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北區愛心商店聯誼 募心募愛共善循環

北區愛心商店聯誼 募心募愛共善循環

E-mail 列印
2024年4月27日,北區愛心商店聯誼交流會,來自大臺北地區、桃園及新竹區志工與榮董團隊七百八十人齊聚在新店靜思堂,各區推廣愛心商店的志工團隊分享推廣心路歷程,也接受合心關懷團隊頒獎鼓勵。慈濟從五毛錢 竹筒歲月起家,志工穿街走巷,勸募「愛心商店」,希望重拾一元、十元竹筒歲月的精神。愛心不分多寡,只要多募一分善心,世界就多一分愛的力量,社會就少一分災難。

慈濟「大愛共善,救拔苦難」的信念,傳遞到全球各個角落,寫著五毛錢也可以救人,由十二支回收寶特瓶製成,翠綠透明的愛心竹筒已成為全台最新亮點。

◎溫馨交流 陪伴與傳承

溫馨互動交流由志工張益城主持,邀請桃園區鄭文章、文山吳王淑慧和汐止顏桂蘭募心募愛感人故事。

桃園志工鄭文章呼籲「共善,要不放棄每個機會」;社會的愛心是很足夠。鄭文章也募集百家愛心商店。鄭文章因為女兒開路連鎖咖啡店,女兒與女婿很支持爸爸也邀約幫忙咖啡店同業加入愛心商店現在已有四十幾間。去年六月,經藏演繹時,鄭文章呼籲組隊一起推動,現在桃園區已經有一千一百一十八家加入愛心商店。

文山區吳王淑慧感恩組隊陪伴與傳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更「有物出物」。分八支路線,貼靜思語也分享竹筒歲月,帶著會眾、見習、培訓志工一起推動募愛心竹筒,田瑋甄進店家歡呼「送福氣來了!」,我們出去不是說錢,是說愛、是說慈濟故事,經過幾次陪伴與示範,再讓他們來收竹筒,募集到近百支。

達一百五十間愛心商店的汐止區志工顏桂蘭,鼓勵要有信心,為人撐雨傘也可募愛。「組隊帶動要做歡喜!」顏桂蘭分享邀約志工喝咖啡做聯誼,順便做法親關懷,帶見習和培訓志工同行募心募愛。愛心商店除募客人也要募老闆,在惜福屋也募外勞朋友,零錢一元、五元都很好。

◎分工不分心 培養愛的默契

截至4月20日愛心商店募集,北區第四名由內湖區和氣一已達三百家,組長李采蓉分享團隊分組分工不分心,若推動過程當中如有一些不清楚的,或掃描QRCODE問題,還是店家反應及問題,都會透過會議來做討論。

志工李采蓉表示,推動時最常遇到的困難點,就是店家的回應稍微冷淡一點,志工們以感恩心面對,維持好因緣。其實放置竹筒另外一層意義,不是只有募愛募心,還要跟店家之間培養愛的默契,然後透過志工們每月收愛心時,分享慈濟的訊息,讓大家都有機會來行善,可以用小錢行大善。

◎愛心小志工 勇氣可嘉獎

勇氣可嘉獎的愛心小志工余浩誠說,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我們都需要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漸漸成為常客之後,會和老闆打交道熟識,然後慢慢熟悉了,之後就可以跟他們說慈濟現在有這個愛心撲滿,可以做弘法利生,然後把這些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大愛散佈出去。

年紀才十歲的小志工吳詠璇,會幫媽媽去買早餐,也跟老闆越來越認識。吳詠璇的阿嬤說現在花蓮有大地震,要幫忙捐款,然後她就去問老闆說可不可以放愛心竹筒在店裡,讓客人來買早餐時,讓他們做愛心?結果老闆欣然同意小小的孩子有大大的愛心,她就募到四家愛心商店。

