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用心付出 曾立文的志工精神

用心付出 曾立文的志工精神

E-mail 列印
繼上次的製氧機基本知識與維修課程後,4月27日在內湖輔具平臺據點邀請志工參與第二次舉辦製氧機的認識與維修課程,希望藉由這樣的課程提升志工們的輔具知識,因此特別再度邀請了汐止輔具平臺負責人曾立文進行課程 分享與解說。

「病患需不需要使用製氧機的使用是由醫生判斷…」「製氧機是否能夠堪用要測馬達壓力夠不夠?這臺機器使用過幾個小時了?製氧機的氧氣濃度有幾%?」「我自己練習維修製氧機的時候,曾經跟廠商買零件,廠商卻不願意賣,因為…」

◎將心比心 輔具因緣

「坦白說,我昨天還在榮總,昨天晚上才出院,今天狀況好一點,就來上課了。」汐止志工曾立文談笑之間聊起昨天的身體狀況,隨之又笑笑地說:「我常常說,我出來就是健康,沒有出來就是住院。」曾經經歷過三次中風住院的曾立文,看著發自內心,面帶笑容與我們分享的做輔具的快樂,對他來說,出來做輔具就是一種快樂。

曾經在一次住院的時,曾立文遇到隔壁床的一位老伯伯,醫生宣布老伯伯可以出院卻依然悶悶不樂。後來,護車將送他回家後,又回到原來的床位。曾立文問老伯伯:「為什麼這樣麻煩?」老伯伯回答:「他想回家,可是因為家裡沒有病床,也沒有人照顧。」這讓他意識到,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負擔購買輔具的能力,而慈濟志工不應該只有在急難的情況下才協助民眾,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幫助需要的家庭呀!因為這個原因讓志工曾立文決定投入這個領域。

◎感受快樂 忘卻病痛

正式投入輔具運送後,曾立文才發現,其實輔具這個領域已經有很多志工在做投入了,只是志工之間沒有進行整合起來。但也因為如此,他更願意將他在汐止的經驗與各地區的志工分享,內湖輔具據點平臺的成立也是因為曾立文的協助後順利掛牌而成立。

當問起他:「你怎麼能夠做得這麼快樂?」他回答:「送輔具的過程可以接引到很多菩薩進入慈濟,每天也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故事。」

他說,今天早上我們回收的那個病床背後也是一個故事。那張病床原本是一位婆婆,後來用完了,她先生用,先生去世了,現在她兒子又車禍受傷了。我問她,是否要留著病床?曾立文也告訴婆婆:「我說你看你兒子那狀態還蠻不錯,不要留。希望這個病床是給更需要的人用。」當婆婆看到曾立文身體狀況怪怪的,後來,知道曾立文曾經中風三次後依然為人群付出時,很吃驚,但他告訴婆婆:「我中風三次後還是能繼續做事情,你兒子現在在旁邊,下次你兒子要出來跟著我們一起做。」曾立文笑著說:「我又接引到一位菩薩進入慈濟的機會。」

緊接著,曾立文分享另一個早上送輔具的故事,案家捐贈了一張輪椅和一個助行器。還跟志工說這是一個可以上飛機的輪椅,案家告訴曾立文,他出國時曾經用過這個輪椅。曾立文立刻回應:「太好了,希望這個輪椅能讓下一個人,他也可以出國,去看看不同的世界。」曾立文說,輔具的收與送之間,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故事,也會也不一樣的體會。當體會到這些故事時,會感到快樂和開心。我們輔具運送的志工不是送貨員,更是送出輔具,送出幫助,送出祝福。

