦唱夫隨」,跟著師姊忙進忙出,充當幫手,為師姊分擔工作,鶼鰈情深令人稱羨,是內湖區香積團隊的典範。[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社區的香積組,都是團隊運作,但開菜單、食材採買準備以及工作人員調配等,幾乎也都是掌杓的大廚要參與安排與規劃。[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利玉蘭說,她會一直堅持在香積的功能上,藉由轉食輪,接引更多人茹素、護生、長養慈悲心。[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社區大寮與一般辦公室的運作相較,辦公室是「文場」,大寮運作可算是「武場」。[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利玉蘭承擔社區香積功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經驗,讓她學習很多,也成長很多,更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不管是準備哪一餐,或是接待什麼樣的團隊,利玉蘭總是能找到「要煮好一點」的理由,甚至不惜拿出家中的高檔食材,她常說,東西再買就有,大家吃得開心最重要。[攝影者:黃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