三重區推動小天使郭倢羽今天特別害羞,但是到商家時卻很勇敢,她與姊姊郭姿妘已經募到四家文具店放愛心竹筒。

◎團隊合作 恭敬募愛

中山和氣四志工徐金雀推動愛心商店拿到個人獎,她平日騎著腳踏車,選定地點用「繞佛繞法」恭敬的心,挨家挨戶去募愛心商店,第一階段募了一百支,她住家樓下十幾間都已是愛心商店志工徐徐金雀帶領團隊並陪伴培訓志工一起募愛心商店達三百五十三間,今獲北區第二名獎項。

「叫您第一名」五百一十一家的新泰和氣一榮獲全省第一名,志工張淑秋激動地說:「其實我們組員都非常用心,上人怎麼說,我們就要怎麼做,金額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將慈濟精神在社區裡推動,因此我們全員動起來,協力帶著組員到大街小巷去募愛心,每一個組員的發心與願力,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是很多一個人的力量加起來,這個愛的能量就可以無限大,最重要是慈濟的愛可以在社區傳出去。」

美國911之後,志工紀雅瑩在溫馨座談曾請示上人,世界上到底哪個地方最安全?上人說,有愛的地方最安全。她相信有最多愛心商店的地方最安全,慈濟推企業共善,愛心事業也可以動起來,中山區大直也可以推動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

◎募心三法 成就共善循環

「募心三法」由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首先分享大家手上的愛心商店小Logo「愛」,既符合慈濟的精神,又能夠共同推動普世價值,用「感恩您」代表慈濟。有一天收到衛福部的一份公文說,民眾投訴愛心竹筒沒編號,不符合那個法律規定。我們一定要做調整,王運敬兩天內決策統一識別編號,並制定要現場清點、入資訊系統,因為公文做了相關全面性調整,如今超過全臺灣有萬家,程序符合衛福部規定。

王運敬執行長講述面臨相關挑戰思考策略和方法,科技日新月異,思考網路時代如何拉長情,有實際現金捐款也可搭配網頁線上或電子支付;未來透過店家掃條碼同步,新版線上捐款網頁,可在二十秒內完成。未來每一位委員可新增線上定期會員,讓會員愛心數字繼續提升。從點到面,慈濟加企業加上學校,讓蔬食變成課程一部分,成就共善循環。

全台的慈濟愛心商店,已經達到24,718家,臺灣人善的種子遍地萌芽,「我、願、意,愛心商店,衝衝衝!」期許邁向2025年,小小愛心竹筒喚起人們的善念,隨手做愛心,點滴水珠匯集成大河流,用愛經營用情鋪路,就會有一股開道鋪路的大力量,讓越來越多的人與愛同行,一起有愛無懼,一起向前衝進。

圖左 :2024年4月27日,北區愛心商店聯誼交流會,新泰和氣一榮獲全省第一名,志工張淑秋激動地說:「其實我們組員都非常用心,上人怎麼說我們就要怎麼做,金額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將慈濟精神。[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溫馨互動交流由志工張益城主持,邀請桃園區鄭文章、文山區吳王淑慧和汐止區顏桂蘭分享募心募愛的感人故事。[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勇氣可嘉獎的愛心小志工余浩誠說,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漸漸成為常客之後,就可以開始跟他們說慈濟現在有這個愛心撲滿,可以做弘法利生,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大愛散佈出去。[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中山和氣四志工徐金雀推動愛心商店拿到個人獎,她平日騎著腳踏車,選定地點用「繞佛繞法」恭敬的心,挨家挨戶去募愛心商店。[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募心三法」由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首先分享,大家手上的愛心商店小Logo「愛」,既符合慈濟的精神,又能夠共同推動普世價值,用「感恩您」代表慈濟。[攝影者:顏天賜]
圖右 :志工李小娟與團隊團康帶動現場七百八十位家人。[攝影者:顏天賜]

圖左 :志工李采蓉分享置竹筒另外一層意義,不是只有要募愛募心,分享慈濟的訊息,讓大家都有機會來行善,可以用小錢行大善。[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2024年4月27日,北區愛心商店聯誼交流會,來自大臺北地區、桃園及新竹區志工與榮董團隊,拿起689期月刊,七百八十位聯誼家人同影紀念。[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榮董團隊紀雅瑩(右四)相信有最多愛心商店的地方最安全,慈濟在推企業共善,努力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