◎維修初發心 善用愛心

「當初我會投入輔具維修這一塊,是因為大家都覺得慈濟很大,擁有很多款項,很有錢。但事實上,我們沒有那麼多錢。我們隨便去補助一個案家,最起碼也要三千元。這三千元對我們來說意味著如果一個月收善款一百元,志工就要要募集三十戶的會員,所以,我們要善用每一分的愛心。」曾立文一臉嚴肅的說著。「我常說,我們募款到哪裡,就像欠地下錢莊一樣,人家欠的是錢,而我們欠的是人情。我們欠的這一百塊人情永遠還不完。所以我們要把這些人情變成愛心擴大出去,因此當我們持續投入的時候,所看到的價值與意義是不同的。」因此,投入維修這一塊,希望可以將錢做更多的事情。

從2019年曾立文正式投入輔具團隊,直到現在,由於他的身體狀況因素,家人也勸他儘量不要搬運輔具,因為曾立文自己也知道自己搬運輔具如果受傷了,對每一個人都是傷害與難過,所以他現在盡量避免搬運,轉為文職工作,例如:當講師分享輔具搬運與維修經驗,並以陪伴輔具團隊參與活動,接引新人加入團隊。他認為,團隊有共同的方向,但每個人的方法可能會不同。大家只要做的快樂,並且給予團隊溫暖和擁抱,讓志工們感受到輔具團隊的快樂氛圍,就夠了。

「現在只要我身體狀況許可,我非常願意與大家互動交流,分享知識與經驗的時候,我也在學習。為什麼呢?因為你們問的問題,我可能不知道,我就得去問老師。我喜歡透過互動交流課堂就會很活躍,大家都會專心聽講,不會感到無聊或打瞌睡。」曾立文笑著分享他的講師經驗,上課當中遇到他不知道的問題,這時會再去請教其他人或尋找更多的資訊,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知識。他認為透過知識的分享也是一種愛的傳遞,他說:「一個人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看著他幸福滿滿的眼神,期盼著輔具平臺雖然區,但是不分心,大家齊心協力追求共好。

◎用心自在 接引「心」志工

如何讓輔具團隊走得長久呢?曾立文毫不遲疑地回應:「用心去看待別人是非常重要的。眼睛只能看到表面,而用心則能感受到別人的真正需求和情感。當我們用心去理解別人時,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處境和所面臨的挑戰。」他還說,志工沒有來參加團隊的勤務活動,可能是因為家庭或其他原因牽掛,並不是因為不願意參與。透過輔具接引新人加入團隊,以開放的心胸讓志工自發性願意主動加入,而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用心陪伴,當他感到快樂的,就會願意主動投入。

遇到困難,如何對應?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難題,曾立文回應:「困難在你前面,你不要去碰它嗎?自己轉個彎,再過來回來就好了,這就是上人教我們的法。」轉個彎、暫時放下,給自己一些時間休息和沉澱,然後再回來面對問題。這是曾立文給大家的良方妙藥。

◎物盡其用 當捨則捨

早期曾立文開始研究製氧機的維修時,遇過許許多多的難題,包括:製氧機的特殊零件,需要原廠採購,但是原廠卻不願意販賣。所以,曾立文轉換心態將
四臺拆開組合成兩臺,兩臺組合成一臺,他說:「人類都有器官捐贈了,製氧機也可以器官捐贈啊!」

談論起研究製氧機維修的初衷,他笑著說:「如果民眾有能力租、有能力買,我會希望他盡能力去買、去租,如果真的有困難,我們才提供。」曾立文還強調:「製氧機是一個很專業的機器,尤其是對使用者生命安全有關,因此我們一定要用更嚴謹的態度,確保使用的零件符合規格、符合標準,以及在維修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操作程序,保障機器的品質和安全。」

大家要有正確的觀念,沒有這個零件不能修,我們就不要修。慈濟人的一個習慣就是愛物惜物,但是製氧機維修必須使用醫生照顧病患更嚴謹的觀念,拿不到原廠零件就不要修。

◎課程長知識

今天的課程是內湖輔具據點平臺第二次的製氧機課程,志工曾立文期待大家「溫故而知新」,他還說:「知識是相互增長的,二個人會爭論,一群人就會討論。」志工曾育琦因為母親長期臥床,長期需要使用製氧機,因此特別想更深入的了解這機器,透過課程的學習更加了解機器有時會發生訊號的時候,會去詢問一下,這個到底是哪裡故障了,我們有沒有需要去維修?或者是說我們這臺機器壞掉了?

志工吳成,當初也是因為媽媽在她生病,需要製氧機,所以在環保回收站將回來收的製氧機,直接扛著回家給媽媽用。那時候根本不知道製氧機裡面的結構,還有裡面的構造可不可以用?病人適不適合用?都不知道。所以,現在,一定要來學習,如何使用這個制氧機,因此一知道有舉辦這個製氧機的課程,就毅然就來報名參加。

吳成從課程後知道許多製氧機的細節和注意的事項。並且打破以往的認知,讓他收穫很多。吳成分享:「物盡其用是可以用就用,不能用就該淘汰就淘汰。跟人一樣,這個殼如果不能使用的時候,就要拋棄。我覺得這概念非常好!因為就剛剛跟他講的一樣,如果說你拼湊湊送給案家,萬一有什麼問題,他不會怪我,只會怪『慈濟』。因為我們不是原廠做的,我們並不了解裡面的所有的的結構,我們負不起這個責任。所以說今天最大的收穫,就是他給我們的概念,就是我們要把最好的留下來,也要懂得斷舍離。」

◎克服身體病痛 付出無所求

曾育琦十分佩服曾立文克服身體的病痛,持續投入,為人群付出,她說:「就像上人一直在叮嚀的能做是福,能付出也是我們的福氣。能做就是盡量發揮自己的良能,不要浪費自己的良能。」志工吳成十分佩服曾立文,自從曾立文生病後,然後意識到醫療器材與輔助的平臺方面,對現代人的需求非常大,尤其對弱勢的團體非常大,然後很敬佩他能夠付出時間,全心全意在這裡付出。帶著他生病的身體,無所求的付出。

志工曾立文眼眶泛淚分享,一個女孩子在父親生命盡頭決定為父親拔管的掙扎與痛苦,拔管後父親整個身體放鬆時那種心靈的解脫。人身難得,今已得,得來的身體生命,我們應該要善待它,更要善用它,靜思語寫道:「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的輔具都是讓人們生活更有品質,志工曾立文:「我們不是送貨員,我們是關懷與膚慰 。」曾立文雖然仍身帶著病痛,但仍日日堅持付出,苦人所苦,思人所痛,以身示現,鼓勵身帶病痛的案家,這樣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圖左 :曾立文(右前)將製氧機拆開後,教大家認識製氧機內部的構造。[攝影者:洪易辰]
圖右 :志工曾立文發自內心,面帶笑容與我們分享的做輔具的快樂,完全看不出他昨晚才出院。[攝影者:洪易辰]

圖左 :曾立文介紹壓力檢測與氧氣濃度檢測的方式,以及需要達成的氧氣濃度,並且強調當斷則斷,機器過於老舊或使用時數過長就需要淘汰。[攝影者:洪易辰]
圖右 :曾育琦學習如何檢測製氧機的壓力值與氧氣濃度。[攝影者:洪易辰]

圖左 :曾立文(右一)指導志工更換分子篩的技巧與方法,並且強調製氧機是精密的儀器,拆解與安裝時需要用巧勁與技巧。[攝影者:洪易辰]
圖右 :志工們拆開製氧機的分子篩,並學習分子篩的更換。[攝影者:洪易辰]

圖左 :吳成(右一)跟著大家一起認識製氧機的結構,並且學習拆解和組裝。[攝影者:洪易辰]
圖右 :內湖輔具團隊製氧機認識與維修課程圓滿結束,大家從中學習到許多製氧機的細節和注意的事項。[攝影者:洪易辰]
圖左 :課程結束後,隔天早上(4月28日)吳成(右)、郭禮敬(中)、謝忠丙(左)仍到內湖輔具倉庫繼續研究製氧機維修。[攝影者:洪易辰]